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尚先生
时尚造就先生,先生定义时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物道  ·  我找到了「人生小黑裙」 ·  昨天  
无时尚中文网  ·  展望系列:Gucci还能与LV竞争吗? ·  5 天前  
美芽  ·  裙子里别再穿“ 打底裤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时尚先生

空巢青年、四无青年、中二青年... 你是哪种?

时尚先生  · 公众号  · 时尚  · 2017-05-04 17:34

正文


90%的青年,身上都不只有一种标签


在明目张胆和小朋友“共享”儿童节前,五四青年节的到来或许是大儿童们最开心的一件事。只是随着“90后中年危机”大讨论,2000万“空巢青年”的横空出世,让这个青年节似乎有了更值得被讨论的意义。

 

与90一代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种人,就是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四有青年”。“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是这代人的奋斗目标。随着时代的变迁,作为改革开放经济成果的享用者、义务教育和独生子女政策的受惠者、互联网和手机终端时代的使用者的90后,正在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对青年标签的定义。



如今,我们鲜少会给一位对社会有贡献的杰出少年按上“爱国”、“五讲四美”等标签。那么,在不会随意把诗和远方挂嘴边,更讲独立和个人价值的90后身上,又有哪些标签呢?

 

————


空巢青年

 

根据近期的一项调研显示,目前有超过5800万人在中国过着“一个人的生活”。其中,独居青年(20~39岁)已达到2000万。一时间,“空巢青年”再次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

 

何谓空巢青年?

 

泛指那些选择远离家乡、亲友,一个人孤身在大城市奋斗打拼的年轻人。们看上去缺乏感情寄托、孤独寂寞,与“蚁族”、“蜗居”、“剩女”等热词所泛指的对象属性并无差别。中国式寂寞,显然已成为一种现象级产物。


“平时一个人上下班,吃饭主要靠叫外卖,有空就和朋友们微信聊天、玩玩游戏。虽然常感到孤独,但很少会约着一起逛街、看电影。”“孤独的像条狗,和siri做朋友。”这样的生活形态在“空巢青年”中属常态,甚至在网上还流行着一张很有共鸣的“孤独等级图”。


 

可是,“空巢青年”的生活真的如字面意思一样空虚寂寞冷吗?日剧《孤独的美食家》,播了5年,男主就一个人吃了5年,但这样的孤独行为却触碰到万千青年内心的痛点。好妹妹的一首谨以此献给正在北漂、或曾经北漂的朋友们的《一个人的北京》,又让多少人曲到深处,潸然泪下呢?


 

苏格兰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也曾说过:“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虽然“空巢青年”的群体日益庞大,并终将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主流。实际上,这并单纯是个负面标签,更可以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空巢青年”是巢空心不空。



————


共享青年

 

经济下行导致的共享经济潮,就如同一匹黑马般奔腾而来。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房屋、共享充电宝,一时间共享经济成为了资本寒冬里的一抹火光。

 

成长于新时代的90后,自然成为了共享经济体的核心使用人群。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一部属于自己的车、一份稳定的工作的价值观,显然不被这代人所推崇。在他们身上,有一个叫做#共享青年#的标签。


 

吃饭要AA,交通需share、租房不租单间要合租,在他们看来凡是能被共享的事物都值得尝试。有些人常批判现在的90后,没有集体荣誉感,太追求个人利益。事实证明,可以骑着共享自行车上班的他们更懂得如何在什么都没有的前提下,让自己看起来更富有。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是达到共赢的方法。


传送门:这9款共享APP比你手机里的好用100倍


 

———— 


斜杠青年

 

共享经济体制下,年轻人不再满足一种常态的生活方式。2007年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Marci Alboher在她写的《双重职业》中提出了Slash概念,专指一群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斜杠青年,也因此变成了又一个现象级标签。

 

李易峰:中国内地男演员/流行乐歌手/影视制片人

吴奇隆:歌手/演员/制片人/出品人

王思聪:投资公司董事长/电竞俱乐部创始人/集团董事/娱乐纪委书记(兼职)


(以上信息均来自百度百科)


 

