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樊登读书
和你一起读书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汇易咨询  ·  JCI观察:2025年1月印度棕榈油进口创1 ... ·  2 天前  
BCG波士顿咨询  ·  借力AI,推动车企创造更多现实价值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樊登读书

夏至:人心静处,自有清凉

樊登读书  · 公众号  ·  · 2024-06-20 17:58

正文

*贴片为广告


作者 | 有书先光
来源 | 有书 (ID:youshucc)

不知不觉,夏至已至。


夏为大,至为极,“夏至”表示万物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


天气闷热,梅雨季开启,人心也浮躁。

处处不顺眼,事事不顺心;保持情绪稳定,在这个时节分外难。


只盼得一抹清凉,祛暑忘忧。


清凉何处觅?白居易有诗云: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


禅师的“清凉”,是心静的智慧。


《道德经》里说: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炎炎夏日,以静沉淀智慧,除却心中浮躁,自然自在自由,如沐快意凉风。




人生后半程,最好的境界是: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高山仰止,过于沉重;


生活也可以减负:抓一把轻盈,于细碎处透出光来。


不是认真生活的人,读不懂汪曾祺。


笔下来来去去,只有花鸟鱼虫,小吃米线。


其实,汪曾祺笔下不乏《沙家浜》等京剧名作;

但这个老头真正为人称道的,正是他笔下的“小家子气”。


他写咸鸭蛋: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把人写得垂涎三尺,他老家高邮的咸鸭蛋因此文一度涨价。


有人说葡萄不开花,汪老却看到了小小的葡萄花;


他说:

“葡萄花很小,颜色微黄淡绿,不钻进葡萄架是看不出的。”


汪曾祺就这样,写写花儿、写写菜,写成了京派作家代表人物;


贾平凹说他“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汪老的修炼,不仅在文法琢磨,更在“过好小日子”。


他早起掐来一把土豆花,“坐对一丛花”,《中国马铃薯图谱》就这么写成了。


生活,达到充满诗意和人性美的从容境界;


笔下文字,才让人怦然心动,悠然神往。


细小生灵发出微妙的生命之声,能感受到宁静,收获力量。


轻盈细碎处的滋味最可喜,是浮生茶,也是人生路。


曾经两次斩获奥斯卡的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曾在半自传作品《造梦之家》中道出电影画面的真谛:


地平线的位置,是艺术家画面展现力的第一要义。


获奖无数,被称为中国绘本第一人的蔡皋,也精于此道。


她的画中,没有地平线——低低小小的草木铺满了视野。

走进她笔下《桃花源的故事》,像是蹲在地上,以孩子的视角看一个微缩世界。


扑面而来是生机蓬勃的喜悦感,如同置身热闹非凡的都市,真另辟了一个世外桃源,平常的日子散发出静心宁神的气息。


于轻盈微妙之处落笔,方能道尽万物本真之道。





被困在黑暗泥淖中的人,拼命挣脱,却因裹满了沉重的淤泥无法动弹。


人活世上,困于烦恼。


常常是内心挂碍太多、把事情想得太复杂。


其实幸福就在不远处,向人们招手,人却难以自拔。


传说唐代高僧,禅宗五祖弘忍曾以谜语考验弟子们的修行。


大弟子神秀第一个上前,作了一首偈语: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意思是,将身体比作菩提树,心灵比作明镜台,必须不忘时时警醒自己,去除恶念、妄念。


五祖弘忍听完,没有说话。


后来的六祖慧能想了想,也上前,作偈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也就是说,人心本就没有实体,如何会有挂碍?又怎么会沾上尘埃?



五祖弘忍从中得见,慧能已经达到大自在大自由之境,他得以传承了五祖衣钵。


自性本来清净,一念不生,便无可污浊。


心净,则心静。


便可拨云见日,清清爽爽看世界,淡然从容过余生。


杨绛一生的名气很大,但她丝毫不受盛名的影响,还曾经选择不去参加自己新书宣传的研讨会。


她每天最多的时间,就是泡在自己名为“容安室”的小小书房中。


物质和名气,从来不是杨绛的追求,她更愿意洗净一切杂念,潜心本真的生活。


我们曾在俗世中挣扎,渴望命运的推波助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从自己内心的平静和真切中来。


钱锺书说过:

“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

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心无挂碍,是一种超然的大境界。



人到中年,最需要的不是一扇如何多姿多彩的落地窗,而是一面干干净净、能如实反应内心的镜子。


在变幻莫测的世界里,只有放下执念,才能心如明镜,观照自我;

正如作家白落梅所说:

“用一颗清净依止的心,看世态万千,方能消除偏见,在平和中获得快乐。”

心灵澄净无碍,人生方得平静自在、优雅从容。




夏至这天,有最长的白昼,是盛极之况。


凡是极致,就将遇转折。


今日之后,白昼逐渐变短,夏逝秋来,直到冬至来临。


北方说: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