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Rock Chronicles 摇滚编年史
欢迎顺便关注TWY 废年乐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芋道源码  ·  SpringBoot ... ·  昨天  
芋道源码  ·  18.6k ... ·  2 天前  
开平广播电视台  ·  价格大跳水!跌至200多元,网友:终于等到了 ·  2 天前  
开平广播电视台  ·  事关校园食品安全!开平多部门联合检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Rock Chronicles 摇滚编年史

编年史 - 新浪潮/新浪漫/合成器流行 New Wave 80- 81 巅峰 I

Rock Chronicles 摇滚编年史  · 知乎专栏  ·  · 2017-03-21 08:59

正文

试听在这里 虾米 - 编年史 - 新浪潮 - 80-81

1980

80年是新浪潮真正开始席卷全国的年份,最主要的助力,恐怕要归功于David Bowie 的榜首单曲Ashes to Ashes,和 Gary Numan 在前两年的热卖:2年三张榜首专辑。

  • Visage 发行新浪漫/新浪潮标志性单曲Fade to Grey 和首专Visage


单曲UK#8(德国#1),专辑UK#13

如果新浪潮只选一首代表作的话,我会选择这首歌。如果不算后面的合成器流行,只选一支新浪潮乐队的话,我也会选Visage。

Steve Strange就是新浪潮的最完美诠释者。他们的音乐上,电子、舞曲的影响都恰到好处,加上大流行、Euro Disco的调调,既无后朋/实验的影子,也没有过分流俗,恰到好处的平衡。毕竟同时期的其他的作品,普遍有后朋的影子普遍搞得比较阴郁。

至于榜单销量,群众眼睛还是雪亮的,他们确实没有咖喱怒汉的才华.......而且这是他的大厂首单,也不是宣发的问题。

Midge Ure和Rusty Egan奉献了伴唱。


Fade To Grey—Visage—音乐—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g2MjgxMjIw.html?&sid=795787&spm=a2h0j.8191423.item_XMzg2MjgxMjIw.A




  • David Bowie 发行榜首单曲Ashes to Ashes,和专辑Scary Monsters (And Super Creeps)

这首歌的MV,邀请了新浪漫的几个代表人物出演,这是新浪漫从地下走上地上的关键转折点。


David Bowie - Ashes To Ashes—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1MTM0MjQ4.html?from=s1.8-1-1.2&spm=a2h0k.8191407.0.0


这也是整个80年代最经典的MV之一,制作费 £250,000(相当于今天的 £869,100 to £1,918,000 ,1百万英镑 Purchasing Power of the Pound. )至今都是最贵的MV之一。

当然在美国,这张只卖到#101而已。

同年专辑Scary Monsters (And Super Creeps),也是新浪潮时期经典。


  • Spandau Ballet发行首单To Cut a Long Story Short

单曲 UK #5。81年首专再仔细说。


  • Gary Numan发行榜首专辑Telekon

79两张,加上这张,2年内他连续制造了三张榜首专辑。

这是他最后一张榜首专辑也是最后一张机器人、机器主题专辑。专辑之前发过俩单曲,#5和#6,后来收入 cd 版本。

这张专辑配器更加丰富,在合成器之外又加回了一点点真乐器(但依然是基于合成器构建歌曲结构),比以前的后朋质感而言,变得低回婉转了许多。但人声、旋律上,比前两张单调,有点江郎才尽的感觉。


这张专辑拿个灯管当激光剑的二逼造型.......

  • Ultravox发行巅峰专辑Vienna

这张专辑 UK #3,制作人依然是泡菜国王Conny Plank,在德国科隆录音。


同名单曲Vienna在81年拿到了 UK #2(连续四周,荷兰、爱尔兰等榜首),全英音乐奖81最佳单曲。这首单曲是他们最知名的作品,影响力也很大,翻唱很多。后来 OCC 给他颁发了个荣誉 No.1,而OCC 和 BBC 联合举办的:那些排行榜万年老二们中的英国最佳单曲的票选中,他们荣获桂冠。

