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据麦当劳官方微博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与上海市食药监局联合发布《油条消费体察情况》,结果显示,
成山路一家网红餐饮店油条铝超标9倍;
新亚大包油条极性组分最高,疑似油锅长时间不换;
一家上海麦当劳门店的油条被检出塑化剂(DEHP)数值为1.35mg/kg,接近于国家临时限量值的上限水平。
当晚,麦当劳发布声明称,
经确认,麦当劳餐厅售卖的油条及其包装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添加任何塑化剂,请消费者放心食用。
麦当劳正进一步排查油条被测出塑化剂的原因。
1
一网红店油条铝超标9倍
上海市消保委从肯德基、麦当劳、永和大王、新亚大包等连锁饮品牌店,以及桃园眷村、张记油条等网红店铺购买了25个品牌29件样品。除了对产品宣传进行调查,还委托上海市营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油条成分进行了检测。
本文图片来自上海市消保委
结果显示,
来自成山路351弄8号“四大金刚”的油条铝含量,远远高过国家标准,为 980mg/kg 。
上海市消保委消指部顾琦珺现场表示,是标准值100毫克每千克的9倍还要多。
本次体察中,11家店油条标称“无矾”,不过检测发现,
自称“无矾”的油条和普通油条的铝含量差异不大。
被检测油条的铝含量。
上海市食药监局透露,
油炸面制品中的铝主要来源于食品添加剂硫酸铝钾、硫酸铝胺(俗称明矾),后两者作为膨松剂使用。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油炸面制品铝残留量(干样品)限量规定为
≤100mg/kg
。
按照标准限量使用含铝膨松剂不会对人体产生健康影响,但过
量摄入铝可能对人体产生神经、生殖、发育等方面影响,并与软骨病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相关。
从近年来上海市油条等油炸面制品监督抽检结果看,铝残留量指标合格率有明显提高,近两年保持在较高水平。
2
“新亚大包”油条疑反复使用老油
吃油条最担心的是使用反复煎炸过的油,极性组分是衡量油脂品质的一个指标。如果极性组分指标较高,则可能存在不勤换油的安全隐患。
有9件样品中油脂的极性组分较高,其中,新亚大包长阳路店油脂极性组分最高、达到了43%,新亚大包兴国路店的极性组分也高达39.6%。
被检测油条中的油脂极性组分指标。
上海市食药监透露,
食用植物油高温加热和反复使用后可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在营养价值下降的同时还会产生一些物质,使油的极性增加,这些物质有的对人体有害(如:多环芳烃)。
极性组分和羰基价、酸价都是反映食用油加热后品质下降的指标。国家《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GB 7102.1-2003)规定,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限量规定为≤27%,酸价为≤5mg/g,羰基价为≤50meq/kg。
3
麦当劳油条被检出塑化剂
在29件油条样品中,有3件样品被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也就是俗称的塑化剂,分别来自茅台路上的夜市大饼油条、麦当劳上海控江店、麦当劳长阳路欧尚店。
3件样品油条被检出塑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