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值暑假,每天刷一遍朋友圈,基本等于环游了世界。
人人都去避暑,而鱼叔却还在四十多度高温的上海垂死挣扎。
幸好还有电影作伴。
下面鱼叔想推荐的这部影片,是我近期看过最令人惊艳的神作。
如果满分是10分,我想给它打100分——
旅行
El Viaje
这是第45届戛纳电影节(1992年)金棕榈奖的提名影片。
同时还提名了戛纳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这个奖,但其实早在1994年,张艺谋的《活着》提名金棕榈时,就已经拿过这个奖。
天主教人道奖,通常由6名信奉天主教的电影人、媒体人组成的评审团选出。
《活着》剧照
根据官方的介绍,这个奖项是专门颁发给那些:
通过关注人类自身的苦难、失败以及希望,来揭示人性神秘的深度,同时又拥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能获得这一奖项肯定的,往往都是有思想深度的影片。
《旅行》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8.8分,好于95%的剧情片。
但由于此前一直没有中文字幕,所以看过的人并不多。
众多评语中,鱼叔最欣赏的是这一条:
上帝创造的第一件事就是旅行,之后是疑虑和乡愁。少年意气、山河岁月和魔幻现实化成一整部史诗。
「少年意气」、「山河岁月」、「魔幻现实」,三个关键词基本概括了影片的主要特征。
男主角马丁·卢卡,生活在南美大陆南端的一个小城市,乌斯怀亚。
这是世界上最南端的城市,因此也被称为「世界尽头」。
然而这里的一切,都让马丁感到失望和乏味。
上课的教室,破败阴冷,天花板还时不时会下起大雪;
无趣枯燥的课程,学生不想听,连老师都不想讲;
腐败堕落的管理者,激情昂扬地说着:
「这是我们新建的纯铜雕像,将和我们的城市一样永远欣欣向荣!」
大风一起,「纯铜雕塑」就乘风而去了。
唯一牵绊马丁的是他深爱着的女友。
她怀孕了,却因为害怕而自作主张堕了胎,这让马丁伤透了心。
于是,他决定离开。
马丁的亲生父亲早在多年前就离开了这里,「离开了崇拜着他的儿子」,一个人流浪去了。
他把旅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画成了连环画寄给了马丁。
这册连环画寄托了马丁对拉丁美洲这片神秘土地的所有美好想象。
于是,他骑着一辆脚踏车,开始了自己的旅行……
这是「少年意气」。
一路上,他看到或秀丽或荒芜,或繁华或衰败的景象,结识了形形色色奇怪的人。
而这些人,都和父亲的连环画中所记录的一模一样。
疯疯癫癫开车不走直线的卡车司机、永远敲打着「愤怒鼓声」的铁托、被大学生强暴怀孕后决定生下孩子的女孩……
他开始有点分不清,这到底是现实还是幻境。
路上,他邂逅了一位美丽的红衣少女。
可是她不说话,只是微笑地与他对视,然后转身离去。
你是谁
你要去哪里
你为什么不说话
这三个问题,是在问对方,也仿佛是在问他自己。
马丁从南往北跨越了整个拉丁美洲,但所见所闻的却是这个大陆近百年来所遭遇的苦难。
这是「山河岁月」。
而第三个词「魔幻现实主义」,是用来评价这部影片风格最频繁也最贴切的一个。
高中语文课本里就有教过,「魔幻现实主义」是产生并盛兴于拉丁美洲的一种文学流派。
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及他那本永远占据亚马逊畅销图书榜的《百年孤独》。
这是一种介于魔幻与现实之间的艺术风格,从文学体裁上来说就已经不好把握,更别说是具化成影像了。
在鱼叔的印象里,全世界都没有几位能够很好驾驭这一风格的导演。
前南斯拉夫的那位天才导演库斯图里卡算一个;
墨西哥籍的吉尔莫·德尔·托罗算半个(因为他也就只有一部《潘神的迷宫》能算在内)
还有就是本片的导演费尔南多·索拉纳斯。
他被誉为是「阿根廷电影的旗帜人物」,三大国际电影节的常客。
在2004年的柏林电影节上,他被授予了金熊奖终生成就奖。
在他的影人介绍中,有一句话甚是贴切:
他的影片即使在最诗意的时候,也不会放弃对时事的嘲讽。
《旅行》表面呈现是一部富有诗意和想象力的公路电影,但内里却满是对拉丁美洲历史与现实的隐喻。
被粪便和尿液掩盖的现代化城市;
在豪华的议会面前说着「我们正在迈向更美好的明天」的蛤蟆总统;
兴奋地推销着新款皮带的电视主持人:
「为了国家建设,大家请把皮带再往里扎一格,减肥又美观哟」
被高额的外债压榨剥削的印第安人;
出席「下跪国家峰会」的各国元首。
教科书上说: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多么自以为是的一种表述方式。
「新」,只是对于西方殖民者而言开拓了一块新的领地;
而原本生存在这里的原住民,迎来的只是无尽的剥削和奴役。
拉丁美洲,这个在马丁心目中美好而神圣的大陆,实际上背负着巨额外债,政治腐败,生态破坏,被饥饿和贫困所侵蚀。
马尔克斯被奉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大师,但他自己却向来拒绝这个标签:
你们看上去是魔幻的东西,实际上是拉美现实的特征。我们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对属于其他文化的读者来说,似乎是神奇的事情,而对我们来讲则是每天的现实。
同样,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蛙》,被划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流派里。
可看过这部小说就会发现,里面的内容对我们而言并不魔幻,反而异常真实。
还有根据莫言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红高粱》,我们看到的是「现实」,「魔幻」不过是围观者的感受。
费尔南多·索拉纳斯说:
《旅行》是一部关于马丁的奥德赛,一场更具神话色彩的冒险 ,也是一次对自身的创作。
抛开影像中黑色幽默的隐喻,这归根结底还是一场寻父之旅。
因执念而起,以放下为终。
马丁最终意识到,父亲只是一个向导,一个指明前方道路的灯塔。
我不用再找父亲了。只要静静坐下来,他就无处不在。
人生就是一场旅程,充满了困顿,还有数不清的失败和挫折。
你只能在其间不断告别自己,然后重新出发。
去发现未知的美好,更是去找到未知的自己。
就像滴滴快车所倡导的理念:
「想出发就出发」
去爱该爱的人,去犯该犯的错。
什么条件成熟,什么一切就绪,不过是拖延的借口。
不用在意结局如何,趁年轻去拥抱美好的目标。
只有决定出发,才会有改变的希望。
用行动,做次真自己。
如果在人生的最后一刻,还是觉得自己的一生很无聊
那么整场人生真是一种罪过。
不踌躇,不犹豫,不理会嘲笑与异样的目光,因为路在脚下。
想出发就出发。
戳阅读原文,领取专属自己的“出发体海报”,和大家一起不吐不快吧!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