John Foxx 走后,Midge Ure加入任主唱和吉他手,Ure是Visage的创始人之一。发行后并不火,直到单曲Vienna火了,专辑的销售才带动起来。

从整张专辑看,里面不少单曲如Sleepwalk,走向合成器驱动,当然也还有New Europeans这样吉他 riff 驱动的作品,依然是后朋感、Funk 感强烈。其实最知名单曲Vienna听起来和其他作品并不相同。那首歌和Visage类似,是纯粹的新浪潮作品(虽然不舞曲),没有掺杂摇滚在里面,吉他也是当做角色音色使用的。


整张专辑的乐评差异很大(滚石2星,AMG4星半等)。


81年专辑Rage in Eden 则获得UK #4。


左一那个小胡子就是Midge Ure

  • The Buggles发行首专The Age of Plastic

这张UK #27的专辑,有着早期新浪潮的几首标志性单曲。前文说过他们的首单Video Killed the Radio Star大热,这是个和新浪漫运动无关的早期新浪潮乐队,其实受前摇的影响更大。

这张专辑的标题曲Living in the Plastic Age,揭示了他们的主题:塑料时代的塑料乐队。

乐评两极,不过他们写旋律的能力真不错,又不口水,挺难得的。 他们也是纯粹的新浪潮, 部分歌让我想起 Elton John,部分让我想起新裤子。他们对之后的流行乐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个人喜爱度,这张专辑可以拿4星。

之后在录制二专时候,隔壁是 Yes,两个主脑就跑去见偶像去了......然后,对方邀请他们一起玩,他们就抛下自己的事业,加入了 Yes.....

在 Yes 录完这张Drama之后,巡演完了,听众对他俩表现毁誉参半,这个还好,关键是,然后,Yes 解散了......

81年,他们又回来继续录二专,然后刚要录,Downes又收到 Yes吉他手Howe的邀请,去组建前摇团 Asia 去了(一起的还有来自 King Crimson的人声、贝斯手、ELP 的 P,阵容豪华).....

然而,Horn 才是 Yes 的真脑残粉,他表示分外受伤,一气之下和公司解约(生气还包括公司因为这事,找Downes重新谈合约,不找他),找了家法国厂牌资助录音和发行,在法国销量还可以,其他地方影响力有限。

这就是他们的81年二专Adventures in Modern Recording,其实称为 Horn的个人专辑更加合适,录音找了不少客座乐手,包括Downes也客座帮忙了几首歌。

这张专辑开始使用采样技术,这也是英国新浪潮这两年的关键词。


发完二专,Horn结束了这个乐队,之后转型制作人为主,在这张录制时候遇到的几个客座乐手一起组建了后面要提到的先锋新浪潮团Art of Noise,在团内的职务是:制作人.......Downes至今还是 Asia 的队员。


白框眼镜是他们的招牌标志,庞宽加入新裤子时候演出也戴个白框眼镜,是向他们致敬么?

  • Orchestral Manoeuvres in the Dark发行同名首专Orchestral Manoeuvres in the Dark和二专Organisation

OMD 是个比较纯粹的合成器驱动团,不过没那么流行化,相对而言实验属性比较强(分和谁比吧,比那几个大流行算偏门点),bassline 还是有后朋味。

所以整个 New Wave 运动中,最对我个人胃口的就是他们。 听他们时候,经常想起的是 黄耀明,还有前摇团 VDGG。我觉得他们骨子里的前摇恐怕是大于合成器流行的,不过没看到任何访谈证实这一点。有些乐评认为他们是发电站+咖喱怒汉+Joy Division 的 Ian。


他们当时是个很有圈内影响力的团,以拼贴的使用闻名。虽然首专只是 UK #27,乐评一片叫好。NME 和 Sounds都把他们列为年度十佳新人。

这个团的主脑是Andy McCluskey 和 Paul Humphreys 二人组,早在75年就成立 Kraftwerk影响的乐队过,中间分分合合,在新浪潮正式来临的时候,78年他们正式成立的 OMD。在79年时候,他们给 Gary Numan 巡演做暖场,Gary Numan 对他们有不少帮助。

同年二专Organisation 乐评也不错,这是张受到 Joy Division影响的作品。单曲Enola Gay则用到电影机械姬当中(里面 Ava 美艳极了)。

81年的Architecture & Morality 则是他们早期的商业巅峰之作:UK #3,荷兰#1,全球销量400万,专辑的三首单曲销量加起来800万(而且都是英国前五的榜位);而于此同时,这张的乐评评价也非常高。

