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声
「三声」聚焦文娱创业领域的企业、人物、热点、资本,提供最专业的文娱产业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  元宵晚会节目单来啦! ·  昨天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  元宵晚会节目单来啦! ·  昨天  
煮娱星球  ·  不是吧...她怎么又扑一剧啊?! ·  2 天前  
煮娱星球  ·  榜妹热线 ... ·  2 天前  
海峡都市报  ·  今日凌晨,大S妈首度发文回应女儿去世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声

称霸端午却“生死未卜”,《加勒比海盗》系列应该怎样终结?

三声  · 公众号  · 娱乐  · 2017-05-30 23:22

正文


刚刚成为中国同行学习模板的系列电影,在好莱坞已经面临着如何终结的疑问。


作者 | 马程


约翰尼·德普和他的“杰克船长”在中国还是很有人气,《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5月26日内地上映后,票房进账已经过7.5亿元。在端午档期一枝独秀。但是,对于一部投资超过2.3亿美元(约15.8亿人民币)的好莱坞商业大片来说,这个票房仍然不乐观。


加上《神奇女侠》、《新木乃伊》等影片紧随其后,留给《加勒比海盗5》的时间并不多了。与此同时,电影口碑也在下滑,在烂番茄网站上,新鲜度只有23%,豆瓣电影的评分虽然有7.4,但这个分数远低于前4部。


十年前,正是《加勒比海盗》带动了迪士尼的真人电影部门,甚至挽救了迪士尼当年的颓势,而在其后,这一系列更是曾超越经典动画电影,成为迪士尼的票房担当。


十年后,《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仍然在中美两个电影市场拥有大量粉丝,却难以企及前4特别是前3部的声势。在北美市场,6217万美元的首周票房低于前三部,也低于此前预期。


作为21世纪之后才出现的系列电影,《加勒比海盗》的成绩非常突出。在历史上最赚钱的电影系列中排名第八,前4部已经累积了37亿美元的全球总票房。


现在,这个系列的颓势十分明显,外界已经开始担心这个系列电影的前途。“海盗系列”的前4部,北美票房比重一路下滑,只能靠全球市场救市。加上绝对核心德普年龄增加,丑闻不断,他的吸金作用也在逐年减小,这都是系列电影濒临被砍边缘的标志。


也许《加勒比海盗5》最后仍然能保持前几部的势头,以过10亿美元的票房收官。但这只在大风大浪中前行的巨船,仍然前途未卜。

加勒比的惊涛骇浪:波折的14年



《加勒比海盗》究竟会不会就此落幕?好莱坞媒体也十分关注这个问题,但是从迪士尼那里找不到答案。


制片人Jerry Bruckheimer,以及《海盗5》的两位新生代导演,或者迪士尼的高层,都无法预测这个系列的命运。“也许这是最后一部,也许还有新的契机,我们无从得知”。


这个最初从每个迪士尼乐园都有的“海盗船”项目里得到启发,衍生出来的电影故事,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策划,2003年第一部上映后的14年里,已经进阶成了一个有全球影响力的IP。


《加勒比海盗》系列,是擅长动画和全家欢题材的迪士尼,在真人电影上的一次大胆尝试。《加勒比海盗》被定级为PG-13(13岁以下在父母陪伴下观看)的电影,这也是迪士尼历史上限制最高的电影系列。


Bruckheimer在打造《加勒比海盗》时,海盗题材在好莱坞几乎销声匿迹,他没有太多选择,只有让故事更加离奇,人物更加有特色。


“这一代的观众不想再看到独眼、假腿、鹦鹉、破船或者任何形式的海盗群,这些早就过时了。所以从最初,我们就确定,这是一个打着海盗类型的奇幻故事,一定是超自然的人鬼故事,带一些哥特式的恐怖和视觉特效。虽然这些故事也都源于海上的传说,但是当骷髅对决吸引眼球时,观众就不会在意,这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寻宝的故事。”Bruckheimer说。


Bruckheimer还找到没有接触过太多商业大片的约翰尼·德普。据德普回忆,他第一次看到剧本时,就把杰克船长想象成了19世纪的摇滚明星,以及美国动画片里常见的坏坏的臭鼬。他最初迈着奇怪的步子乱撞的gay里gay气,妖孽十足的形象,曾让迪士尼官方不满。但正是这个鲜活的形象,不仅让德普晋升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明星,还成为了新时代“反英雄”的代表。


尽管在拍摄中,迪士尼曾遭遇了危机,甚至想过撤资,但最后还是按照Bruckheimer的坚持做完了,总投资接近2亿美元。上映后收获了近7亿美元票房,一炮而红,并且好评如潮。


