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网  ·  微信新功能上线! ·  3 天前  
江南晚报  ·  最新公告!部分区域降压供水 ·  4 天前  
新华社  ·  再见,老佩 ·  5 天前  
人民日报  ·  恭喜!他们结婚了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对不起,你可能误会了“空巢青年”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5-04 19:24

正文

在五四青年节这个朝气蓬勃、喜大普奔的日子里,被扣上“空巢青年”帽子的青年们似乎是尤为需要关爱的一类“可怜虫”。



他们生活在偌大的城市,举目无亲还单身,不讲究吃喝,靠外卖就能活;下班回到家没人说话,久而久之和siri成了朋友;很想和父母诉苦,可话到嘴边又成了报喜不报忧;一年听坏三副耳机……在别人眼中,“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空巢青年的苦情戏可以演三天三夜不带重样的,可于他们自己而言,生活显然不是这样的……


他们一面附和着社会舆论,觉得“空巢”、单身真惨啊,可是等到真的谈婚论嫁、可以摆脱“空巢”时,又惧怕那个多出来的人会破坏自己现在的生活,所以为何不痛快承认自己就是在享受着“空巢”的青年呢?——



有一种饿是你妈觉得你饿,有一种寂寞是别人以为你寂寞。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认为“空巢”是心理学概念,他说,“空”指无、没、虚,甚至是一种挫折感,虽然一人住在屋子里,但只要心怀世界、心向社会、心念亲人,那就不“空”了。


不可否认,在全中国2000万的空巢青年中,一些人的是被迫的,但是即便如此,于他们而言首要的依然是努力改变生活的现状,尽管偶尔顾影自怜,但工作和生活都需要继续,内心其实存不下多少负能量,否则如果“空巢”真的那么难以忍受,他们岂不是早就回到了父母亲人羽翼下的“舒适圈”?



更不要提那些主动选择“空巢”的年轻人,他们享受独居生活,宁愿一个人潇洒,随时随地享受最可贵的自由。作为这个时代年轻人的奋斗群像,空巢青年只是没有按照社会既定的成长时间表“作息”,他们在这个应该奋斗的年纪像英雄骄傲地孤军奋战,“空巢”正是让他们乐在其中的“代价”。



而实际上,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这个时代的空巢青年简直不能更潇洒、更幸福,他们的“巢”,哪空了?



空巢青年欢乐多


工作之余,要填满平时那么多的闲暇时间,空巢青年也是很忙的……


空巢青年的“买买买”

要品质,不将就


购物已经成了空巢青年精神的三大慰藉之一。虽然工薪微薄,但不能阻挡他们通过购物来获得生活的满足感。


据日前网易新闻联合探探、Blued发布的中国首个《空巢青年人群画像》数据报告显示,超三成的空巢青年月薪不足5000,一万五以上月薪的仅仅占比10%。可就是这样,他们对生活品质也有着很高水平的追求——他们更愿意花钱租住好的房子,人均每月房租消费1355元,是普通青年的1.5倍;空巢青年中的有房人群,人均房贷月供为4241,是普通青年人均月供的1.9倍。



在生活消费上,空巢青年除了和普通青年一样关心柴米油盐外,在美食、服饰、数码产品等上面的追求更高——这些子项目的单笔消费都高于“非空巢青年”。而且大数据显示,空巢青年更倾向于月光和提前消费,比普通青年更为任性,但这种提前消费,未尝不是部分青年对资金具有时间成本的意识觉醒。



空巢青年的“小伙伴”

给我一只猫/狗,就像能拥有整个世界……


空巢青年们其实很会自己找乐子。像空巢老人们会养小狗小猫来排解孤单,空巢青年也发现有一只宠物能为房间增添一丝鲜活气,下班之后有它们在家中等候,这样的陪伴不可或缺。所以,即使宠物们不会说话,也总有“铲屎官”们乐颠颠地跟在“主子”身后“伺候”着。



就这样宠物日益成为空巢青年精神慰藉组成部分。它们比人简单、交流成本低,有宠物在身边,既有陪伴、能倾诉,又不会打破空巢青年们原本适应的生活模式,有时还能带来一些意外之喜——有人因萌宠扩宽了社交圈子,也有人因它们成功走出“空巢”,简直是空巢青年寻求慰藉的上佳之选。


空巢青年的“真爱”

让我再玩一会手机、再打一局游戏……


空巢青年生活独立自主,如果说真有什么东西让他们离开了一刻都难以忍受的话,那就是手机了。手机承载了他们与世界绝大部分的联系,叫外卖、追八卦与热播剧、与父母视频、与不常见面的朋友保持联系,都靠手机。那块五寸左右、发亮的小屏幕填补了绝大部分空巢青年的无聊时间,他们可以对着屏幕笑、对着屏幕故作沉思,从而不在意那些不知所谓的“空巢感”。



手机丰富了空巢青年的生活,而游戏就是其中欲罢不能的兴奋剂。游戏是另一个世界,能让人忘掉孤单,联机更可以给人很多现实得不到的欢乐,在虚拟世界中人与人的交往也变得简单直接,空巢青年可以感受着被需要,游戏也使他们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负面情绪,比如焦虑和抑郁。


空巢青年的生活远比人们想象的要丰富。挖财、百度外卖联合发布的《“空巢青年”生活报告》中显示,空巢青年在独处日子里有自己生活情趣,他们排解孤独的方式还有阅读和看电影,选择这两种方式比例分别高达40.01%和46.87%。



《报告》主笔还分析,空巢青年中有很大比例是主动选择独处,他们出入图书馆、咖啡厅、选择户外运动放松自己的频次也更高。很多接受独居观念女性,已把自己从琐碎家庭生活中解放出来,不仅能掌控自己生活,而且活得很有品质。




孤独而又灿烂的空巢青年

其实他们活得很明白


许多空巢青年并不愿被社会和媒体打上“空巢”这样一个可怜的标签,他们更喜欢被叫“独立青年”。许多父母心疼他们“空巢”的儿女,抱怨他们生活得太任性,太不懂得妥协,最终“耽误”了自己,但反过来想,这未尝不是一种“明白”。


许多空巢青年从独居中感受到了自己掌控生活的力量,他们能够承担起自由的重量,不需要跟任何人妥协,尽管空巢青年依然充满懒惰、迷茫等小情绪,可正是这些自由生活的过程让他们不断“试错”,最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而空巢青年最被舆论同情之处,正是在于独自一人时所流露出来的孤独。孤独是空巢青年的生活主旋律,他们当中68%的人一周以内有这样的感受。彭凯平教授认为,孤独不是一个标志,也不是一个诊断,更不是一个结局。实际上,孤独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保护机制。当人产生孤独感,会倒逼空巢青年们努力关注、维系自己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联系,它是一个信号,让空巢青年做更多积极、有意义的事情。


社会没有必要再去渲染空巢青年的悲情之处。人民日报曾经评论,“空巢”是几代人的人生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因为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前,任何人都要经历这样的“中空”状态,在历练中积累生存技能、锻炼自理能力。



“空巢时光,可以是高速时代里的城市病和孤独症,也可以是一个人最好年华的增值期。”


中国的年轻一代当前对于个人生活的强烈愿望,对更多生活选择、情感选择余地的主动追求,都是当代青年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下努力向上流动、努力重塑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要坦然接受的、也是自然而然的,既是孤独的,也是灿烂的。



编辑:刘曦文

微信编辑:胡睿

综合来源: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浙江在线、新华日报、第一财经公众号、爱玩网、中国证券报、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