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5年,互联网与资本比以往更为深远地影响着各行各业,也深刻地改变大众生活。据IT桔子收录,2015年融资事件(不含并购)有4100起,公布融资金额近500亿美元。这一年华兴资本完成私募融资交易59个(不含早期融资平台华兴Alpha),私募融资额近120亿美元,约占中国私募融资总额24%,全球互联网行业私募融资的10%;完成并购项目13个,交易总规模近300亿美元,包揽下2015年互联网并购的前三名;2015年中国企业赴美上市4家,华兴是其中2家的主承销商。
在IT桔子日前发布的2015年60家独角兽榜单中,华兴服务的独角兽客户达17家,占比近三分之一,覆盖了电商、汽车交通、本地生活、金融、硬件、医疗健康、房产、文化娱乐等领域。据统计,60家独角兽最新一轮融资总额达243.42亿美元,其中华兴帮助企业融资额达101.45亿美元,占比约41.67%,融资轮次横跨A轮到F轮。
这一年对华兴资本来说是特别的一年。这是华兴第二个十年的开端,全面进军香港资本市场,组建境内资本市场团队,旗下华晟基金二期募集完成,华兴Alpha在早期融资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互联网投融资工具逐鹿X正式上线......至此,华兴可以自信地说,经过十一年的经验和积累,华兴资本已经向着“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服务新经济的金融机构”全面进军。
我们想在2015年的最后一天与大家分享的,是集合华兴各个业务线14个团队超过20位同事对过去一年的观察与总结,分为领域、行业、市场和预见四个部分,包括境内资本市场、早中后期融资及IPO、并购和投资领域以及O2O、互联网金融、电商、互联网医疗、高科技、内容与泛娱乐、物流、社区社交、医疗等行业。
是的,这是一篇近8000字的重磅长文,是我们深浸创投领域,与资本市场短兵相接的业务同事的一手总结,值得您看完。
早期融资领域
2015年依旧是一个创业大年,依旧是早期公司融资数量井喷的一年。全年的天使融资项目和A轮融资项目成功的数量与14年基本持平,然而早期创业者的机遇却不如14年了。
移动互联网红利被“万众创业”消耗得差不多了之后,2015年的新创业者更多地陷入了找不准方向的迷茫之中。在现有模式上的微创新,或者是针对niche market的细分领域创业比例大增,真正有潜力深度改变行业的创业者凤毛麟角。
与之对应的是资本市场的热度也在同步降温,资本寒冬会持续多久,寒冬期应该怎么办,这些问题逐渐成为了中关村大街上最常被讨论的热门话题。但纵观2015年,也不是所有领域都是同样的走向。
● 年初:农业和工业供应链互联网化
● 年中:医疗、体育运动行业的各种突破和创新
● 年底:VR技术广泛受关注
可以看出,创新活跃的领域依然是天使和早期VC们追逐的风口。作为华兴的早期融资平台,Alpha也伴随着这些早期行业的风口,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中后期融资及IPO
领域
回顾2015年,受中概股在公开市场表现不佳的影响,中国新经济企业在资本市场以私募融资活动为主,同时具有以下的特征:
● 受全球股票市场波动等因素,众多公司放缓了上市的脚步,中概股火爆不再
● 各时期私募融资市场仍然活跃,除了整体规模增大外,单笔融资额亦大幅增长
● 细分行业方面,O2O和出行无疑是2015年最火热的两个领域,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也在迅速崛起
作为华兴新业务的代表,MSG(Market Solution Group)团队在2014年完成7单IPO,在中国企业赴美国上市承销商中位列第二,2015年,中国企业成功赴美上市的仅有4家,华兴担任了2家公司的联席主承销商。
尽管资本寒冬在2015年被证明只是一场小雪,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可能将在即将来临的2016年变成一场中到大雪。2016年我们将继续在O2O、出行、互联网金融及其他垂直领域发掘优秀的新经济企业,同时为2017年可能出现的又一个IPO黄金时代积极备战。