我也搞不清楚英国佬的品位,明明首专是最流行化的,三专虽然有些好听的单曲,但是整体上听起来有些工业/实验的影子了,居然卖的最好。

后面还有更流行化的84年Junk Culture等,后面再讲。



  • John Foxx发行单飞后首专Metamatic


Ultravox前主唱,单飞后首专,UK #18,乐评好评。

大部分歌曲创作还是Ultravox 的78年转型专辑Systems of Romance时候写的,不过从配器看应该配器编写的很晚的,已经全无当时78专辑的影子,而是偏实验的电子风格,Foxx 自己演奏了几乎全部合成器和鼓机(只有部分贝斯是真乐器的)。


老了以后



  • Fad Gadget发行首专Fireside Favourites


这是个个人音乐人。首专还更多是实验味道多点, 82年三专Under the Flag 更新浪潮一些、流行化一些(也是个人觉得他唯一一张算好听的专辑)。

之后在德国录4专Gag时候,遇到了正在旁边房间录制的EN,帮忙合作录了一首。 这张的调子就实验、工业多了。

79年首单Back To Nature是他最知名的单曲 ,不过总体而言他的销量一直一般,虽然乐评很高。三专四专值得一听。


卿本佳人,奈何玩工业?不过呢他还真没旋律天赋,玩流行的玩不过别人,要不长的不错还不红呢.......

他的专辑封面也都很好看,建议找来听听看看


找他照片发现个很多照片的网站

newwavephotos.com/


  • Simple Minds发行好评专辑Empires and Dance


Simple Minds是个一生中有5张榜首专辑的热门团,77年成立。 79年发首专Life in a Day ,后朋/艺术摇滚/华丽摇滚基调,有点 Magazine、Roxy Music 的意思(访谈说现场版本有地下丝绒的味道),最高榜位#30,乐评一般。

同年的 二专Real to Real Cacophony 就已经有新浪潮味道了,不过曲式上更阴暗更像后朋多些。

而这张专辑就挺新浪潮的了,虽然只获得#41,乐评却普遍好评。之后他们稳步前进,直到84年才拿到第一个榜首专辑(Sparkle in the Rain),这几年的过程就不详细说了。


试听在这里 虾米 - 编年史 - 新浪潮 - 80-81


1981

81年其,新浪潮、合成器流行各个巨头基本都开始冒出来发了首专了。咖喱怒汉开始过气,但是更多的新人走上巅峰,这是个更重要的巅峰年份。

  • Kraftwerk发行著名专辑Computer World和82年榜首单曲Computer Love


这张专辑本身获得UK #15(到82年初,以6万张销量获得银唱片),美国也有#72。当年单曲Computer Love(我虾米选集里面的Computerliebe,感谢虾米运营不懂德语)销量也普通,到了82年的重制版发行才大热,在82年2月获得了榜首(B 面是前面说的名曲 The Model,而且其实电台播放指标而言 The Model远超Computer Love)。


这张专辑也是各大历史榜单上的常客。主题上,计算机主题也是后面其他乐队经常效仿的主题。

对了,关于 Kraftwerk 到底牛在哪里, @邓柯 有段论述非常有启发:

比如,用段落式作曲法(pattern)取代了传统的AB段作曲法。
动机被切分为若干个小段落,用段落的不同组合方式来体现音乐的变化: The Robots
常用兼有旋律和节奏部的音色来同时提供旋律感与节奏感:,前15秒 Computer World
完全交换了旋律与节奏的概念,貌似担当旋律的声部其实是节奏,而其他的节奏支撑声部反而成为了推动音乐行进的主力——不靠旋律,而靠段落的变化以及配器的调整: Europe Endless
这其实是个很牛逼的理念,包括虐心虐得爽到不行的,两组动机旋律,23分钟,丰满全曲的,其实是靠段落配器的改变: 虾米音乐


  • YMO 发行著名专辑Technodelic


采样、Loop 的大规模运用,使之成为流行音乐史上的一部开山之作。不过这张流行度不高,更多的是开创性而不是影响力。

  • The Human League发行最著名榜首单曲Don't You Want Me,和榜首专辑Dare!

