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文化的民族,不仅体现于内在的精神气度中,也彰显于外在的物质传承中。从古至今,中国人在衣食住行上都非常讲究,上一期文章中,我们讲到了头饰(
今天说的,可不只是爆火的“凤冠”
),今天我们讲一讲腰饰~
关于带钩,有一段有名的历史故事。
在春秋时期,齐襄公死后,齐国忽然间无主,
公子纠和公子小白
争相回国。王位谁先到先得,比的就是一个“速度与激情”。
管仲为了帮助公子纠争夺国君之位,在返回齐都时试图射杀公子小白。可管仲万万没想到,他射的那
一箭刚好落在了公子小白腰间的带钩上
。
于是,小白装死,待管仲离开后又火速上路,在公子纠之前坐上王位,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齐桓公。
这一枚小小的带钩,挽救了一位未来春秋霸主的性命,甚至可以说它间接影响了齐国乃至整个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成为中华服饰史上的一个传奇故事。
在我国古代,
带钩
和
带扣
这两种饰品出现很早,
流传了数千年。
它们
不仅具有现代腰带扣的功能,还能用来钩挂物件,
其造型之别致、工艺之精巧,远超现代人的想象。
▲东汉螭虎纹玉带扣,河南省洛阳市关东夹马营墓葬出土,洛阳博物馆藏。
先秦时期,人们在穿上衣下裳式的礼服时,会在腰上由里而外系一条革带和一条大带。
大带一般用丝织物制成,主要起到装饰作用,而革带主要用来悬挂玉佩等配饰。
随着服饰文化的发展,贵族中开始流行使用
一种束腰的用具——带钩
。
带钩由
钩头、钩身、钩钮
三部分组成,用于连接腰带的两端。
最初,带钩以实用性为主,后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装饰品。
迄今为止,我国发现
最早的带钩
,是出土于约5000年前的
良渚遗址的玉质带钩
,它用事先修整好的方形玉块切割打磨而成。
从材质和精致的制作外观来看,这种玉带钩在当时应该只有贵族才能佩戴。
▲良渚文化玉带钩(1987年瑶山遗址发掘)。(图片来源:良渚博物院官网)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墓葬中出土了更多的带钩。
春秋时期,带钩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服饰配件。
战国时期,武士们大多穿着齐膝的上衣和长袴,并在腰间束以配有带钩的革带,这种装束不仅实用,也显得威武。
带钩
可以看作是早期革带上与环相系结的绦带的升级版,
不仅提升了实用性,也增加了装饰性。
秦汉以后,带扣作为一种与带钩功能相似的服饰配件,逐渐成为王公贵族的新宠。
带扣
是带钩的演进形式,主要由
环孔
和
舌针
两部分构成,舌针有活舌和死舌两种。使用时,带扣直接装于带头,将带尾穿过带扣固定扣结。
和带钩一样,带扣的形式十分丰富,不同的造型和取材使得中间的孔洞、扣舌的样式也都各不相同,而这又直接影响到了革带的系结方式。
带钩在中原地区广泛使用后,革带开始“C位出道”,其造型、纹饰、材质、工艺等装饰要素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那么,怎样才能制作一件华美精致的带钩或带扣呢?
第一步,您需要选择制作的材质,
有金、银、铜、铁、玉、玛瑙等。
基础材质一般以不那么贵重的铜和铁为主,尤其是铜质带钩,在春秋中晚期到魏晋时期,出土数量最多,保持着“销冠”地位。
▲东周铜错金银嵌绿松石兽首带钩(图片来源:《中国艺术珍品》)
当然,您还可以选择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玉质,这种质料可是上乘之选!
如果您是小众玩家,还有
骨质和木质
这两种较为独特的材质可以选择,但是此类材质不太具有实用性,大多是作为明器,或是收藏赏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