并购领域
“合并”堪称2015年互联网行业最重要的关键词。从滴滴快的、58赶集,到点评美团、携程去哪儿,都由相杀走向相爱。下一对儿会是谁,不免让人热议和期待。
展望2016年,TMT领域并购市场的主要趋势有:
●
回归国内资本市场将继续成为趋势。
国内市场的日益开放、多元,以及国内外市场间继续存在的估值差异,仍然是支撑境外优质TMT资产回归的动因,这其中将蕴含大量的私有化、拆VIE、跨境并购以及借壳交易的机会
●
垂直领域的合并整合将持续发生。
新经济代表着活力和市场化,资本层面的抱团取暖,企业层面的共荣共生,随着互联网垂直行业的发展日益成熟,竞争日趋激烈,通过整合并购优化资源配置的交易将持续增多
●
随着国内并购监管口径基本放开,境内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市场化,A股并购市场将愈发成熟。
同时一系列真正意义的互联网公司登陆A股市场后,也会反过来促进具备商业逻辑和商业价值的并购逐渐取代之前的“市值管理驱动”,占据主流并购市场
投资领域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国内一共成立1411家新基金,平均每家新基金的募资金额约3亿元,华兴旗下人民币基金华晟资本和美元基金陆续完成第二期募资,这样看起来,我们应该算是开了个好局。
展望2016,从资本市场来看,我们认为回归国内资本市场的趋势将仍然继续,资本市场改革的实质推进将继续推动优质的境外结构企业回归。而在具体的行业判断上,我们认为以下三个方向将成为市场热点:
●
互联网金融:
传统金融市场巨大,互联网化仍处于初级阶段,渗透率仍有很大提升潜力。过去的一年里BAT等巨头频繁发力支付、理财等领域,提升了用户对互联网金融的接受度。互联网金融尤其是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细分领域将成长出更多优秀的公司
●
企业服务:
我国企业服务市场相较欧美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在阿里钉钉、纷享销客、UCloud等领先公司的带领下,2016年移动化、云端化将成为企业服务的潮流
●
交易平台:
过去一年垂直领域的交易平台呈现爆发式增长,获得融资的企业数从2014年的16个迅速增长到2015年的94个。我们继续看好能提升供应链效率的交易平台,相信渠道价值是任何终端产品都改变不了的重要壁垒
O2O
2015年对于O2O领域是热闹的一年,你方唱罢我登场,伴随着此起彼伏的硝烟和火药味,精彩不断,高潮迭起。回顾其今年表现,不得不感叹互联网渗透速度之快,仿佛每个月、每周都有创新和贴心的服务冒出来,开始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2015年华兴在这个领域的客户也可谓闪亮。这些领域的变革多是以挖掘闲置资源或提高行业效率为目标,对资金的需求也非常大,一年内完成2到3次融资的公司屡见不鲜。
和前一年相比,我们观察到的行业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由GMV、业务规模(单量)导向型,向注重收入、毛利或者单位经济效益发展
● 由真伪需求并存,向去伪存真、尊重行业规律发展
● 由粗放型补贴,向选择性补贴甚至无补贴发展
● 由低毛利的基础服务,向多品类、高毛利的衍生增值服务发展
行业变革方兴未艾,互联网的渗透率仍然很低,这些领域经过调整后将更回归生意本质,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2016年仍有很多新机会。
互联网金融
2015年互联网金融领域投资热点由P2P裂变为消费金融和泛财富管理,作为基础设施的个人征信和大数据服务、体现产融结合的供应链金融,也是未来互联网金融的热点领域。
●
在泛财富管理领域,
