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宁浩的才华毋庸置疑。
2006年《疯狂的石头》(以下简称《石头》)像一颗重磅炸弹,“轰”的打开了国内电影的新大门。
让观众看到了中国导演也可以拍出很棒的黑色幽默电影。
而后导演把这一风格继续运用在其他作品中,并发挥到极致——
《疯狂的赛车》
豆瓣评分7.9。
一水的好评。
如果说《石头》是横空出世,似乎偶然而得。
那么《疯狂的赛车》则证明了宁浩的时代来了。
从卓别林到周星驰,我们知道搞笑有多累,有多心酸。
冯小刚如今已是大导演,虽然草根气息仍在,可到底不同往日了。
但宁浩还年轻,有无限的可能。
只要有足够的才华,就有足够的时间供他挥霍。
《疯狂的赛车》故事结构仍然延续《石头》的多线索,错综环绕。
一个禁赛的自行车运动员,想给死去的师傅找块像样的归所。
一票飘到大陆的台湾山寨“黑社会”要和一位身手矫健的泰拳高手交易毒品。
一个黑心的保健商,雇佣两个专业农村杀手杀掉自己老婆。
再加上卖墓地的徐峥讲述“潜规则”和“人生后花园”。
两个一心要破大案,却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的警察。
你想看热闹,绝对够热闹。
你期待悬念,绝对够精巧。
你要找乐,就能开环大笑。
黄渤饰演的赛车手,一心专注于赛车,自带“傻白甜"属性。
黑心保健品商家找他拍摄广告,一听有钱赚,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就拍。
但是后果却是——尿检呈阳性,终生禁赛。
5年后,黄渤开着冷冻车,干起了海鲜批发生意。
此时,保健品商家正在找杀手杀死老婆。
这两个从农村来到的杀手,假装警察开走了黄渤的车。
但两个杀手在杀害黑心商人的老婆时,被策反了。
黑心商人成为他们新的目标。
由于事前没有做好功课,杀手把泰拳高手当成商人被囚禁在车内。
机缘巧合下,杀手、黑心商家、老婆,四人见面了。
每个人盘算的小九九就此败露。
杀手及时逃脱,黑心商家杀害了老婆,商家被“黑社会”寻仇········
各路人马会和在一起,各条线索相互交叉。
但黄渤永远是受害者、替罪羊。
黑心商家陷害黄渤是杀人凶手,杀手把囚禁泰拳高手的罪名也推脱在他身上。
一个在底层打拼的小人物,成为争权牟利的牺牲品。
而两个警察一口咬定黄渤就是罪犯。
一个只会骑自行车,没读过书的小人物,就此走上了逃命之路。
对于大陆而言,宁浩电影的尺度够大胆。
又是黑社会,又是买凶杀人。
泰国毒贩穿着人民警察的衣服,死了还在指挥交通。
黄渤开车带着“死警察”去报案,值班警察不问事,先让填表。
两位真警察不讲证据,只凭直觉认定凶手。
这部电影能上映实在是奇迹。
冯小刚早期作品,也是黑色幽默,侧面也会反应现状。
只不过冯小刚拿语言调侃,宁浩讲故事。
讲的精巧,讲的幽默。
虽然人物也常常语出惊人,但必须配合剧情。
如果单拎出来,反而没有那么讨巧。
比如,台湾黑社会说:“本地的黑帮太没有礼貌了。”
再比如,杀手说:“干一行,爱一行。”
但在冯小刚电影中的笑料,能拆开了单独讲。
可能宁浩深得盖·里奇的精髓,所以,一定要融入电影,才能忘情的笑。
也许正因此,宁浩电影虽然尺度大,但逃过了光电总菊的剪刀手。
《疯狂的赛车》老老实实的讲故事,不怕犯忌讳。
如果你看到了讽刺,那也只是你自己的感觉,导演可什么也没说。
电影就应该就是这样。
不过客观来讲,《疯狂的赛车》有许多不足之处。
和《石头》相比,节奏没把握好,铺垫没做好。
因此,整体上没有《石头》更能抓人眼球。
宁浩作品还有一个特点:主角容易被配角抢风头。
在《石头》中,郭涛是绝对主角。
但黄渤和刘桦给人的印象更加深刻。
因此,在《疯狂的赛车》中黄渤一跃成为主角。
可在电影中,黄渤作为主角,又成为最不出彩的人物。
反而两个笨笨的杀手和“黑社会”更有喜剧效果。
从性格上来讲,《石头》中的人物行为有其合理性。
而这部片子中的人物有装疯卖傻的感觉。
但是,总体上来说,《疯狂的赛车》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影。
就像豆瓣网友说的:机心繁构,交足功课,80分以上。
宁浩导演的每一部作品,我都会掏钱去电影院观看。
虽然这些作品有褒有贬,但他认真做电影的心永远都在。
看完《疯狂的赛车》,我要向宁浩致敬!
为了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开怀大笑,这样大胆的表述。
很多人会骂他的作品抄袭盖·里奇。
但我认为说抄袭,不如说是学习。
盖·里奇是多线叙述黑色幽默的佼佼者,但不能把这种模式局限化。
只要宁浩能在此基础上能讲好中国故事,便是他最大的成功。
中国电影也应该要更开放,更兼容,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