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周刊
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哪吒让全国电影院忙成牛了 ·  19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上班第三天,我想辞掉小学老师的工作 ·  21 小时前  
新周刊  ·  为什么全国最容易中风的人,在东北 ·  昨天  
新周刊  ·  有大佬在金价暴涨前卖掉金矿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新周刊

开工第一天的打工人,开始流行午休gap了

新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2-08 08:00

正文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三联生活实验室
(ID: LIFELAB2020 )
作者:出栏熊


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都是打工人最难跨过去的坎。

大家过年时有多放纵,节后就有多恍惚。甚至早在复工前两天,就已经有人靠吃褪黑素、调生物钟、模拟早起等方式,试图骗过自己的大脑,让它误以为假期根本没发生过。

为了能无痛适应“上班模式”,有人打开《碎玉轩》的BGM,催眠自己是碎玉轩里的丫鬟,哄着自己去打卡上班。有人提前一天把电脑打开,强迫自己看工作群消息,以减少节后被工作信息轰炸的不适感。

而最擅长哄自己的人,则找到了适应节后复工最温柔的解法——午休短途游。

(图/张渝之)

过去打工人的午休,活动范围通常只局限于工位方圆500米内。不是在工位上扒两口外卖,就是蜷缩在茶水间的沙发上闭目养神。

但如今,大家主打一个“没有假期,就创造假期”。把短短一个多小时的午休,包装成一场微型度假。

“你可以去酒店的无边泳池旁躺着发呆,假装自己还在放假;也可以带上露营垫去公园晒太阳,顺便补点维生素D,缓解假期综合症。如果时间充裕,甚至能去美术馆逛一圈,拍几张氛围感拉满的展览照,发到朋友圈,让人误以为你还没复工。”

午休短途游时的照片。(图/想穿长筒靴的常同学)

现实中,大部分打工人的午休时间,只有一到两个小时。因此,当午休短途游的概念出现时,不少人担心时间太短,根本来不及放松,“不就是眼睛一闭一睁,就该上班了。”

而体验过的人,则会告诉你时间完全够用。“打工人的午休短途游,就像中年男人逛商场:直奔主题,买完就走。直奔洗浴中心的温泉池里感受片刻静谧,躲进美术馆的沙发区放空,或者在植物园的小径上慢慢踱步。看起来匆忙,其实是最高效的旅行方式。”

(图/社交平台截图)

有人最初尝试午休短途游时,还担心折腾一圈消耗精力,下午工作会不会掉链子。

“实际上,比起在工位上盯着屏幕发呆,换个环境更能让人放松。坐上摩天轮短暂脱离地面,搭公交去附近的景点随便走走,或是在博物馆待上半小时,都比困在座位上更能让身体和精神松弛下来。因为真正懂得休息的人都知道,恢复状态需要的不是躺平,而是短暂的抽离。”

多少打工人,
都爱上了午休短途游

从去年开始,午休短途游成了打工人之间一种热门的放松方式。

最先发掘出这种玩法的人,据说是那些常年不敢请假的大厂打工人。大家不敢松懈,也无力等到周末,于是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午休这段唯一能自由支配的时间。

(图/社交平台截图)

北漂5年的凯德,在某互联网大厂做运营。他以前在工位午休,总避不开同事的职场新闻联播。“大家不是在吐槽领导,就是在八卦公司优化名单更新到了第几批,听多了只觉得焦虑。”

他为了维持精神稳定,开始习惯趁午休去江边发呆,感受提前退休的生活,或是钻进茶馆泡壶茶,假装避世。“其实去哪不重要,主要是给自己充充电,防止还没熬到下班,能量就被内耗清空。”

和朋友一起在午休时去公园散步。(图/樱花瘦了没)

