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收藏的黑马:民国官窑“洪宪瓷”,造价竟然比乾隆官窑还贵!
没有年款的御窑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为“洪宪”。在袁世凯短暂的83天皇帝生涯里,景德镇曾马不停蹄地烧制了一批御用瓷,后来者将其统称为
“洪宪瓷”
。当时所烧“洪宪瓷”不多,留传下来的就更为稀少,可谓凤毛麟角,成为瓷器收藏家寻觅、收藏的目标。
1916年初,袁世凯委派庶务司长郭葆昌(字世五)赴江西监烧洪宪御瓷。为了这批瓷器,他花费了140万大洋,折合白银约为一百万两。
这批瓷器约有四万件,也有记载称只有六千件。
不论四万件还是六千件,分摊到每件瓷器上的成本都是非常高昂的。
“品味文化,传承精品”艺术藏品鉴定、评估、交易:杨经理:17707550824(微信同号)
据清史档案记载,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每年要上交瓷器四到五万件,而朝廷一年拨付的费用才三万两白银。洪宪瓷如此不计工本,当然备极精美,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也可以算是民国的官窑瓷器。
未来我国艺术品商场八大翻开趋势:
一、我国艺术品商场在深化的调整后将迎来黄金的10年,必将发生100家以上的运营艺术品的上市企业;
二、我国艺术品商场将由规范的一起规范的运营文明艺术品的龙头企业来主导;
三、艺术品金融化、财物化、大众化将成为艺术品翻开的首要方向;
四、文交所拾掇拾掇后,将实在担任树立公平、公平、拆穿和规范的艺术品商场的职责,艺术品什物藏品价值发现和跋涉将是首要方向,邮币卡生意将少纵即逝,很快会退出舞台;
五、艺术品衍生品将有上万亿元人民币的商场,艺术品初步融入寻常老百姓家;
六、艺术电商将逐步代替拍卖行,成为艺术品商场的主力军;
七、艺术品定价权由商场说了算,艺术家和生意人的话语权将会越来越小;
八、艺术真品、精品、传世品将成为文明家庭、殷实家庭进行财物装备的重要选项,有利于财富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