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从去年年中开始,以固态硬盘为代表的,包括固态硬盘、内存条、优盘甚至闪存卡在内的几乎全部闪存产品,开始
缓慢
涨价
。一开始的涨价幅度并不是特别大,许多人并没有在意,也没有太多人去解读。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2016年第三第四季度,
涨价的幅度逐渐增大
,大幅超过许多人的心理预期价位时,有人开始质疑了:
闪存产品为什么涨价如此厉害?
然而,存储产品的涨价风波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进入2017年。无论是闪存大户固态硬盘,还是内存条闪存卡等产品线,依旧在涨价的路上越走越远。
金士顿V300近一年来价格走势图
那么,此轮存储产品线的涨价风波到底缘何而起?此轮涨价风波到底何时方能风平浪静?
近年来,随着固态硬盘的普及,主流的存储产品,几乎都开始以闪存作为主要的存储介质,可能唯一的区别在于是易失性还是非易失性。
在过去的一年,随着固态硬盘加入主流存储产品序列,各大闪存原厂开始扩大园区,加速产能,以期推出更多的原厂闪存以供给下游新生的固态硬盘存储厂商对于闪存原料的需求。然而,无论是扩大园区还是加速产能,几乎都无法满足,在去年开始爆发性增长的对于闪存原料的需求,以及随着固态硬盘走向平民化带来的利润率下降问题。
供不应求,则必然导致的结果是存储厂商采购成本的提高,从而引发终端产品的价格一路飞涨。
如果说,技术冒进引发量产不足是以固态硬盘为代表的存储产品涨价的内因的话,那么在2016年开始流行的
数码产品配备大容量存储器
则可以说是,引发存储产品涨价的最大外因了。
众所周知,在全世界范围内,能够独立生产和封装闪存原料的所谓原厂仅有屈指可数的几家,然而这几家的闪存原料,却要供应包括传统的存储产品,例如固态硬盘、闪存卡、优盘甚至部分内存,还要供应给量级不断攀升的手机、平板电脑、超极本以及一体机等新兴数码产品。
手机等设备中的存储器
同时,此类新兴数码产品的销量和热度的攀升,利润率的上升,给予原厂更多的价格回馈,因而更多的原厂愿意将闪存原料优先供给给手机平板以及超极本等客户,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固态硬盘等传统存储产品闪存原料的缺失。
闪存原料的倾斜,引发的连锁效应,倒逼存储厂商不得不上调价格维系利润。
在传统的存储行业,一直存在着消费级市场和服务器级市场。一般来说,新兴的存储技术在消费级存储市场得到了充分验证,保证技术上的稳定后,服务器级市场便会开始大规模应用。
在固态硬盘技术处于2D NAND时代,服务器级市场几乎很少使用固态硬盘作为存储介质,毕竟服务器市场的负载压力和容量要求,非一般的固态硬盘能够满足。
服务器级市场得到释放
但是,随着近年来,Intel的3D X-POINT的正式问世,也就是Optane敖腾等服务器级市场存储产品的登场,越来越多的尚未应用以闪存为存储介质的服务器级市场,开始从去年开始慢慢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将老旧的服务器级机械硬盘替下,换上技术更为先进,速度更快,性能更稳定的固态硬盘。
在高价采购闪存原料的情况下,固态硬盘等存储产品涨价也就不难理解了。
既然存储产品疯狂涨价的根源在于闪存颗粒的量产不足,那么唯有等到所有的闪存原厂在3D制程上实现了完全突破,几大原厂能够在同一体系下进行竞争,存储产品涨价的风波才有可能停歇,正如同当下神州大地疯狂上涨的房价,唯有政府敢于丢卒保车,方破解全局。
早前曝光的东芝闪存厂
三星位于中国西安的闪存厂
那么,各大闪存原厂的3D制程都发展到哪一阶段了呢?根据公开消息,首先是Intel,不久前发布了全新针对服务器级市场的,基于3D Xpoint产品,并在2017年全年加紧供货服务器级市场;接着是三星,三星最新的Fab18闪存工厂,不久将要投入量产,2017年将是量产的关键之年;同样的东芝Fab2、美光Fab10x以及SK海力士M14等闪存工厂都将在2017年进行量产。
几乎所有的闪存原厂都将在2017年开始量产基于最新堆叠层数的3D NAND技术产品,量产的产品经过最终封装和分发到存储厂商手中,然后经由存储厂商进行产品方案的选择和最终推出到市场,可能还会经历一段时间。
根据供应链一般的流程以及笔者个人观点预计,存储产品的价格回落最快得到2017年年底到2018年年初,甚至可能延期到2018年第一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