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上市险企陆续发布2024年1月原保费收入数据。人身险:中国人寿2,066 亿元,同比+2.2%;中国平安1,053 亿元,同比-2.2%;中国太保449 亿元,同比-14.7%;新华保险299 亿元,同比-15.0%;中国人保432 亿元,同比-15.3%。财产险:众安在线24 亿元,同比+19.9%;中国太保254 亿元,同比+8.9%;中国人保628 亿元,同比+2.7%;中国平安324 亿元,同比+1.1%。
► 人身险:保费增长承压,预计系银保渠道调整及续保增速放缓。
2024年1月,各上市险企人身险原保费同比增速从高到低分别为:中国人寿(+2.2%)>中国平安(-2.2%)>中国太保(-14.7%)>新华保险(-15.0%)>中国人保(-15.3%),各险企保费同比增速普遍下滑。从人保披露的明细数据来看,期交新单保费增长,而趸交和续期保费下滑而拖累整体业务表现。2024年1月人保人身险长险新单保费同比-23.5%,其中期交新单保费同比+7.3%,趸交保费同比-35.5%;续期保费同比-10.1%。因此我们认为各险企保费承压主要系银保渠道优化业务结构而放缓趸交产品的发展,以及过去几年新单增速放缓导致续期增长承压。
► 财产险:整体表现稳健,各险企经营策略有所分化。
2024年1月,各上市险企财险原保费同比增速从高到低分别为:众安在线(+19.9%)>中国太保(+8.9%)>中国人保(+2.7%)>中国平安(+1.1%)。各险企增速有所分化,结合各公司财报披露信息,我们认为主要系各财险公司采用差异化的经营策略:众安在线财险保费实现高增长主要受益于其通过“保险+科技”不断完善和创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保险产品矩阵;中国太保实现较快增长预计主要系其积极推动非车险业务扩张进而推动保费收入增长;中国人保和中国平安增速慢于其他同业可能系主动收缩信用保证保险等盈利能力较差的业务。从人保财险1月细分险种保费数据来看,其信用保证险保费收入同比-33.3%。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2023年负债端持续改善的确定性较高,1)需求侧,银行存款利率下调的背景下储蓄型产品相对居民的储蓄需求仍有吸引力;2)供给侧渠道“报行合一”有望推动头部险企价值率提升。短期来看,资产端仍是主要驱动力,驱动因素包括权益市场、债券市场和其他大类资产表现;中长期应重点关注产品结构优化、具备渠道竞争优势、有望受益于供给侧集中的头部公司。目前行业内公司估值整体处于低位,建议均衡配置等待行业资产端因素表现。财险行业则应重点关注具有α机会的头部财险公司。
风险提示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资本市场波动风险;利率下行风险;寿险转型低于预期;自然灾害加剧风险;需求改善不及预期;
注:
文中报告节选自华西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华西非银】
1月保费点评:寿险保费承压,财险整体稳健
》
报告发布日期:2024年2月23日
华西非银团队简介
魏涛
:华西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博士,CPA,多年证券研究经验,曾任太平洋证券研究院院长、中银国际证券研究所所长。2015年包揽水晶球和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非银组第一名。
罗惠洲
:美国克莱蒙研究大学金融工程硕士,浙江大学工学学士,8年证券研究经验。曾任职太平洋证券研究院、中银国际证券研究所。致力于深耕券商、互联网金融和多元金融领域。2015年水晶球奖、新财富第一名团队成员;证券时报2019年第二届中国证券分析师“金翼奖”第二名。
吕秀华
:北京大学金融学博士,7年证券研究经验。曾任职中银国际证券战略规划部、方正证券研究所。研究基础扎实,熟悉券商财务数据背后业务、管理、科技及风险方面的布局思路,熟悉海外投行与经纪业商业模式。
作者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重要提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面向华西证券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若您并非华西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为华西证券非银团队设立及运营。本订阅号不是华西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华西证券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华西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是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