2014年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已达92万亿,随着互联网技术及精神的普及,中国互联网理财正在兴起,基金、股票、保险、另类资产和海外资产等介于银行理财和P2P收益率之间的多元化资产是配置热点。但目前中国的互联网理财公司大多仍处于产品推销阶段,金融能力和基因都有待提高。对于流量型互联网理财平台而言,加强资产组合的开发、投资策略以及面向用户的个性化财富管理能力是竞争核心
●
在消费金融领域,
从趋势上看,金融产品与消费场景和上游产业链的结合进一步加深,互联网对金融产业链的渗透正在由获客渠道深入信审风控等各个环节。从竞争上看,细分垂直领域的竞争在于特定消费场景的把控能力、对目标客群的低成本触达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巨头和创业公司利用各自的优势开拓增量市场,现阶段合作多于竞争,各机构在自己的风险容忍度内不断试错,在风险和规模的动态平衡重逐渐寻找市场边界
由此可见,掌握对特定资产的风险定价能力是金融领域创业公司必须练就的基本功;同时,互联网对金融产业链的核心价值开始逐步显现,真正能够帮助金融和类金融机构提高获客、风控、资金与资产对接效率的平台更易获得资本青睐。
电商
在2015年末市场纷纷预测未来电商双寡头格局的同时,社会化、O2O、跨境、B2B电商等细分领域正在进行着巨大变化。
●
社会化电商:
超乎寻常的增长背后消耗的是人与人间的信誉成本。随着规则不断成熟,社会化会逐步回归理性,发挥其原本该有的杠杆效应,无论作为电商的补充渠道还是新的产品形态都具有一定价值
●
O2O电商:
O2O电商对执行力和效率要求极高,下半年市场对补贴掩盖低效的态度变得极为谨慎。然而,传统电商纷纷建立O2O渠道,BAT下重注入场解决支付,达达迅速发展提供物流基础,美团和饿了么完成巨额融资,可以预见的是围绕本地化电商消费潜力不亚于传统电商
●
跨境电商:
2015年跨境电商爆发,安全,高品质,多样化成为了核心需求。跨境电商还会保持高速增长,前端会继续朝社群化、场景化的方向发展,中端通路会随着政策调整继续优化,后端由于巨头进入竞争会更加激烈,从选品、BD,货源组织能力的提升都将成为掌控供应链的关键
●
B2B电商:
2015年也是B2B供应链电商最为火热的一年。仔细看国内各细分供应链相比发达国家长期处于低效稳定态,体现在终端价格和源头价格的价差和中间环节的繁杂,而互联网和物流的蓬勃发展为解决信息和物品流通做好了准备
互联网医疗
医疗行业是互联网最难改造的行业之一,主要原因包括专业性、行业相对封闭性,更重要的是最好的医疗都是“供给”稀缺,体现在好医生和好医院的稀缺性。目前各个入口都涌现出一些优秀的公司。
●
医院入口:
部分企业以挂号最早入口,已经在医疗信息化和流程改造上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个领域关注的重点是接入优质医院的数量和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对接程度
●
医生入口:
互联网医疗由于其攻击的稀缺性,积累了大量优质医生资源和强粘性的企业具有较强优势,而如何聚集医生的核心是解决他们的核心诉求。未来能够帮助医生多点执业,提高医生合法性收入的创业公司将值得关注
●
患者入口:
医药电商未来将是一个重要的变现领域,但是发展速度取决于线上处方/网售处方药放开、医药分家的进程,该领域一些大的传统电商平台和前十大医药电商都还是有机会的。慢性病管理也是值得关注的领域,关键在于如何深刻地理解病种和患者需求,设计出优秀的产品
高科技
2015年是高科技行业创业公司在业务发展和私募融资方面的进阶之年。
●
软件领域
云计算应用与服务依然是热点,但更关注到一些传统行业的服务需求,会根据客户情况考虑私有云与公有云的架构,更加注重线下推广与线上营销的结合。收费还是免费、ToB或是ToD、线下推广和线上营销的商业模式中,我们更看好前者或二者相结合。
企业级服务是2015年的一大投资热点,该领域中的创业公司从不同方向切入,未来还将向深入和完整的解决方案扩充,有机会产生平台级企业。
未来云服务在通用基础设施或垂直行业也还有很多机会,如金融服务、大数据、智能家居、IOT物联网等领域。
●
硬件领域
物联化和智能化的新硬件时代到来,技术创新会驱动产品创新,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机器人和替代性的创新硬件会更受关注。在大热的VR和AR(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领域,硬件与软件、内容的结合很重要。