不少中年男人,早在午休短途游的概念被发明出来之前,就已掌握了忙里偷闲的精髓。

“午休短途游,本质上是成年人的微型隐遁。所以在上海的苏州河、广州的珠江和北京的亮马河边,每到中午12点,总能见到30来岁的老哥们,带着鱼竿准时出现在河边钓鱼。等下午1点钟声一响,他们立刻收竿,像灰姑娘跳上南瓜车一样钻进网约车,准点回到工位继续奋斗。”

沪漂两年的女生小沈今年25岁,她一直把午休短途游当作高成本旅行的平替。

“正经旅游随便一次就得大几千,但午休短途游既能解压,又花不了多少钱。甚至很多地方0元可逛,比如像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免费展、思南公馆的法式街区,或者徐汇滨江附近的步道,都是打工人的免费乌托邦。”

她说“如果说正经旅行是端游大作,那午休短途游就是小程序游戏,便宜、省时,随开随关。”

为什么打工人
开始流行午休短途游

对打工人而言,日复一日往返于家和公司间的两点一线,难免让人感觉心情疲惫,甚至产生一种错觉:自己每天都在复制粘贴,连生活都变成了循环播放的PPT。

“所以大家午休短途游,并不是在折腾,而是用一小时找回点生活主权。毕竟,中午能去商场的高端沙发区葛优瘫20分钟、溜进酒店香薰馆闻点高级味道,或是看几个楼盘幻想未来的幸福生活,即便不能摆脱循环的生活,也能给大脑制造点新鲜感,让生活多点盼头。”

午休短途游的路线图。(图/Hedywang)

小沈在上海徐汇的一家广告公司上班了半年,但因为工作繁忙,始终没时间好好游览这座城市。

对她而言,午休短途游也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方式。“以前连公司附近的便利店在哪都不知道,坐地铁都得看地图。现在午休时间去武康路的老书店翻几页书,在建国西路的小花园坐一会儿,慢慢就摸清了上海各种吃喝玩乐地的位置。大大减少了漂泊感,甚至有了一种成为‘新上海人’的错觉。”

(图/社交平台截图)

每年春节后,体验过假期自由的人,都有一瞬间想辞职去旷野。“可真离职了,又大概率会在房租到账时提前后悔。”

因此对高压工作的打工人而言,午休短途游并不只是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它就像是一条缓冲带,尽管不能让你彻底逃离职场生活,至少可以在以公司为圆心的方圆几十公里内,短暂体验半野生状态,获得一些呼吸感。”

(图/FeiFei0129)

对擅长精打细算的人而言,午休就像一块高密度海绵,“只要挤压得当,总能榨出超乎想象的体验值。”

“它的最大优势是可控性高,既不会像年假一样需要审批,也不像周末,随时可能被突发工作入侵。一小时左右的时间每天都在那里,不长但足以让你去江边或是湿地公园里走一走,或是溜进高端健身房蹭一节体验课,不但放松还有一种带薪休假的窃喜感。”

(图/爱嘤思躺)

对E人而言,午休短途游也是社交回血的最佳途径。

哪怕只有一个多小时,也足够他们去KTV里唱两首情绪价值拉满的神曲,或是去桌游吧随机组局,完成一场高效破冰。“哪怕加班会压缩社交时间,他们也能趁别人眼睛一睁一闭就结束的午休时间,火速结交三个新朋友,甚至还在群聊里约好了下次的午间聚会。”

午休短途游
治愈了假期焦虑症


对打工人而言,假期永远是既期待又矛盾的东西。“没放假时渴望自由,一放假又会因为返工倒计时而陷入失落。”

如果高强度工作久了,大家甚至会对压力上瘾。“ 早上醒来先摸手机确认消息,出门玩了一天,总觉得少干了点什么,假期过半就开始梦到迟到、PPT没做完,甚至听到微信提示音都会下意识紧张。当工作成了习惯,真正停下来,反而更容易不安。”

“午休短途游的好处在于,它把稀缺的假期变成了日常,让你的大脑不再靠熬到假期续命,而是能在每个中午拥有固定的充电时间。”

(图/社交平台截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