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绽
谈谈文化,聊聊艺术,拒绝虚伪,强调态度。做有品位、有素质、有情调,有梦想的靠谱文艺青年。北京日报文化新闻部诚意制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发布  ·  超349亿!攀枝花至盐源高速新进展→ ·  8 小时前  
四川日报  ·  台媒曝大S子女监护权将移交汪小菲 ·  2 天前  
四川日报  ·  突发!美国又发生飞机相撞事故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艺绽

真真真看不下去了!老师被邓超的“补习班”毁成这样!

艺绽  · 公众号  ·  · 2019-07-22 09:46

正文


邓超、俞白眉执导的《银河补习班》已经上映好几天了,这次他们不再嬉皮笑脸,开始严肃探讨教育和父爱,然鹅,刚看到 第一场戏,我就觉得很好笑。

这场戏是 宇航员出征太空前的新闻发布会 ,男主角马飞在父亲马皓文的栽培下,终于成长为最优秀的人才,要代表地球人探索宇宙。

作为一个频繁出没发布会现场的记者,最了解真实的发布会是啥样子了,不得不说,影视作品对这一场景的表现普遍失真,《银河补习班》也不例外。

片中,一个主播打扮的记者情绪饱满的提问:作为最年轻的宇航员,你有什么话要对家人说?

镜头切马飞面部特写:瞬间变脸,局促,沉默。

还没等马飞反应过来,这位记者马上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得大喊:你家人的座位是空的!然后在场所有人纷纷露出震惊、疑惑等吃瓜表情,闪光灯快门声噼里啪啦一阵折腾,接着镜头就切到了1990年马飞的回忆里。



如此 drama的提问环节 (还被八卦的记者发现了一个大新闻),出现在我们新闻发布会上的概率应该为负,更别提这是万众瞩目的宇航员出征发布会了。

当然,也许记者们看了这段只会笑笑,其实 更不适合看《银河补习班》的人是老师。

艺绽君有很多当老师的好朋友,刚刚放暑假的他们要是看了这部电影,估计 肺都要气炸了 ,因为影片为了表现新旧两种教育方式的对立,生生塑造出了一个 面目狰狞的恶魔教师 形象——阎主任。

你以为这位老师像《人民的名义》里的季检察长一样正气凛然吗?



不,他其实更像《天下第一》里的 曹公公



这个学校里的教导主任,在电影里第一次亮相时穿着短裤,在全校师生面前说话,腔调阴阳怪气,像个太监。



这时马皓文刚刚出狱(因为一开场他设计的大桥就塌了),他满心欢喜地跑到学校接儿子,却被告知儿子因为长期迟到旷课,要被学校开除了。


马皓文此前在狱中 缺失了儿子的整个小学阶段 ,入狱前儿子马飞还是个人见人爱的乖宝宝,怎么他出狱后就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坏学生”?对马飞如何变成这一状态的表现,电影是空白的,以致于观众感觉他莫名其妙突然就成了这样。



当时马飞刚上初一,并没有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最大的错误也就是旷旷课啥的,艺绽君查了一下 《未成年人保护法》 ,里面明文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偶尔旷课就被学校开除,有点不合理吧?

说回阎主任,他在全校开大会时拿出一本《笑傲江湖》,严厉发问:这是谁的?

老实的马飞跳出来承认后,阎主任立刻展开了一段暴风骤雨般的批评。



等等,马飞不都要被开除了吗?怎么还专门设计出这场戏来再把他批判一番?哦,可能编剧是想让马皓文、马飞父子重逢这场戏变得更有戏剧性吧!

果然,马皓文现身后,跟阎主任打了那个贯穿全片的赌,他要 让马飞在一学期内考进年级前十 ,不然就被开除。



从此以后,如何防止马飞进入年级前十,成为阎主任那一学期乃至整个职业生涯的重点工作。 为了不让这个孩子进步,阎主任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马飞的班主任 小高老师 年轻温柔,很关心马飞,就被阎主任训,最后甚至失去了实习教师转正资格。这么爱护学生的老师居然不给转正?这学校也太黑了吧,而且让阎一个教导主任一手遮天,说一不二。



阎主任 常年蹲守在马飞班级 ,早上专门看他有没有迟到。当马飞踩点赶到教室时,阎主任强行搜查马飞书包,并把搜到的飞机模型从楼上扔了下去。



马皓文想请假带马飞出去看航展,阎主任死活不同意,还把马飞 关进小黑屋 ,最终父子越狱才得以出行。


马飞最后的期末考,从年级倒数第一跃升为全年级65名,这必须得是学霸了吧?可我们的阎主任得意洋洋地出现,说:“ 我跟你们的打赌你输了,你还是要被开除。”

What?!这么励志且难得的天才学生,别的学校留还留不住,你阎主任什么脑回路,居然还不依不饶地要赶别人走?甚至于在随后马飞的语文作文重新打分中,他不惜当着在场教改专家的面打零分。


从头到尾,阎主任就以这样一个可以说是 极端不讲理极端变态 的形象围绕着马飞父子阴魂不散,他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不让他们俩好好过。请问,你跟他们什么仇?什么怨?