商业模式上我们会看重创造毛利的能力,规模放量降低成本提升毛利,是常见的形式。后向收费也是锦上添花。对于硬件产品,线下体验和线上流量都很重要。
内容与泛娱乐
2015年被视作IP元年。网络文学、影视、游戏、动漫等不同的内容形态互相跨界,许多“现象级”作品诞生之余,整个行业也在发生很多转变。
●
版权正规化与付费意愿:
版权大战倒逼市场趋于正规化,增加了内容创作者的创作意愿,可以让大家松一口气的是,正在成为主流的新一代用户正在以其较好的付费习惯重塑市场。未来5年内,内容与泛娱乐市场在放开二胎后的婴儿潮冲击到来前,面对的是以人数相对较少、支付能力相对较强的85后-00后为基础的优质市场
●
向全年龄段全阶层进击的内容产业:
与过去粗制滥造、低格调、年轻化导向严重的屌丝网生内容风格相比,2015年内容领域高富帅连连出现,制作精良、亮点频出、进入主流影视渠道的优质作品,如《琅琊榜》《煎饼侠》等。2016年会有更多制作成本更高,制作更加精细,内容更加丰满的产品面世
●
会玩很重要:
具备账号体系、单个用户生命周期概念成立的内容产品,对于用户社区氛围的运营重要程度将成为新的门槛和品牌塑造的途径,强烈的品牌形象具备旺盛的生命力,基于此嫁接多种业务
物流
2015年物流行业风起云涌,传统物流公司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积极运作,新兴创投公司从上半年“有钱任性”的烧钱扩张到下半年随着资本收紧趋于理性。
●
快递、零担
/
整车、冷链为代表的传统物流:
消费升级及电子商务驱动的”通达系”与顺丰延续高增长,民营快递寡头垄断格局已定。零担/整车及冷链行业仍保持较为分散化的竞争格局。2015年对传统物流企业来说,是加速踏上资本市场征程的一年,行业领头企业们都在积极布局境内外资本市场。
●
“
飞猪风口
”
下的货运
O2O
与
“
最后一公里
”
物流:
把握计划与即时订单市场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谁将成为货运版“滴滴打车”,有些公司选择将“身子变重”从线上资源整合走向线下传统物流资产布局,而另一些选择了长途车货匹配与同城货运的“抱团取暖”。
同时“最后一公里”物流仍然是兵家必争之地。把握B2C(同城快递、电商、外卖/下午茶、鲜花/蛋糕等)与C2C这两大类别在业务中的优化配比是该赛道优胜者的获胜砝码。
社区社交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相比移动互联网初期,最近一两年社交市场上的创业热潮急剧降温,甚至一大部分的社交产品都逃不过“火阵死”的魔咒。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微信QQ的功能完备,垄断地位难以撼动,另一方面则在于社交行业的特殊属性——产品经理对于人们内心的社交需求和冲动难以准确把握。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从近期的投资案例中一窥投资市场青睐的社交/社区产品特点:
●
社交产品
定位细分人群的社交需求:
大而全的陌生人社交已经很难做到理想的规模和留存,专注于细分人群的社交APP却可以另辟一块蓝海。
突出或创新的产品特征:
社交软件看似五花八门玩法各异,但是十个APP九个像,难逃用户的三分钟热度。创新的功能,精确的算法,舒适的体验都是社交产品的成功因素,然而近年来这类成功产品不多。
●
社区产品
社区内容商业价值高:
不难理解,高价值的内容对应高价值的用户需求,从而能够顺畅的衔接商业模式。例如购物讨论社区,可以迅速的结合电商模式变现。
社区内容占用用户时间长:
产品虽然现在没有很好的商业模式,但由于其占用较长的用户时间,就可以在广告的变现能力之上挖掘更多商业价值。例如专业知识社区,可以引发用户深度的思考和讨论;例如游戏二次元,搞笑娱乐的视频社区,也占用大片的休息空闲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