以前我们介绍一个人可能只需要1分钟的时间,今天在一大堆后缀下可能需要花上两倍的时间来宣传自己。因为现在的我们不再守着“铁饭碗”过两点一线的生活,而是更理想主义、更有冒险精神、更愿意尝试新事物。作为社会发展到现在所带来的一种新的职业产物,“斜杠青年”只是把过去的“有理想”进化为今天的“无限制”。

 

无疑,这是最好的时代。因为这个时代允许人们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不务正业”,去让梦想不只是梦想。拼财力、拼人力,都不如像“斜杠青年”一样拼创造力。

 


———— 

 

中二青年


“中二青年”是指那些患有“中二病”的青年,这是源于日本的一个词汇,用来形容青春期少年过于自以为是的言行的俗语,因为大多数初中二年级的青少年都会有这种特征,所以叫中二病。


他们通常喜欢看漫画和以英雄主义为题材的电影,时常把自己当成是世界的主人公、拯救者。他们与家长口中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个有点叛逆的“小大人”。明确的自我主张,不容质疑的人生态度,他们的世界观是上一代教育和新一代成长环境融合后的产物。



有人说他们是被疏离的自恋狂,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习惯过分强调自己的优势。在他们的世界里,有很清晰的对错标尺,然而错的永远不是自己。你笑他太疯癫?他叹你看不穿呀。

 

现在,“中二病”已成为一种“流行病”,然而身患此病的人群也绝不仅限于青少年,也指那些自我意识过盛、狂妄,又觉得不被理解、自觉不幸的人。


下面这些不完全统计的中二病症状,你中了几条?



———— 


利己青年

 

随着《人民的名义》的热播,不仅带火了李达康和祁同伟,也带火了一个色彩名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自带批判调性的名词,早在几年前就已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后经媒体和社会舆论的“添砖加瓦”,让它成为了贬义词里的一员。

 

何谓利己主义者?通常是指对生活有着自己的追求,并非一味追求物质价值,甚至是经过精心打扮或伪装的一类人群。当然,他们的一切活动也都是以有利于自己为核心而展开。有人说,他们是缺少信仰和大爱的人,青年群体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不过利己青年就不是好青年吗?

 

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曾说过:“他们有很高的智商,很高的教养,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他们世故、老成、却懂得配合以及如何利用体制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作为20世纪最杰出的自由思想家之一,以赛亚·伯林也曾用这样一段话描述过“利己主义者“。他说:“这是一群彬彬有礼,体面正派,聪明伶俐,魅力十足的人;也是一种麻木的、可敬的、急于为社会所用的、将冷淡呆板与优雅得体结合的最好的人。”


 

————  


四无青年

 

恭喜你,还能耐着性子看到这里。在继续往下看之前,请先完成下面这道填空题。

 

四无青年,指的是无_____、无_____、无_____、无_____。

 

有人说,90一代所演绎的普遍生存状态就是无公害、无禁忌、无国界和无现金。他们虽然叛逆,也很少有人把“雷锋精神”当成座右铭,但他们无公害,甚至有时候比年长的人还讲公德、懂礼貌。



同样,现在的青年们有更多机会出国深造,很多人远赴海外留学、开阔视野、精通多国语言。他们还是出境游、海外购的主力消费人群,他们希望通过旅游来提升自己的见识、领会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据调查显示,90后平均每年花在旅游上的钱约为年收入的20%,近7承认独自承担费用。

 

在移动互联支付全面渗透的时代下,90后的手机就是钱包。他们是无现金青年,出门在外不带钱包、没有信用卡,但这并不代表其消费能力低。一部手机,绑定N个银行卡,不管是去超市、购物还是咖啡馆,扫一扫就搞定。



如上文所述,现在的青年们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没有任何禁忌,也不喜欢过那种一辈子只机械完成一份工作的生活,所以创新才是“四无青年”的正经事。


 



不管你是属于哪类青年,也不管你是否被这些标签所戳中,青年早已不仅仅是一道年龄上的判断题。正所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法用一个简单的标签来定义。


共青团说28岁以下叫青年, 国家统计局说34岁以下叫青年,联合国说45岁以下算是青年。无论如何,请相信你依旧青春。如今这个时代,长着一张青年面孔、身体里却住着一颗中年的心的人,比比皆是。“四有青年”也好,“四无青年”也罢,只要你永远是早晨升起的朝阳就好。

 

还是青年的我,要去过节了

也祝所有青年们,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