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GfK中国
更多出海、科技及耐用消费品洞察,关注GfK中国。我们秉承“知识驱动增长”的价值观,凭借可靠的数据和洞察以及先进的人工智能应用,解决用户在消费者、市场、品牌等方面的关键业务决策问题,助力企业提高营销、销售和组织效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GfK中国

折叠机市场战火重燃,小折叠为何“香”不起来

GfK中国  · 公众号  ·  · 2024-10-24 14:05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中国折叠手机市场的现状,重点分析了小折叠手机市场不及预期的原因。今年1~9月,中国折叠手机销量超过600万台,其中大折叠占比接近七成。小折叠手机在市场表现中显得增长乏力,主要受到消费者预期与实际功能表现间的差距、小折叠产品均价过高、其核心价值并非高收入人群优先关注点,以及大折叠产品竞争压力增大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文章也讨论了厂商如何改善小折叠手机的市场表现。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折叠手机市场概况

今年1~9月,中国折叠手机销量超过600万台,大折叠占比接近七成。虽然小折叠手机有一定的市场,但相较于大折叠手机,其表现显得增长乏力。

关键观点2: 小折叠手机增长乏力的原因

消费者预期与实际功能表现间的差距、小折叠产品均价过高、其核心价值并非高收入人群优先关注点,以及大折叠产品的竞争压力增大等因素导致小折叠手机市场表现不佳。

关键观点3: 消费者调研结果

调研结果显示,小折叠手机的用户群体主要是高收入人群,但他们对产品的关注重点并不在于新颖的形态。同时,实际功能表现与消费者预期存在差距。

关键观点4: 厂商如何改善小折叠手机市场表现

厂商应关注小折叠产品的功能短板,通过加大研发投入,补足短板并覆盖同价位直板机的高阶创新功能。同时,推动小折叠手机下探至更主流的价位段,以扩大用户群。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重点速读

今年1~9月,中国折叠手机销量超过600万台,其中大折叠占比接近七成;

消费者预期与实际功能表现间的差距,是小折叠手机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

小折叠产品均价超过5000元,但其核心价值——新颖的形态并非高收入人群的优先关注点,因此其用户群体受限;

大折叠产品均价持续下探,小折叠产品须补足功能短板或下探至更合适的价位。


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从小米首款小折叠手机MIX Flip、华为nova系列首款小折叠手机nova Flip上市开售,到最近的三折叠产品华为Mate XT发布,折叠机市场的战火已经被重新点燃。但相较于定位清晰、稳步发展的大折叠手机,小折叠手机在吸引了一拨喜欢尝鲜体验的用户后,后续发力稍显不足。较高的价格、功能创新方向的趋同和长期使用体验的短板,令其发展速度略显停滞。小折叠手机为何“香”不起来?厂商应如何挖掘更深层的消费需求,带动产品创新和业绩的增长?


根据GfK智能手机市场监测数据,当下中国手机市场整体处于平稳发展状态,但折叠手机细分市场始终持续增长。今年1~9月,中国折叠手机销量超过600万台,但主要来源于大折叠手机,其销量占比接近七成;小折叠手机的拉动力相对较弱,在第三季度部分新品超预期销售的背景下,销量同比增速也仅维持在个位数。



当前,国内市场大折叠手机的平均单价过万,同时小折叠手机的平均单价在不断下探,然而,小折叠手机的整体市场表现依旧不及大折叠产品,部分头部厂商对小折叠产品的未来规划也悬而未决。在结合市场销售状况与消费者调研结果进行分析之后,GfK认为,当前小折叠手机增速接近停滞,主要受到以下三大因素影响:



01

消费者更高的预期与产品的实际表现存在一定差距


在消费者购买小折叠产品的换机理由中,有六成的消费者是在升级换代手机时选择了小折叠产品,三成用户选择增购一台小折叠产品。两项“主动购买”因素的占比,均显著高于平均水准。同时,购买小折叠产品的用户上台手机使用时长也明显低于整体,侧面印证了对应用户群体容易被独特的创新或功能打动而主动换机。这些用户自然也对新手机的功能升级有更高的期待。



然而,现阶段的小折叠产品,除去折叠功能本身带来的交互创新外,也同时存在着续航时间较短、拍照功能提升有限甚至低于同价位直板机水准等情况。GfK认为,消费者预期与实际功能表现间的差距,是导致小折叠手机增长乏力的核心因素。



02

小折叠手机核心的创新设计,并非当前对应的高收入人群的主要关注点


GfK消费者调研结果显示,近半年购买小折叠手机的用户,个人收入水平显著高于整体水准,尤其个人月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人群占比达到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显而易见,这取决于小折叠产品超过5000元的平均售价。但对比个人月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高收入人群所关注的产品设计,小折叠的核心价值——新颖的形态,并不是该人群的优先关注点。这注定了在当前阶段,小折叠只能吸引有限的用户群体。




03

在6000~8000元价位段,更全能的大折叠手机正在挤占小折叠的市场空间


GfK智能手机市场监测数据监测显示,在6000~8000元价位段,国内折叠屏手机月均销量在15~20万台之间,市场容量相对稳定。在2023年第四季度前,该价位段的主力品类是小折叠手机。然而,随着多家主要厂商的大折叠新品逐渐下探至该价位段,以及大折叠产品重量、厚度方面的持续优化,配置更高、覆盖场景更多样的大折叠手机逐步在6000~8000元价位段赢得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04

小折叠产品的路在何方


那么,厂商如果计划持续投入小折叠产品赛道,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以达到拓新客、稳存量的目的?


根据GfK智能手机市场监测数据,小折叠的主流产品集中在4000~8000元价位段,且正在逐步向4000~6000元,甚至4000元以下渗透。 整个行业正在推动小折叠手机持续下探至更主流的价位段,这也是扩大用户群最直接的方式 。因为,与大折叠不同的是,小折叠手机并非是一台具有跨品类融合属性的产品,本质上只是一台“更好玩、具有创新交互功能”的直板机。



另外,通过研究上一台设备为小折叠手机的用户在购机时所关注的功能点,GfK发现,除屏幕质量、游戏体验等小折叠产品既有的短板外,生成式AI、卫星通讯等前沿功能创新,也是对应用户群比整体用户更加关注的方面。这意味着,小折叠产品如果想坚守高端形象,持续作为面向高收入群体的高价位段产品,则不能仅满足于基于设计形态的创新,而应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补足短板的前提下,覆盖同价位直板机应配备的高阶创新功能



总结来看,对比持续火热的大折叠手机,小折叠手机之所以“不香“,有限的目标用户群体,实际功能表现与消费者预期的不匹配,以及在重叠价位段内产品不及大折叠全能,是三大主因。未来,若要持续定位高端,则必须补足短板;而若追求销售量级的增长,则应尽可能下探到更合适的价位,这将是小折叠产品在市场中再推广的必经之路。



更多业务咨询,欢迎联系:

[email protected]



—相关内容推荐—





—往期精彩内容—


AI PC加速狂飙,PC市场涌进机会之浪

新场景,新赛道,新考验,新机会丨《2024-2025中国科技类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白皮书》

耶鲁评论丨2025年重点关注:消费心态演变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免责声明:

GfK拥有所发文章的版权及知识产权。未经GfK许可,您不得做任何形式的转载和出版。如在未经GfK书面同意的情况下,将本文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及其他有损于GfK利益的用途,GfK将追究您的法律责任。对于您因使用本文而采取的任何措施、决定所造成的任何损失,GfK不承担任何责任。GfK针对本文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包括对其准确性、非侵权性、适销性及对特殊用途适用性的担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