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黑科技生活
每天带来一款让大家脑洞大开的黑科技产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阿里开发者  ·  3步,0代码!一键部署DeepSeek-V3 ... ·  昨天  
阿里开发者  ·  提示词工程的十大认知误区 ·  昨天  
百度智能云  ·  百度智能云千帆全面支持DeepSeek-R1 ... ·  3 天前  
白鲸出海  ·  字节即梦AI上榜,海艺SeaArt访问量超越 ... ·  4 天前  
白鲸出海  ·  奥特曼率队深夜血战DeepSeek,o3-m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黑科技生活

盘点那些最为匪夷所思的发明,第一个我就服了

黑科技生活  · 公众号  ·  · 2018-11-05 12:01

正文

点击蓝字“ 黑科技生活 ”,关注中国第一黑科技微刊




80年前,也就是上个世纪的30年代,充满发明、创造和新思想的年代。


不少现的生活用品,都是那时发明的,如喷气发动机、直升机、泡茶袋、胶带、圆珠笔和第一台复印机。


30年代也是一个脑洞大开年代,当时的人们发明一些非常有趣,甚至现在看起来匪夷所思东西。


今天带你盘点一下哦~


1、使用自行车胎作为救生圈(德国/1925)


一群年轻人将自行车胎绑在身上作为救生圈。

(幸好没流行,不然现在海滩上人们都挂着腊肠在游泳)


2、一个轮子的摩托车(1931)


意大利人M. Goventosa de Udine发明的一个轮子的摩托车,最大时速150千米每小时(93英里每小时)

(是不是很帅,黑衣人3中史密斯开的车,原来是从这里来的灵感)


3、水陆两用自行车Cyclomer(巴黎/1932)


Cyclomer可以承载120榜的重量在水面和陆地上行驶。

(看上去挺萌的,应该很费力气吧)


4、收音机婴儿车(美国/1921)


配备收音机的婴儿车,包含了天线和喇叭,用来让婴儿安静。


5、配备收音机帽子(美国/1931)


这是一位美国发明家发明的便携式收音机,固定在一个草帽上。


6、防弹玻璃(纽约/1931)


1931年,采用纽约警方最好的来福枪试验防弹玻璃。

(你打不到我~~~你打不到我~~)


7、躺着使用的钢琴(英国/1935)


为瘫痪在床的人员发明的钢琴。

(为广大残疾人,还挺实用的)


8、加长的顶篷车(法国/1934)


一位法国工程师建造的加长的顶篷车。

(原看上去,真像一个毛毛虫~~)


9、带有铲架的汽车(巴黎/1924)


汽车前面放置一把铲架,用于减少行人的伤亡。

(强烈建议滴滴和快的装上这个)


10、用来躺着看书的眼镜


汉布林眼镜,用来躺在床上看书。

(竟然可以懒到这个程度,这样书还怎么催眠呢?)


11、可折叠的应急桥梁(荷兰/1926)


用于紧急情况的可折叠式桥梁,由L. Deth发明,可方便的在车上运输。

(远看上去,一排木头人)


12、传真报纸(1938)


1938年,第一份无线传输的报纸从纽约WOR电报站发出,图像显示孩子们正在阅读密苏里报纸的儿童版面。

(纽约的孩子这么爱学习? 哼,一定是摆拍)


13、暴风雪中保护脸部的护具(加拿大/1939)


用于在暴风雪中保护人的脸部,加拿大蒙特利尔。

(这要是恋人接吻,该怎么办呢?)


14、防护毒气的婴儿车

(英国/Hextable/1939)


(放在现代,大首都人民应该会很喜欢)


这些发明是不是让人脑洞大开

下面再来看看科学史上最"意外"的发明

1/ 硫化橡胶,1839

查尔斯·固特异(Charles Goodyear)之所以成为轮胎业最响亮的一个名字,得益于他在暖炉旁的一个意外发现。


这位美国发明家从 1834年开始研究橡胶的改性,因为天然橡胶对温度过于敏感,温度稍高就会变软变黏,温度一低就会变脆变硬,连鞋子都做不了。1839 年的冬天,他的试验终于有了突破,他发现添加了硫磺的橡胶比天然橡胶的形态更加稳定,只是提升并不明显。

于是,他拿着试验品去找他的合伙人威廉·伊莱(William Ely)商量,在谈话过程中,不知是他们中的哪个,随手把这块试验品放在暖炉上,直到闻到糊味才察觉。固特异原以为试验品就这么毁了,但实际情形正好相反,加热后的硫磺橡胶竟然不容易变软也不容易变脆了!

四年后,橡胶硫化技术正式问世:把橡胶和硫磺一起加热到130℃,就能得到形态稳定且弹性良好的硫化橡胶。但可惜的是,发明家没能等到其产品获得大规模使用的那一天:直到 20世纪初,硫化橡胶才被大规模应用于汽车轮胎的生产。


2/ 麻醉剂,1844

“看,这人流血了!”1844年12月, 美国牙科医生贺拉斯·威尔斯(Horace Wells)在观看一场半科学实验半娱乐性质的表演时对他的妻子说道。位于美国东海岸哈特福德的表演大厅内,一名宣讲人正向观众介绍氧化亚氮(又称笑气)的作用。


随后,观众们纷纷自告奋勇上台参与试验。在笑气的作用下,他们陷入失控的大笑中,发出如鸭叫般难听的声音,有几人还因为腿部的不可控动作而失去平衡,连站都站不稳,比如一个名叫萨缪尔·库莱(Samuel Cooley)的人(威尔斯指给妻子看的就是他),他的腿撞到了木凳上,鲜血直流,而他似乎对此毫无察觉。

倒霉的库莱给了威尔斯灵感:是否可以用氧化亚氮来使外科手术患者失去痛觉呢?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威尔斯一直在寻找某种能令肌体失去知觉且对人体无害的药剂。表演结束后,威尔斯问库莱疼不疼。“完全没有任何感觉!”库莱肯定地回答道。


为了亲身验证氧化亚氮的麻醉效果,第二天,威尔斯在拔牙之前吸入了氧化亚氮,果然一点都不疼!现代麻醉从此诞生!


3/ 人工 染料,1856

1856年, 刚刚18岁的威廉· 亨利·佩尔金(William Henry Perkin)在研究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的过程中,意外地合成了一种漂亮的紫色染料。


在他之前,紫色染料只能从稀有植物中提取,相当昂贵;而佩尔金合成的紫色染料不仅价格低廉,而且不易脱色。于是,佩尔金放弃学业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合成染料工厂,并从中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因为当时的君主们均以红紫色为时尚,比如法国拿破仑三世的妻子欧仁尼皇后、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

如今,各种各样的人工染料仍装点着我们的生活:看看我们身上的 T 恤、 牛仔裤……


4/ 抗菌素,1929

假期结束后,亚历山大· 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回到了久违的实验室。这位英国生物学家对细菌十分着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