前面说过,他们在80年分裂,两名创团出走去做 Heaven 17,Philip OK 则和另外一个元老(非创团)、三个新人继续用原来的名字前进,其实可以认为是个新团了。俩新进来的女生,都是负责人声的。

出走的两个人是在巡演前十天离开的,他们为了完成巡演合同火线招募新队员。 OK 和他当时的女友,在谢菲尔德的酒吧里逛,想找个伴唱,然后遇到了舞池里跳舞的Susan Ann Sulley和Joanne Catherall,她们当时刚17-18岁,没有任何专业歌唱舞蹈经验。OK 没做任何铺垫,单刀直入问她们加入了乐队。

在未来,87年左右,乐队就只剩 OK 和 这俩妞了,持续了三十年。

当时的媒体并不待见他们的新阵容。说他们是『天才们离开之后』,称呼他们为『Oakey 和他的跳舞女孩们』,甚至被观众扔东西。一方面是阵容变化,其实本质上,是音乐上这根本就是两个乐队。

他们之前是玩实验的,现在看到 Gary Numan 的成功,Oakey 很眼红,也打算走这个路线。

连着几首单曲一首比一首火热之后,他们在10月发行了这张 Dare!,很快就拿到了榜首,霸榜首4周,在榜77周,双白金销量(接近三白金了)。北美发行后美国也获得 #3的好成绩。

这张专辑里,Oakey 认为最矬的一首,Don't You Want Me,被厂牌 Virgin 选中做单曲发行。他当时反对,但是其实他们多年后最被人铭记的,就是这首单曲,趣多多的广告曲也是改编的这首歌。

结果一发行,不仅英国夺冠,82年在美国发行后也是夺冠。这也是他们最热卖的单曲,英国销量近150万,是英国历史上最热卖单曲的前列。

这张专辑和单曲的热销甚至带动了他们前两张实验性专辑的销量。到了82年,他们拿了全英音乐奖的最佳新人,他们这张专辑的制作人则拿了最佳制作人,在美国则提名格莱美最佳新人(未获奖)。

之后一直到84年才有正式专辑问世,中间靠一些单曲、EP、重混维持着热度,略过不提。



  • Heaven 17发行首专Penthouse and Pavement

人类联盟出走的那两位,成立的这个Heaven 17,有着左翼倾向严重的歌词,加上其实也比早期人类联盟更流行的音乐(出走时候他们嫌人类联盟变得太流行,结果自己搞得东西也够流行的)。

他们其实比人类联盟的音乐更现代更美国一些,明显有着来自摩城和 Disco的影响。

他们同时还成立了个British Electric Foundation 英国电子基金会的组织/组合,专门做制作人用。这张专辑的制作人就是他们自己,不过用的名头是 BEF。



  • Gary Numan发行转型专辑Dance


和之前的专辑相比,这张颇为实验,音乐元素比之前多元了很多,但是人声大幅减少,旋律也不如之前的那么抓耳。不过依然借之前的余威,卖了个UK #3。

之后几张都是加了很多实验性,不再流行,乐评也不高,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 New Order发行首专Movement


New Order无需介绍吧。80年5月18,Ian 自杀。JD 剩下的三位决定继续,吉他手Sumner被选为新的主唱,但是他不会边弹琴边唱......所以鼓手的女友(后来的妻子)Gillian Gilbert加入,作为键盘和吉他手。

这时候的他们,还是在后朋与合成器流行中间的过渡风格,甚至比以前 Ian 时候听感更阴暗,而且旋律性比 Ian 时候还要好,只是那个夸张的 baseline 不见了而已。这张专辑获得 UK #30,独立榜榜首(Factory日后成为了独立音乐届的一块招牌,当年旗下就靠 JD、New Order 卖卖钱....)。

虽然有说法是Ian 还活着的时候,有一天在录音室拿着一张发电站的唱片,说这就是他们未来的方向。不过其实这只是个传说,就算是真的,也不重要。用耳朵听,强过一切传闻。

这张专辑其实就是合成器用的重一点的后朋而已。当时后朋加重度合成器,甚至抛弃吉他以合成器驱动,都已经蔚然成风了好不,Ultravox,Gary Numan,Simple Minds,Spandau Ballet。

他们真正的改变,是源于81年专辑之后的美国之旅。在这次旅行中,他们见识了纽约的夜店文化,和夜店里正流行的 post-disco、freestyle、electro等电子舞曲风格。之后鼓手 Morris 介绍给乐队听 Italian disco ,这些烙印展现在之后几张单曲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