专栏名称: 国家广电智库
“国家广电智库”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致力于及时深入地解读广电行业政策,发布领导讲话、行业新闻、发展规划、广电法规、研究报告等,对广电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媒体融合发展、新兴媒体建设等重要课题给予重点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艾邦高分子  ·  高分子材料在3D打印鞋类中的应用 ·  2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安徽工业大学李占库、水恒福与东南大学李岸教授 ... ·  2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香港大学Alan C. H. ... ·  2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金翼飞教授团队 Adv.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广电智库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苏州台:以改革创新推动城市台高质量发展

国家广电智库  · 公众号  ·  · 2024-08-27 17:41

正文

导  读

高质量发展是今年广电行业的主题词。在2024年BIRTV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论坛上,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苏州广电传媒集团董事长沈玲以“苏周到”“南施文创”“数广科技”“面若桃花”四个典型案例,就城市台如何以改革创新推动广播电视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解读。


一、全国新媒体平台建设典型案例:苏周到



打造有特色、有实力、有影响的广电新媒体平台。 “苏周到”是由苏州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以自然人为对象的城市生活服务总入口APP。从创建伊始苏州广电就负责“苏周到”的技术开发建设和内容运维,并在全国首创了“政务”+“生活”的APP双主页模式,围绕 “人的一天、人的一生”,累计上线43个办事部门、612项服务应用,涵盖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教育文体、政务办事、民生服务等。截至目前,“苏周到”用户已突破2400万,其中公安部实名认证的2100万,各类服务调用超过120亿次,平均日活超过50万。“苏周到”客户端“融媒+政务服务商务”模式的特点在于创造性融合信息权威、内容优质、产能过硬的党媒优势,多维度提升内容与功能的交互性,在内容聚合过程中做到服务聚合,以服务凝聚用户,寓引导于服务之中,努力“把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应用系统贯穿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实现全面彻底的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


持续深耕内容运营。 2023年“苏周到”推出全媒体新闻产品《直播苏州》,将广播早晚高峰交通直播、电视新闻直播和移动端直播在“苏周到”融合呈现,集纳每日热点滚动播报,增强评论、分享等交互属性,实现大小屏融合互通。电视晚间40分钟直播期间,网友可通过“苏周到”互动评论并转发,目前实现日均50万人次浏览。重点打造《周到直播》常态板块,2024年上半年完成136场直播,总时长超3200分钟,总浏览量突破1.1亿次。通过全媒体传播调度中台,打通“苏周到”和自有新闻客户“看苏州”后台,确保每天不同条线、部门的生产内容实时更新、三级审核、及时签发,并对稿件产品传播效果追踪分析。


不断强化服务功能。 “苏周到APP:城市生活服务典范,数智融媒引领未来”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新媒体平台建设典型案例”,其中涌现出许多千人千面精准服务的故事。例如,2023年6月,苏州台接到苏州市疾控中心求助,他们有3000支HPV国产二价疫苗还有三个月到期,希望定向推广,帮助更多女性提高健康认知,增强免疫力。“苏周到”依托广电自主开发的数据分析和推荐算法,对标签筛选后的匹配用户进行了十五个组合的精准宣推,推送后不到4个小时,每支定价千元的3000支国产疫苗被预约一空。长期住在苏州儿子家里的上海居民王老师,使用最多的是上海地铁与“苏周到”联手打造的《双城记·沪苏生活圈》,从身体层面到精神层面,体验着沪苏同城长三角一体化服务。

二、从“小团队”,到本地文娱“第一厂牌”:南施文创


苏州南施文创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施文创”),是2021年注册成立的一家全资子公司,与文产创意中心一体化运营。其业务涉及广播电视融媒制作、文娱演艺、餐饮垂类、非遗文化及大型活动,并运营长船湾青年码头文旅街区(运河剧场和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身影遍布苏州大小剧场演出、演唱会、艺术电影、展览展示、非遗文创等领域。公司以苏州广电所在地“南施街”命名,注册在苏州自贸片区,谐音NICE的“南施文创”已成为本地文娱“第一厂牌”。



