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杨阳
版式:邓尖
上周末阿里巴巴发布了2021年Q1财报。
总体数字当然不好看了,有182亿大罚单笼罩在头上,导致当季亏损了76.54亿人民币——要是没这张反垄断罚单,那么按照非公认会计准则(non-GAAP)净利润应为262.16亿,同比增长18%,阿里巴巴还是那棵摇钱树。
对于罚单,其实没啥可说的——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比拆分要好得多,因此可以算成是一次性暴击。但我认为本期最令人担心的并不是这个76亿多的亏损,而是阿里云痛失了第一大客户和增速放缓。
要知道,阿里巴巴的核心零售业务是在增长的,1613.65亿元,占总营收的86%,超级牛。那么导致股价一路下跌的,无非就是几个原因。
图片来自:东方财富软件
首先,另一条腿阿里云面临两大挑战:防止再发生大客户流失,和提高增速。
国货之光阿里云其实一直还是很努力的,要不怎么能进入世界前三大云计算服务商呢。而且在2021年3月的第二季度,阿里云计算的收入同比增长37%,达到167.61亿元人民币(25.58亿美元),只不过相比过去,这是一个放缓的增速,此前的增速都在50%以上。
图片来自网络
增长放缓的原因非常令人担忧:痛失了“互联网行业的顶级云客户”。阿里巴巴在财报中透露的是,这个客户过去使用阿里海外云服务的中国境外机构已决定终止由于与产品无关的要求,与国际业务的关系。
尽管阿里巴巴认为,没有这个客户没太大关系:剔除此客户,阿里云前十大非关联客户在2021财年全年总收入中的占比不超过8%,也就是说阿里云收入的集中度并不高。但谁又能保证,这是最后一个流失的大客户?
阿里云对阿里巴巴集团是相当重要的,在2021财年里,阿里的云计算业务收入为601.20亿元人民币(9176美元),与2020财年的400.16亿元人民币相比,增长了50%,主要是由于互联网、公共部门和金融行业客户收入增长。
坦白地说,看着“非产品的原因”这几个字,既令人欣慰又令人闹心。
如果是产品问题或许还能解决,但如果不是产品问题——例如某些不可抗力,大洋那边的因素等其他没法解决的原因,那么这个头部大客户的流失就难说是最后一个。
会不会也在其他阿里云海外客户身上发酵?不知道,但如果真的如此,那太冤了。
其次,整个市场对阿里巴巴集团的未来显现出了担心,恐慌砸盘——股价下跌。
理论上来说,上次公布反垄断罚款后,阿里巴巴股价是上涨的,按说资本市场对阿里巴巴本季度的财报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的。
但是,在13日财报发布后,阿里巴巴股价在美股开盘后随即下跌,跌幅超过5%。截至收盘,阿里巴巴跌幅超6%,报收于206.08美元/股,股价较去年10月创下的峰值下跌了30%以上。
除了阿里云的业绩问题外,我认为就是“其他原因”。
第三,机构的减持。
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也在减持阿里巴巴。
根据桥水SEC 13F一季度持仓数据,共增持204个标的,减持123个标的,新进127个标的,清仓197个标的。从整体操作来看,桥水一季度主要加仓方向为消费股,如前五大加仓股为日用消费品领头羊宝洁公司、家居改善零售商劳氏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强生公司和沃尔玛,对标普500ETF、新兴市场指数和黄金ETF等基金做出了较大减持,其中就有阿里巴巴。
图片来自网络
大家可以从这个表里看到,其实桥水不仅减持了阿里巴巴,还减持了其他中概股:京东、拼多多和百度。
但这释放出来的信号更加令人不安,这意味着,一种不可控制的力量在发生作用,且不可逆转,还可能扩散。
毕竟,资本市场没有同林鸟!像桥水这样的鸟,或许也不止这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