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贸易战中国赢了,现在怎么办?说中国成功的根源是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去工业化,而中国自己制造业快速发展。
《美国事务》发表Nathan Simington文章,直言不讳指出贸易战中国胜利了。
文章说,如果我们输掉了一场贸易战,我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找到答案?我们金融体系的活力和灵活性掩盖了我们在多大程度上生活在中国贸易战胜利的后果中——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不仅成功地使发达国家陷入了贸易竞争,而且还设计了发达经济体和许多中等收入国家的去工业化。
这里他们反思说,因为金融服务业繁荣掩盖了贸易战的失败,而贸易战失败他们就将生活在新秩序中;但是他们还没有很好找原因,这个作者认为去工业化是失败的根源。不过,美国人比较无耻的颠倒黑白认为是中国发起贸易战,这地球人都知道是美国人发起贸易战。美国人把中国正常的贸易产品竞争说成贸易战,而把美国人真正违反WTO加关税办法叫做贸易反击;所以和美国人是无法讲理的,因为他们不讲理,有优势就是自由贸易,没有优势就是国家安全。
文章还歪曲事实说:“然而,这不仅仅是敌对外国势力(你看他们把中国说为敌对势力,老胡呢?)的恶意努力;中国从我们自己的非受迫性错误和经济扭曲中获利。我们的产能和外国出口市场的损失表明,欧盟的自由市场、自由贸易的观点不足以应对千禧年来的中国日益带来的挑战”。
也就是美国人自己好逸恶劳,印钱搞福利,搞得人力成本畸高无比,制造业天然无法生存,却怪是中国扭曲经济,还用了一个红军长征胜利的插图。美国人得到大量印钱好处,自然就会付出制造业流失代价。而且文章在继续煽动要去贸易自由和去全球化。
“美国劳动力已经分为设计和金融专业人士、零售业的零工”。美国金融发现的名义GDP高增长,但无法解决深层次的经济模式问题。华尔街过去几十年对重资产制造业「外包」的主导,这对美国及G7国家重工业和军工制造造成巨大伤害。
文中还简要对比了,当下中国在制造业的地位与冷战时期的苏联制造业——冷战时期苏联及华约成员国的制造业生产不出西方需要的产品,但是中国不一样(在通讯、汽车等)中国有完全的竞争力。
美国人这次提出的药方重构财政分配,要扶持制造业云云。
可以说,美国人看到问题,但是美国人无法解决问题。因为美国劳动力成本太高,这是他们印钱吹大GDP的结果。制造业比欧洲人工高快1倍,小时工资是中国3-4倍的制造业工资,但是人均效率还不如中国工厂(马斯克对比中美特斯拉工厂),那他们怎么比呢?也就是说,他们的高工资,不是因为高效率,而是美国成本催生的高工资。这就是好比一碗面,北上广深要12块,小镇6块就可以,本质上是人工成本等差异,师傅做饭速度和原料一样的,产出也一样,差异是价格(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