南施文创前身是只有十多人的苏州都市音乐广播(FM1028)。这个1998年开播的频率是比较精简的“小团队”。但有几个特点:一是风格独树一帜,品牌特色鲜明。以音乐文化、互动娱乐、都市情感为载体,贴合城市气质,兼具文化底蕴和时尚风格,有着大批忠粉和不少品牌节目。比如“人文音乐课”首创国内音乐现场+人文访谈的“大师班”形式,邀请过罗大佑、姚谦、小虫、方文山等30多位知名华语音乐人,曾荣获中国广播融合十佳案例。二是在媒体融合进程中,团队成员历练成“六边形战士”,是创意策划优势和执行力较强。在2020年市委市政府 “苏州锦鲤”消费提振行动中,主动策划“传媒之夜”品牌活动,短短十个月,音乐广播团队密集策划执行了五六十场线下活动,不仅在苏州十个县市区板块巡回,还走进上海市场,效果显著。2024第五季“传媒之夜”最精彩篇章当属长船湾青年码头会场,三人篮球赛、河畔电影院、烛光音乐会……一项项创新创意的活动,让烟火与时尚交织,释放了消费潜力,激发了城市活力。


基于这些情况,苏州台创新要素配置集聚,把台内泛文化娱乐资源先后注入这个板块,希望抓住系统性变革的机会,打造基于视听行业的新型文化业态。三年的运营实践,南施文创有了长足发展。2023年联合出品的林志炫巡回演唱会苏州站项目,1500万票房全部售罄;西城男孩“四海逐梦”演唱会是疫情过后我国迎来的首个海外艺人演唱会项目,承办光良巡回演唱会的苏州首站;独立主办中文版话剧《肖申克的救赎》等。今年6月,由中国电影资料馆和苏州广电合作的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一炮打响,这是北京之外首个分馆项目,由南施文创独家运营,目前日常上座率超75%,票房成绩好于本地商业院线,在影迷、电影人专业圈层和社会公众都有很好的口碑和美誉度,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江南分馆开业两个月,已先后迎来上海、北京、台湾等多地的电影人以及中影集团、潇湘电影集团、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上海大世界文化运营公司等业内机构参观考察、合作洽谈。


今年南施文创还打造了“摩登乡野”新农人项目,开设“数智乡村第一直播间”;与河南广电的《华豫之门》合作鉴宝节目;由公益电影放映拓展出的新空间影院,不仅开在了江南古镇、水陆古城门、博物馆星空露台,还落地南京新街口(江苏省文化馆);纪录片《苏园六纪》4K修复版及衍生文创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成功举行首映式,让园林美学在世界舞台更“清晰可鉴”,成为“相约狮城 遇见苏州”新加坡苏州文化周活动一抹亮色。


三、从有线施工队,到数字科技公司:数广科技


改革重组的苏州数广科技有限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93年的苏州有线电视实业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原本主要承接有线电视工程的施工类企业。为推动公司融入科技变革和产业发展大潮,苏州台2023年按照国企改革和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利用台、集团音视频及互联网技术优势资源,引导原有工程建设业务向智能化场景转型,推动公司业务向融媒技术、文化数字化、政务民生等方向综合发展,再造第三家科技企业。2024年上半年已圆满完成合肥日报数据中台项目,这是公司重组后首个省外项目,也是苏州广电“星聚”资源库在融媒领域的重要应用。近期还陆续完成广州台回传系统的建设验收、多个单位AI工具箱的使用对接、全球客家APP的项目建设等项目。


在文化数字化板块,数广科技负责打造苏州市文化数字化数据总仓,目前已入驻昆山市档案馆、张家港博物馆、太仓市图书馆等10家单位,收集数据戏曲244小时、古籍文物660件、吴方言1149小时,基本形成苏州市数字文化整体框架。在政务民生板块,苏州工业园区旅游总入口“惠游园区”项目已完成惠游卡、店铺入驻ERP等多项开发任务,即将启动新一期项目。


通过改革重组,去年完成组建的苏州数广科技公司,今年上半年经营收入同比增长18%。新签约创新类项目合同金额总计1118万元(其中媒体融合类业务占比48%,智能化系统集成类占比46%)。公司正朝着年营收翻番的目标努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