从第二部开始,《海盗》系列的制作费用飞速增长,第3、4部都超过了3亿美元,成为史上最烧钱的系列。Terry Rossio参与了全部《加勒比海盗》系列5部电影的编剧工作,是从最初策划阶段就参与进来的人之一。


当他谈到10多年间的投资增长,仍然感觉不可思议。在第一部《加勒比海盗:黑珍珠船的诅咒》中,他曾设想让海盗在晚上都变成骷髅,但是剧组难以支付相应的特效画面,只能改成只有在月亮出来才会变身。


投资剧增有很多原因。大量的视效镜头和大比例的在世界各国实地取景的海上镜头,都是重要原因。第3部的开支几乎是第一部的2倍还要多,主要是为了海战带来的感官刺激,陆地情节微乎其微。


同时,主演的片酬也水涨船高,尤其是作为全剧灵魂的德普。到了第3部,德普的片酬高达5000万美元,而其他854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加起来不过3000万美元。即使对于一部总投资超过3亿的电影,这个价格也已经触及到演员薪酬的天花板。


在第4部拍摄期间,迪士尼主席Riche Ross勒令制片人减少开支,最开始要求的是从第3部的3亿多美元制作费砍掉1亿。(但最后开支还是比3亿美元要多)。Jerry曾向《洛杉矶时报》透露,当时老板专门针对《加勒比海盗4》,提出了要求,要做到精简、节省、钱要花在刀刃上。


为此,剧组减少了远洋小岛的拍摄,大多数选在北美和英格兰的近海拍摄。同时,编剧还增加了陆地戏份,而后期也减少了特效镜头数。


另外,有消息透露,系列的第4部和第5部原本计划套拍,但也是因为开支问题,无法实现。迪士尼官方并未公布削减开支的初衷。据悉,当时在互联网的冲击下,DVD和衍生品的销量在减少,高层普遍呼吁减少制作开支。


最后,在2011年《加勒比海盗4:》上映,虽然也拿下10亿美元票房,但没有取得太大的突破,尤其在粉丝心目中,故事质量略有下滑,加上前三部主角奥兰多·布鲁姆和凯拉·奈特莉的缺席,也降低了他们对这一部的好感。


连续三部票房在10亿美元左右,让《加勒比海盗》破了很多记录,这是21世纪以来最赚钱的项目,4部票房就可以碾压很多超过8部的电影系列,这个成绩让老牌的“星际迷航”、DC系列等都望尘莫及。


但从投入产出比来看,《海盗》系列的投资回报并不算好。《三声》(微信公号ID:tosansheng)整理了近两年迪士尼出品电影的投入产出情况,除了表现最好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和《美女与野兽》,投入产出比例低至13%,其余的电影也都在15%-25%之间。相比之下,海盗系列的第三四部的投入产出比都超过了30%,第四部甚至高达36%的投入产出比,这些都远高于迪士尼其他的电影。制作费过高,票房表现又趋于平庸,可以说,对迪士尼来说,这一系列的生意并不划算。

系列电影的4S效应


德普的西部片《独行侠》遭遇票房惨败


在好莱坞,评估一部系列电影能否赚钱,往往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故事好、视效奇观、系列化和协同效应,也就是4S(story,spectacle,synergy,sequential)。套用这个标准,《加勒比海盗》系列的前三部,一度成为行业的标杆。


今年,迪士尼第一次把全球首映礼从洛杉矶、纽约搬到中国,再一次展现迪士尼电影、乐园以及消费品全产业的联动效应。 在景区最热的景点之一“宝藏湾”,媒体和嘉宾可以体验5D版的海盗船,看真人表演,在巴博萨餐厅品尝加勒比风情的美食和美酒,买一顶船长的三角帽或者黑珍珠号模型带回家。


系列电影,或者说品牌电影,从上世纪70年代才在好莱坞兴起。最早的《星球大战》系列等商业大片,往往以“三部曲作为设定,很少超过3部,除了大片需要的制作时间周期都很长之外,也是从投资的安全度来考量。


