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豆包”是东北农村的一种干粮,正像唱词中说的那样:又顶饿,又解馋,“粘豆包”外表“不起眼”,但是包在里边的豆馅又甜又香,是东北老百姓非常喜爱的,经常食用的一种“心里美”点心。这就像剧中的主人公丁大宝:外表矮矮壮壮的很“不起眼”,但是,却做出了感天动地,让观众们唏嘘不已的“大事”。北京打工的丁大宝捡回“弃婴”起名丁小宝,养到十几岁,为了抚养丁小宝,大宝离婚独身至今……这样深似海的父子情突然遭遇丁小宝亲生母亲赵红梅前来寻子。丁大宝从恼怒、躲避、纠结、理解,一直到决定把丁小宝还给赵红梅,体现了普通东北农民心中有大爱的大框架人性的光辉。
《粘豆包》,以象征着选择的“丁字路口”为落脚点,生动刻画了几位主人公在面对人生中不同的“丁字路口”时做出的不同且艰难的选择。“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走对了,那是侥幸,走错了才是人生。”主人公们来自天南地北,同时站在丁字路口,既寻子又寻情,更寻心的归宿。《粘豆包》故事笔触生动,情节简练充实,唱词含蓄圆熟,歌颂了现代社会中久已缺失的淳朴情怀,塑造了有情有义的新时期农民形象,并对现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提出了叩问。
一部大型戏曲,有名有姓的人物加起来不过六个,能构建起什么样的人物关系?故事发生地点集中在一个不知名的东北小镇,在一群不是拿梦想当理想,就是拿活着当生活的农民中,能透射出什么样的社会景观?
通常,这么小的视角,总会让人对这部戏的视野不抱乐观。但作者以一当十,在人物设置上,优雅地摆脱了这个尴尬。
不用说五行八作的集市,就是在巴掌大的丁家小院,只需坐立数人,就能拆解出一幅丰富的社会图谱。这里有农民,有商人,有职员,有干部;这里有城市的,有乡下的,有虚伪的,有诚实的;这里有利益,有诱惑,有欺骗,有恩怨;这里有亲情,有爱情,有大仁,有大义……真像个一摇一变的万花筒。
形象上,憨厚的农民,官气的干部,虚伪的富商,狡黠的小贩,执着的母亲,纯情的女孩……形形色色的人物,在不断交织碰撞中,定格成一幅多彩画卷,散发出各样人生况味。
丁大宝,游走于市井街头,挣扎于社会底层,与我们每天见到的街坊甲乙没有什么两样,他们善良也自私,勇敢也怯懦,优点和缺点都摇摆在临界点上,时时被一个“小”字圈住,因为小,他们是小人物。
无法逃避的选择,把丁大宝这个小人物推到了大是大非面前。为了孩子的未来和良心的安宁,他选择了还。但这一还,他十三年的付出就失去了意义,生活意义的失去,却让他的人性绽放光彩。面对赵红梅的感情,他选择了装聋作哑,目的只是让赵红梅知难而退,回归舒适的城市生活。而就是这近乎木讷的纯朴,让他的人品平添厚重,形象也更加丰满可爱。两个选择,让他这个小人物走进了人生的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