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可以是首歌》姚谦西西弗书店电台趴
时间:7月15日 14:30
地点:西西弗书店·北京蓝色港湾店
嘉宾:姚谦、陈粒
参与方式:需预约报名,请扫描文章底部二维码
⊙
提起姚谦,你可能不容易把脑海中的某位歌手和这个名字成功匹配,因为在百科词条上面,姚谦的歌词作品介绍中,演唱者的名字是按照姓氏的A、B、C、D等26个字母来排序的,因为他写过的歌词太多了,演唱者也太多了。
作词人是姚谦最为人熟知的身份,他的作品《鲁冰花》、《我愿意》、《味道》和《最熟悉的陌生人》等歌曲流传甚广,经久不衰。
从事音乐工作三十年,姚谦打造出李玟、萧亚轩、江美琪、刘若英、侯湘婷、黄立行等歌坛实力唱将,也成功挖掘出赵薇、袁泉等影视人在音乐上的独家特色。担任任央视文化类重磅节目《朗读者》的音乐总监期间,为节目完成了动人的音乐,渲染了文字和朗读的力量。
从作词人到唱片公司的管理高层、自由文化人,再到如今身兼乐视音乐高级副总裁、创作人等身份,他经历了音乐产业的多个岗位,深谙其中的规律。虽然2000年后他创作的作品数量减少,但他从未离开过音乐的世界。
他最近一次的作品,是纪录片《我为故宫修文物》的主题曲。
《我在故宫修文物》原是CCTV9播的纪录片,纪录了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等领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
《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之后迅速走红网络,在视频网站获得了极高的人气,点击量近200万,豆瓣评分高达9.4分,片中的钟表修复师王津成了网友心目中的“男神”,连片中的“御猫”都成了“明星”。
这部纪录片关于耐心、关于传承、关于匠人精神的故事感动了神州大地的无数人,同时也让大家记住了它电影版本的主题曲《当我在这里》。
前奏响起,是钟表修复时的叮叮咚咚,也像文物修复工作者们骑着铃声清脆的自行车,在晨曦薄雾中穿行在檐角飞翘的故宫,配合着轻描淡写的钢琴和如丝如缕的歌声,然后是闪现眼前的“秋光、蝉鸣、白雪、杨絮”,寥寥数语勾画出了故宫修复工作者走过的四季。
这支主题曲的制作团队可以说是顶尖级别。
华语乐坛大佬级人物姚谦则同时兼任这首歌的作词与制作人,而它的作曲和演唱者,是陈粒。
陈粒未曾受过系统的音乐训练,但她在作曲上的创造力非凡,包揽所有歌曲的音乐创作,产量神速且风格迥异、独特,与她充满能量的演唱相结合,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她是一位将自己的音乐,比做休息空间的创作者。2016年底陈粒被《南方人物周刊》评选为“中国魅力人物”。2017年,陈粒将带着她的“小梦大半”演唱会进行巡回。陈粒的音乐作品在通过和油画、电影、书籍的跨界合作后,让人感受到她的音乐充满无限可能。
从国际性唱片公司退下一线后,姚谦更多地以自由文化人的身份示人,作词人、唱片制作人、音乐节目制作人、互联网音乐公司管理者等都是他如今的头衔。
比起当年一心一意创作、专心致志管理艺人,他如今的生活拥有更多的灵活性:“我当然更喜欢如今的生活,这是我后来这几年很刻意地调整自己的生活的原因。我去旅行、我多花时间去阅读,尽量不受经济压力去写作。这是我特别向往的生活。”
所以,这次他带着新书《如果这可以是首歌》来,和我们分享他对音乐、艺术产业的观察,同时也是对于生活的态度:让我们一起把生活过成歌吧。
70篇有趣有料的随笔
谈旅行:童年成长的城市是自以为熟悉却常常忽略的最早出发地;一人出游还是加入小团体,只是不同选择,都有可能是一堂堂“与人相交”“与己相处”的人生课。
谈生活:包容成长与改变可能的家,才是一个理想的家;投入时间、倾注情感的事物就是自选的陪伴者,它可以是宠物、音乐、艺术品……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来和姚谦与陈粒一起聊聊生活与歌,还有那些值得吟唱的故事吧。
elvita威的生活便签
北京文艺活动分享平台
订阅完整版文艺活动 请邮件至elvita@qq.com
微信ID:
elvita-v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