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天津藏品阁
艺术品投资 · 我们更专业! 建立客户交流平台,方便与客户及时交流,发布最新藏品信息、公布热门收藏品、宣传企业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让更多的客户获得更多的升值财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开工第一天的打工人,开始流行午休gap了 ·  8 小时前  
新周刊  ·  就业率100%,这个新专业风口在10年后 ·  昨天  
新周刊  ·  春节档破100亿,你永远可以相信电影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天津藏品阁

国宝解密:“新中国第一印”开国大印背后的故事

天津藏品阁  · 公众号  ·  · 2019-08-13 17:26

正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之时,我们国家有了自己的 国旗、国徽、国歌 。几乎与此同时,我国还有了自己的 第一枚国印

今天,小藏就带您了解“新中国第一印”开国大印背后的故事。


开国大印


玺印,从古至今都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

和历朝历代使用篆书体的国印不同,新中国的开国之玺字体由毛主席亲自选定的,第一次采用老百姓都能看得懂的繁体宋字为印文,代表的是人民的权力。

印玺为方形圆柄,国印实物印面边长9、章体厚2.5、柄长10.9厘米,铜胎铸字,自左而右15个大字:“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印文搭配对称、严谨,印痕字迹隽秀清晰、美观大气。印玺完成于1949年10月31日上午九时。

如今,这枚开国大印仍被完好珍藏,属 国家一级文物


开国大印作何用途?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是中央人民政府颁发各种法令、命令、指示钤印公文的凭证信物。

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发文稿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任命书”和“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婚姻法》的命令的发文稿”等数十件文物,都钤有开国大印。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婚姻法》的命令


外交部珍藏的1950年我国首任驻瑞典大使耿飙呈递给瑞典国王的国书上,除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签署外,也钤有国印。这说明国印在共和国建立之初,即行使了赋予它的神圣使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直到195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大印完成了它的使命


开国大印出自谁手?


1949年6月,全国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

周恩来委托前清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的陈叔通负责办理国印之事,并让齐燕铭协助陈叔通策划这项工作。

对书法还算精通的齐燕铭,自小就生长在北京,对琉璃厂治印行业颇为熟悉。他邀请张樾丞、顿立夫、唐醉石、魏长青等治印和刻字名家到北京饭店相聚,座谈治国印之事。

在众多治印高手中只有张樾丞会刻铜印,于是大家一致推举张樾丞担当治国印之重任。

张樾丞,1881年12月出生,18岁正式出师在琉璃厂薰阁琴书处开业治印,店号同古堂,曾给宣统皇帝镌刻过八方印,一时名声大噪。至民国年间,张樾丞已是篆刻界蜚声海内外的泰斗级人物了。
张樾丞接受治制开国国印任务之后,便回家翻资料、找印谱,认真画了四张印样,是隶、宋、汉篆、秦篆四种字体,文字样式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半个月后,张樾丞将印样交给了齐燕铭。齐燕铭立即将印样呈送中央领导人和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们过目、审阅。
一星期后,齐燕铭高兴地告诉张樾丞,毛泽东主席已经选定了宋体字的印样,新政协筹备委员会正式决定将刻制国印任务交由他来完成。
张樾丞激动万分,不住地点头,连声说:“好极了!好极了!”送走齐燕铭后,他对家人和伙计们说:“毛主席真了不起,历朝历代的国印都是篆书字体,他却定为宋体。 宋体字好哇!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容易认!

印样确定之后,张樾丞就忙着加工,化铜、浇铸、打光,拿大锉锉,用手工把做细的木炭磨光。这些工序都做完后,张樾丞亲自动手画印样,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镌刻这种印是有极严格的特殊规矩的,刻完了不许打样留底,印成之后,四个角都要突出一点儿,不能是平的。 要等到正式启用前再磨平,名曰“启封”,因而张樾丞家也没有国印的印样。
开国大印使用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5年,但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却是无可比拟的。 它代表的是人民的权力,承载的是艰苦卓越、不懈奋斗的民族精神在一代又一代国人拼搏中传承并发扬放大,让中国能够在这种精神的带领下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往期

推荐

· 为什么说,收藏邮票永远是正确的!

· 2019版第五套人民币最新细节揭秘!

· 你最想全面了解的一套人民币就在这里!

· 奇妙! 一套人民币上竟有两种纪元?

· 金灿灿的五角硬币要“停产”,哪种最值钱?

· 有一种极致的美叫“花丝镶嵌”

· 关于猛犸象牙,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 这件艺术品,让马未都念念不忘!


藏家推荐

以600年景泰蓝宫廷艺术

纪念故宫建成600周年大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