直到90年代,还只有极少数中低投资成本的恐怖、动作、喜剧类型片,才会无休止地复制续集。人们熟悉的拥有6部以上的电影系列,只有《猛鬼街》系列,《虎胆龙威》系列等。


进入到21世纪,系列电影成为了好莱坞六大赚钱的法宝。2014-2016年,北美票房排行榜前10名中,有7部都是系列电影,放在20年前,最多时也只有1-2部。


可以说,系列电影,已经成为了“六大”的票房支柱,甚至有时候,一部系列电影的收入,可以让电影公司一年高枕无忧。


和动画人物不同,真人电影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主演年龄和状态问题。


德普近几年正处于低谷。2013年,Bruckheimer和德普合作的西部特色片《独行侠》,是Bruckheimer设想的另一部系列电影。但最后,两人遭遇了职业生涯的惨败,2.5亿美元投资仅获得了8600万美元北美票房。除了西部类型日薄西山的客观要素,无聊的故事和德普没有任何突破的表演,是更重要的原因。


也是在2013年,迪士尼将《加勒比海盗5》的预算降到2.5亿,并宣布原定2015年上映的第5部推迟上映。


《海盗》系列对于迪士尼已非不可或缺。对于在新世纪相继收购了漫威和星球大战的迪士尼来说,手握的重量级IP已经成为好莱坞之最。同时,迪士尼和皮克斯旗下的动画系列也在开花结果,在2015年迪士尼发布的新片单中,系列电影占到了80%以上。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从2011年开始,迪士尼在旗下所有电影的投资就集中在1亿-2亿美元之间,除了星球大战刚刚超过2.5亿美元之外,很少再做更大的投资。而这些电影,不论是系列还是正在开发的真人动画,也更加稳定,投入产出比都在20%左右。


海盗系列在后半程逐渐走低,首先由于没有原版图书或者漫画的IP,在故事创作上,逐渐捉襟见肘。故事讲到第4部,有些观众已经开始产生审美疲劳。


米高梅公司的咨询师曾表示,当系列电影的一部票房下滑严重时,影视公司一般只有两个选择,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高故事质量。另外,他还提出,要遵照观众的意见,保持原有的班底,减少加入新的元素。


在《海盗》系列上,迪士尼公司正是这样做的,但这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

系列电影如何终结?


《终结者》前三部大卖,但此后也难免下滑之路


刚刚成为中国同行学习模板的系列电影,在好莱坞已经面临着如何终结的疑问。尽管有些系列片已经表现得不尽人意,但这些电影往拥有强大IP作为基础,知名导演、制片人背书,可以说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


往往在策划时就已经按照系列来设计,那些头两季表现不佳的电影反而容易决定。如2008年的奇幻作品“暗物质”系列的《黄金罗盘》改编的电影,由于政治隐喻生涩难懂,大投资但票房惨淡,在第一部之后就没有继续,同样的还有《惊情四百年》的作者巴拉姆·史多克的另一部作品。吸血鬼题材电影《范海辛》,虽然票房超过了4亿美元,但整个剧情走向并不讨喜,最后也没有再拍摄第二部。


对于一部有过良好表现和粉丝基础的系列,抉择就变得困难起来。除了《加勒比海盗》,漫威的《神奇四侠》和《终结者》系列也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


和《海盗》类似,这些电影目前的票房大多来自北美之外的市场。《终结者》虽然前三部创造过票房神话,成为全球无人不知的品牌。但2015年的复兴之作,海外票房占到了80%,总共高达2亿的投资,仅获得3亿的票房。


没有原始IP的系列片,更容易被终止。因为主要演员演员年纪增大,或者影响力减小,都对这种系列片有重要的打击,尤其是主角光环过大的《终结者》、《加勒比海盗》。观众对于原版的人物近乎执念。制片人Jerry Bruckheimer就承认,没有德普,《海盗》系列将无法进行下去。但是,德普这两年因为离婚纠纷,出演电影成为“票房毒药”等的影响,个人吸金能力逐渐下降。


相比之下,本身拥有IP粉丝的系列应对演员变动的能力就更强。《哈利波特》系列完结后,衍生作品《神奇的动物在哪里》更换了全部的班底,但丝毫没有减弱影响力。


对于漫威、DC系列等有强大IP号召力的品牌来说,一部电影的票房失败,并不严重。因为票房在总体盈收里,占据的份额并不多。衍生品、广告等都有可能带来更大的收益。


但票房和口碑仍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漫威的《神奇四侠》系列,3部票房都非常惨淡,2015年的版本,换掉了前两部的演员,口碑依旧垫底,成本很难回收。2016年,漫威正式宣布停止更新《神奇四侠》的漫画版本,福克斯也决定放弃这一系列。


总的来说,尽管仍然拥有众多粉丝,但是《海盗》系列的前景并不乐观。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 关键词 更多精彩文章


周健工 | 私人影院 | 直播监管 | 丧茶 | 知识付费色情幽灵 | 贾跃亭 | 仙剑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