电影没有给出任何合理性解释,就是要把阎主任往恶心里写,营造他和马氏父子的冲突,凸显两种教育的对比。然而这种“ 坏蛋老师和好人爸爸 ”的设置,因为老师坏得完全丧失了可信度,反而给人一种虚假浮夸的感觉,以致于全片对教育的探讨都不具说服力。



说到教育,我看邓超、俞白眉自己可能也没搞清楚,他们借电影里的马皓文之口,到底反对的是什么,宣扬的是什么。

其实马皓文刚出狱时,发现儿子成绩倒数第一这一段是可以大做文章的,为什么倒数第一,正好说明传统教育的弊端,然而电影一句未提。

或者也可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切入,马飞父亲入狱,母亲和继父南下做生意,缺乏父母管教。电影也没明说,反而母亲(任素汐演的)和继父感觉 像两个小品演员 ,时不时出来搞笑一下,调剂一下气氛,非常影响整部电影的气质和情绪,影响表演的流畅性。



电影想反对阎主任代表的传统教育方式,但通篇只看到阎主任特别虚假地跟马氏父子作对,也没看到他的教育是如何“毁”孩子的,那这个反对就好像打向空气的一拳,毫无任何力量。

电影想倡导的马皓文式的教育,在片中集中表现为他为儿子做了四件事:

一,用各种励志鸡汤给马飞疯狂打鸡血。


比如,“只要你一直想一直想,你就能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不是说不能灌鸡汤,事实上像考学这样的任务型活动,鸡汤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我们从小到大也常常主动或被动灌鸡汤,但任何事情只有空想没有行动肯定是不行的吧,既然要完成从倒数第一到正数第一的逆袭,你得拿出真枪实弹啊,看看人家《垫底辣妹》《龙樱》是怎么拍学生学习的,可惜电影里没有,只反复回荡着马皓文的鸡汤。


而观众的感受,就像任素汐那句引来全场爆笑的台词一样:“ 你是什么洗脑组织吗?

二,花大价钱给孩子买电脑。


这一行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是很有远见的,但似乎马飞一直在用电脑玩游戏,至于电脑对学习有什么帮助,电影没有展开,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其实这条线好好写是有戏的,比如如何利用电脑辅助学习或者激发马飞对某些领域的兴趣,但电影放弃了。

买电脑的戏份中还穿插着小高老师来家访,马皓文和她就学习方法一事展开辩论。



小高老师的观点是:知识需要不断重复才能巩固加深,最终成为自己头脑里的东西。

这看法我寻思没问题吧,是这个理儿啊!

然而洗脑组织成员马皓文拿出一个馒头现身说法:你 看这个馒头它又大又圆,反复反复反复加热,就不好吃了…… 所以知识是不能重复学习的。

天哪!这种逻辑漏洞堪比天坑的诡辩,居然把小高老师唬得一愣一愣的,甚至因此对马皓文滋生出一种崇拜心理并最终爱上他,简直 莫名其妙,荒谬绝伦 !!!

而且马皓文在片中的收入成谜,一会儿凄惨到需要卖血,去工地干苦力,一会儿又可以土豪到给儿子买电脑,出门旅游一个月。编剧的记忆哪儿去了?



第三,现场传授写作文技巧。


马皓文把马飞带到郊区一块绿地上,以 “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句诗为例,告诉儿子写作文一定要追求真实。这场戏其实拍得还可以,至少实实在在讲到了要怎么学习,但遗憾在于有点没头没尾,既没有在前面铺垫马飞写作文遇到困难的情节,也没有后续说讲课的效果怎样。



最关键的问题是,讲课可以,为什么一定要在早上上学前冒着迟到的风险给孩子讲?

四,旷课看航展。


这场戏的争议也很大。很多观众说,都要中考了,还带着孩子到处旅游?



我觉得也不是不可以,但剧情上需要做得更用心一些。比如,航展所代表的航空航天应该是作为孩子的一个理想,那马飞如何对这个领域开始感兴趣、马皓文又是如何引导的?电影没有着墨。 只在马皓文一顿操作猛如虎后,马飞就成了 最优秀的航天员

这样看来,马皓文的教育是很成功的吧。

编剧说,别着急,还有大招,看我最后这个骚操作如何毁掉马皓文前面所有的努力。

片尾,马飞为了能顺利上天,让马皓文不要申诉自己长达三十年的冤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