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场库
专注于分享国内外精选短片,用最直观的方式让你大开眼界。V电影,一本高品质的影像杂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网  ·  刚刚!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  昨天  
江西日报  ·  突然爆火!一上线就售罄 ·  昨天  
江西日报  ·  突然爆火!一上线就售罄 ·  昨天  
江苏新闻  ·  80.20亿元!全球第一!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场库

可惜了!这部撤档神作背后,隐藏了太多彩蛋

场库  · 公众号  · 电影  · 2019-11-17 21:08

正文


这 是 场 库 的 第 2281 部 每 日 一 片

这一周国内院线发生了两件大事。
可喜的是,时隔21年4K修复版《海上钢琴师》在国内上映;
可惜的是,原定要上映的电影 《盗梦特攻队》 遭遇了撤档。
撤档原因没有公布。
不过V姐此前在网上看到一张图,内涵了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情。
这部2018年的匈牙利电影,在国外被评定为R级,片中有一些凶杀、暴力、裸露的镜头, 裸露主要是在对世界名画的表达上。
在今年北影节展映时,这部动画电影从无人知晓,一跃成为黑马爆款!一票难求!
可见,大家对它的崇拜和喜爱。
甚至被媒体誉为: “自《疯狂约会美丽都》之后最出彩的欧洲动画电影”。
它也被提名为“动画界的奥斯卡”安妮奖的最佳独立长片,烂番茄好评84%;
IMDb7.7,豆瓣评分从8.8回落到理性的8.4。
《盗梦特攻队》中字预告
👇
《盗梦特攻队》出自67岁导演MiloradKrstic之手,这也是他的第一部长片作品。
尽管收获了一众高评价, 还是难逃两极分化的宿命
只因片中涉及的内容,实在考验观看者的美学涵养。
里面不仅致敬了多名导演,还出现了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以及心理学相关知识,还有政治军事梗。
怎么说呢…就是, 爱的人看得兴奋; 不爱的人,3分钟就能入睡。
这部动画电影到底讲了什么?
看过一遍的V姐给大家捋一捋这部电影的主线。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
一群人帮助一个人走出童年阴影,最后被赋予了哲学价值。
先从片名《盗梦特攻队》入手,这是一个关于梦的电影。
跟梦相关的,多是与现实的对比,之所以难以理解,主要在是梦还是现实?傻傻分不清楚。
在这段分不清楚时空的世界里,出现了几个关键人物。
关键人物一,心理医生鲁本。
盗的就是他做的梦。
别看他是个心理治疗师,自己却饱受精神折磨。
因为身为科学家的父亲,不管他是否喜欢,执意要让他成为画家。
就在鲁本童年的时候,用潜意识感知实验,向他传输了很多绘画作品让他爱上艺术。
却没想到,艺术成了他的噩梦。
以至于在他成年后,经常梦到这些画里的人袭击自己。
关键人物二,以米米为代表的偷盗天团
为了摆脱这种梦境的折磨,鲁本与自己的病人米米以及其他江洋大盗联手,去偷让他做噩梦的13副名画。
关键人物三,警察麦克
从米米偷了第一把扇子开始麦克就与他们斗智斗勇。
除了警察,麦克还有一个神秘的身份。 (我就不剧透了)
这三组关键人物围绕鲁本的梦,产生了一连串的化学效应,一场别开生面的盗窃计划上演了。
影片的最后是让这部电影封神的地方。
导演将结尾做了一个开放式的畅想,一直想摆脱梦境的鲁本,在如愿偷来13副画后真的释怀了吗?
答案却在影片一开头就给出了。
“我梦见我是两只猫,两只一起玩。”
这句话出自卡林西1929年在短篇小说《链》中首次提出的“六度分隔”概念。
看到这里,是不是依旧对这部动画电影一头雾水?
没事,V姐找到了另一种解读它的方式。
在这部论秒计算彩蛋的电影里,寻找关联彩蛋,兴许可以让你发现它的闪光点。
让你兴奋的N个彩蛋
既然电影围绕艺术展开,就从片中涉及的艺术作品开始吧。
首先是 绘画
除了让鲁本有阴影的13副作品外,片中还致敬了其他画。
偷盗的13副名画分别是: 《西班牙公主》《奥林匹亚》《维纳斯的诞生》《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拿水果的女人》《邮差约瑟夫·鲁林的肖像》《夜游者》《吹口哨的男孩》《多拉玛珥肖像》《德伊曼医生的解剖课》《双面猫王》《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形象的叛逆》

爱德华·马奈《奥林匹亚》画作

“维纳斯”的长发变成章鱼触手将他死死缠住……

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画作

路边墙壁上的旅游广告牌,改编自十五世纪油画《阿波罗与达芙妮》。
当然,这些还只是名画中的冰山一角,还有众多镜头,折射了名画👇
这个角色衣服上的图案:

《白底上的方块》

汤底里的图案:

《绝对主义的创作》


抬头一瞬间发现只手臂:
《创世纪》
两个人做饭的时候:
《倒牛奶的人》
出现了安迪·沃霍尔的《双面猫王》:
鲁本背后的场景,出自基里科的《时间之谜》:
《时间之谜》
就连场景里的配件都致敬了实验艺术家马塞尔·杜尚的作品:
《自行车车轮》
说起杜尚,那个最经典的小便器怎能不出现呢?
要不是眼尖,你还真发现不了这个藏得够深的作品:
《泉》
下面这个也是把画中的经典图案,搬到了场景里:
连吃个饭,盘子的摆盘都是有讲究的,一个叉子都是致敬:
安德烈.柯特兹: 叉子》
就连随便扫过的镜头,都能发现致敬的端倪:
埃德·拉斯查《好莱坞》
找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惊叹导演的艺术功底了,究竟看了多少艺术史和作品,才能在不容易发现的细节里藏入这些小心思。
这哪里是看电影啊,这简直就是动态艺术史。
又来了👇
丹尼尔·斯派里《Kichka的早餐 l》
路牌和展览里的画,是导演最常见的插入彩蛋的手法,如果你足够热爱绘画,看到这里的时候,一定会热血沸腾。
拉里·里弗斯 《半裸的少女》

丹尼尔·斯派里 《吃的艺术》


丹尼尔·斯派里的《淋浴器》
Tom Wesselmann 的《第一号吸烟者(第12号嘴唇)》
roy lichtenstein的《Girl with ball》
约翰卫斯理的《松鼠》
更有一个画面里,出现多个作品的时候。
比如,在这一帧截图里,就出现了两个艺术作品:
分别是 梅尔拉莫斯的《河马》和玛丽索·埃斯科巴的《约翰·韦恩》
当看电影变成了一种“来找茬”的游戏,就好像实现了一种交互。
观众与导演隔空互动起来,每找到一个彩蛋,就获得一种快感。
下面这个截图里,同样可以让你收获两份快歌。
一个是致敬了 joe tilson的《 Look》,另一个是致敬了同作者的《oh!》。
看来导演很是喜欢这位艺术家啊,让他的两个作品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里。
角色的装扮也是对名画的一种致敬。
这个行人,显然是从画里走出来的女子 👇
allen jones的《Wet seal》
麦克从天而降,吓坏了行人 👇
蒙克的《呐喊》
不止绘画, 雕塑 也是被致敬的一部分。

allen jones的《Hatstand,table and chair》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