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至尊 奢华典范
太平有象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霍铁辉
完美再造故宫经典
工艺:景泰蓝、金属錾刻、宝玉石镶嵌
材质:紫铜、黄金、天然矿物釉料、玛瑙
规格:长约41cm,宽约21cm,高约51cm
典藏价:136800元/尊
以象为供,千年传承,
寓“太平有象”,指时事安宁平和,
形容河清海晏、民康物阜,
至为吉祥。
《太平有象》以铜为胎,局部施金,四足直立,身姿沉稳。象通身以白色珐琅为地,饰七彩卷云纹,长鼻内卷,象牙修长,象尾自然下垂,表情祥和温驯,身配璎珞、绾具,背上搭一锦袱,上放鞍鞯,宝瓶至于鞍上。绾具或饰以宝蓝珐琅,或錾刻施金,或缀以红色玛瑙,珠光宝气、华美异常;象背上所置鞍鞯以珐琅饰缠枝纹、云蝠纹,上有古钱元宝堆积如山,寓意财富滚滚、随象而来;锦袱、宝瓶均以掐丝珐琅装饰缠枝宝相花纹,花瓣填珐琅料,色泽鲜嫩欲滴,宝瓶顶部宝珠贵气粲然、熠熠生辉。
整体造型以华贵见长,工艺繁缛,制作精细,体态雍容华贵、气势卓尔不凡,以故宫宫藏“太平有象”掐丝珐琅为原型经典再造,使之愈显富丽雅致,奢华贵气,展现出新时代盛世太平的美好祝愿。
紫禁城各大宫殿镇殿之宝
帝王治国平天下最高愿望
历代帝王皆以铜、玉、瓷等材质御制“太平有象”器型,或陈于厅堂之中,或置于案台之上,
以求“四海升平、吉祥平安”之福瑞。
此件《太平有象》以华贵见长,工艺繁缛,制作精细,令人叹为观止,整器珐琅温润自然,施金处宝光鲜亮,诸彩妍美,填涂细腻,极具宫廷气息。
在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上书房等各大宫殿之中均有太平有象形制的陈设,尤其太和殿皇帝宝座旁陈设的一对铜鎏金掐丝珐琅太平有象,精巧的做工,雍容的气度,充份显示着清代宫廷生活的奢华,成为清代宫廷器中的典范,“太平有象”也成为清代帝王对治理天下的最高期望。
象来致福、喜象升平
美好寓意传承千年而历久弥新
象,瑞兽,厚重稳行,有“太平有象”、“喜象升平”之喻,寓意河清海晏、物阜民丰远古时北方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大象多生长其间,先民曾驯养并用象为耕地之牲,象亦与农业、农耕的关系密切。汉代王充《论衡·书虚》说:“舜葬于苍梧,象为之耕。”这一习俗至唐代仍多见于江南土著中,唐代《蛮书》云:“象大如水牛,土俗养象以耕田”,可见象在当时的农业耕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象自古具盛大、胜利、吉祥之象征民间因素有太
平有象之颂
《左传·定公四年》载,楚军把大象的尾巴点上火,象群拼命冲入吴军阵中,吓得吴军士兵四散溃逃,楚军大胜而归。
《白虎通》称:“象者,象太平而作,示已太平。”
《汉书·礼乐志》云:“象来致福。”
白象在佛教中寓意吉祥,有菩萨为大象再世之说
魏晋以后,佛教自印度不断向汉地中原传播,佛教中亦它也是普贤菩萨的坐骑,寓意吉祥。
佛教经典说菩萨骑六牙白象降生于世间,所谓六牙白象的六牙是象征菩萨的六波罗蜜,白象的四足象征四如意足。《摩诃止观》卷二:“言六牙白象者,是菩萨无漏六神通,牙有利用如通之捷疾。象有大力,表法身荷负;无漏无染,称之为白。”
首创太平盛世“富贵象”
宝象驮万千财富登堂入室
宝瓶镇守财源广进
厚积60年艺术造诣
世界级珐琅大师霍铁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