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法人微信:瞭望军事风云,关注国家安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解放军报  ·  人民子弟兵持续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 ·  3 天前  
河北日报  ·  突发!俄罗斯遭袭 ·  4 天前  
军武次位面  ·  法国对中国武器装备发展有什么贡献?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放军报

点赞|酒泉震撼、文昌奋起,我为2016中国航天点赞!

解放军报  · 公众号  · 军事  · 2016-12-22 17:45

正文


2016年12月22日03时2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发射升空。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1颗高分微纳卫星和2颗光谱微纳卫星。



视频:一"碳"究竟!这颗卫星不简单!


挽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


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60年。从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算起,中国航天走过了辉煌一甲子。经国务院批复同意,今年4月24日成为中国首个航天日。


2016年又是中国航天发射大年。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发射成功,并与神舟十一号飞船实现交会对接;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实现首飞,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能力进入新阶段……


2016年,酒泉震撼,文昌奋起。10、9、8……3、2、1,点火!当零号指挥员坚定而又急促的倒计时响起,中国航天事业又迈出了扎实而又有力的一步。


大中国、大梦想、大航天;新起点、新高度、新探索。航天大年新事不断。


10新目标: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


志存高远的中国航天,今年定了火星探测的大目标,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火星探测器计划2020年前后择机实施发射,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探测和巡视探测的目标,探测器飞行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开展为期2年的环绕探测,在火星表面着陆区附近开展3个月的巡视探测。




人类航天史上,还从未有哪个国家一次实现火星“绕、落、巡”,这体现出中国在空间技术创新发展中的“首创精神”。


9新日子:国家批复设立“中国航天日”


世界上有多个航天日:联合国载人航天飞行纪念日,NASA纪念日,俄罗斯航天日、普渡大学航天日等等。这些纪念日,有的很严肃,有的很有趣,但“三观”都很正,都鼓励人们去探索太空,激发科学热情。




中国航天也有了自己的“大日子”。经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8“新实践”:实践十号成功发射


4月6日1时38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 4月18日,实践十号卫星成功返回。


“实践十号”,这个临时太空实验室利用太空中微重力等特殊环境,在飞行中完成微重力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空间材料科学、空间辐射效应、重力生物效应、空间生物技术六大领域19项实验。


作为专门用于微重力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实验平台,“实践十号”为我国空间微重力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7新场地:长征七号文昌实现首飞


6月25日20时00分,长征七号在新建成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作为我国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无毒、无污染的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3.5吨,比长征二号F提高了近60%。


长征七号的发射有七个“新”:全新测发流程、全新航天产品、全新技术状态、全新设备设施、全新参试队伍、全新指挥模式、全新气候环境。


首次亮相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是我国第一个低纬度滨海发射场,具有发射效率更高、射向更宽、运输更便捷等优势。货运飞船、空间站及深空探测航天器,将都从这里升空。


相关链接:

长征七号发射成功,为大块头喝彩


6新能力:高分三号填补空白


 

3月10日,“高分应用综合信息服务共享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海量数据资源、应用成果的有效集成与共享。高分卫星数据已广泛应用于抗洪救灾、环境保护、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等众多领域,培育形成了较大产业化发展空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8月10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型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三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高分三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分辨率达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该星的运行将填补我国自主高分辨率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遥感数据的空白。


已经发射入轨的高分一号、高分二号、高分四号等卫星,多是光学遥感卫星,提供高精度光学对地观测遥感数据。而高分三号卫星作为相控阵雷达成像卫星微波遥感卫星,与光学遥感卫星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全天时、全天候的成像能力,不论是白天、晚上,还是晴空、雷雨,都可以随时对地成像。


5新突破:中国造量子卫星发射成功


8月16日1时4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量子卫星”)发射升空。


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量子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其主要科学目标是借助卫星平台,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以期在空间量子通信实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空间尺度进行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开展空间尺度量子力学完备性检验的实验研究。


墨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发现了光线沿直线传播,并设计了小孔成像实验,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我国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以“墨子号”命名以纪念墨子。


4新阶段:“天宫二号”圆梦中秋


9月15日22时04分,中秋月圆之夜,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开始进入空间应用发展的新阶段。10月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天宫二号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将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将为中国后续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


天宫二号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包括释放伴飞小卫星,完成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的对接。


相关链接:

习主席电贺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你不能错过的细节


景海鹏、陈冬!习近平主席来电话啦!


3新征程: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着陆 航天员在轨时间创纪录


10月17日7时3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进入天宫二号。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着陆。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为中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神舟十一号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


神舟十一号的发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相关链接:

太空失重33天!景海鹏、陈冬今天凯旋


2新力量:“大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于11月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


“长五、长六和长七,后面来了个长十一。要说哪个最威武?还要看我们长五。”这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征五号火箭研制团队的一句口头禅。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又称“大火箭”,是我国为了满足进一步航天发展需要,并弥补中外差距,而在2006年立项研制的一次性大型低温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也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芯级直径为5米的火箭系列。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和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分别达到14吨级、25吨级。中国未来天宫空间站、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测的实施都将使用该火箭系列。


相关链接:

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军报独家解读


1“新气象”:风云四号发射


12月11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风云四号卫星。风云四号卫星实现了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升级换代和技术跨越,将对我国及周边地区的大气、云层和空间环境进行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观测,大幅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能力。


卫星成功突破了代表国际前沿的高精度图像定位与配准、微振动测量与抑制等20余项核心关键技术,装载的我国自主研制的闪电成像仪,一分钟可以拍摄500张闪电图。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综合解放军报微博微信@军报记者、人民网;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