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原名《文史参考》,“真相、趣味、良知”,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中古史荐读|吴丽娱:皇帝“私”礼与国家公制: ... ·  1 周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80多岁的陈云给中央写信,要求赶紧封杀这部电 ... ·  6 天前  
山东宣传  ·  重阳说“九” ·  1 周前  
山东宣传  ·  重阳说“九”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人文历史

地理 | 这座古城建成用了4000年,被毁只用了4年

国家人文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6-12-16 19:05

正文


经公众号百代旅行网(微信号:baidaitrip)授权转载。

终于,叙利亚停火了。 

夺走了几万生命的同时,

也夺走了一座古城的生命。

叙利亚阿勒颇古城

建成用了4000年,

被毁只用了4年。



 

有文字记载的人类文明,

不过几千年。

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没有一个人可以完整地见证,

人类文明千年的历史变迁,

但一样东西可以——

历史的遗迹。

 

阿勒颇古城是人类最早定居的地方之一,

1万多年以前,

这里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这座古城就像一座岿然不动的神迹一样,

迎接过赫梯人、亚述人、希腊人、罗马人等,

在古城里留下的文化痕迹。




如果将世界的城市论资排辈,

阿勒颇绝对算得上先祖级别。

这座有着4000 多年历史的古城,

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这个地球上,

建城历史最长的城市之一。

 

阿勒颇古城与中国也有着莫大的联系,

这里是“丝绸之路”的最西端,

来自中国大丝绸、茶叶、瓷器等东方宝藏,

就是从这里流向了欧洲地区。



早在公元前18世纪,

阿勒颇古城就是帝国的首都。

令人惋惜的是,

几千年来,

战争似乎是阿勒颇挥之不去的命运。

在漫长的历史上阿勒颇屡经战乱。



巴比伦、亚述、塞琉西王朝、罗马帝国、倭马亚王朝、奥斯曼王朝⋯⋯

旧桃新符,朝梁暮晋。

赫梯人、阿拉伯人、十字军、蒙古人,

过眼烟云,此时彼时。

 

 

流水的统治,铁打的古城。

不同文化在这座古城交织后,

给这里留下令人惊叹的纪念性建筑。

拜占庭的遗迹,

古埃及的风格,

伊斯兰早期形式。

建筑艺术丰富多彩,

构成了阿勒颇独特的风韵。



古希腊人称这座城市为“贝罗埃亚”,

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这里称为哈勒普,

阿勒颇的名字在法国托管时期才开始使用。

因占据了幼发拉底河和地中海之间关键位置,

阿勒颇是古代商路上的一个重要地点,

开始时它只是建在一些小山丘上的小城,

后来发展成大型城市。

 

阿勒颇古城,

曾经是阿拉伯世界一颗璀璨的明珠。

1 8世纪基本保留了前伊斯兰时代的特色。

它呈长方形,

东西长、南北窄,

东西、南北距离均在约1.5~3千米之间,

城市建筑区面积仅有约3.65 平方千米。



整座古城犹如一张马赛克拼图,

偶现一两栋尖塔或圆顶建筑,

缺少分隔空间的标志建筑物。

 

阿勒颇的房屋建筑大多是一个样式,

以白、黄为基调,

多为三四层左右,

沿街整整齐齐地排列。



阿勒颇房屋为何如此密集呢?

近代以前,

阿勒颇普通市民日常出行主要依靠步行,

其紧凑的城市空间体系便是为此打造。

 

阿勒颇古城由内城、外城组成。

内城是城市的中心,

由厚重城墙包围,接近正方形,

里面坐落着阿勒颇古堡。




古堡至西城墙之间的地区,

是内城的核心及商业中心。

这里的非居住区内,

不仅有政府部门、法院、清真寺、宗教学校、公共浴室及便民店等,

还分布着城市过半的商队旅馆( k b a n )。

 

城墙外是外城,

主要分为北部、东部, 南部和西部,

前两者相对地域广阔、人口密集。

城墙外围分布着一些私人花园、果园及小型墓地。



阿勒颇古城曾经是叙利亚最繁华的地方,

古城里街市繁华,车水马龙,

一座座大大小小的清真寺,

密布在灰色基调的传统住宅中间,



古老的街衢和窄巷,

按照公共和私有领地的等级制度,

严格分布,齐齐整整,井井有条。

 

 

作为沟通东西两方的交通枢纽,

阿勒颇最令人瞩目的是,

位于城市中心的阿勒颇城堡



阿勒颇古堡的历史,

一直可追溯到四千多年以前。

它居高临下, 扼据险要兼攻并守,

是历代帝王和兵家必争之地。

 

几千年来,它历尽沧桑,

屡遭战争和地震破坏,

后又几经修葺、加固。

至伊斯兰初期时,

已成为一座坚不可摧的战堡,

为阿拉伯的圣战立下不朽的功勋。



历史上,阿勒颇古堡只被攻陷过一次,

即公元1401年被蒙古帖木儿汗攻下。

 

征服了伊斯兰世界的蒙古人,

仍然想继续西征,

而阿勒颇曾经是阻止它们西征的最大障碍。

 

1259年9月,

旭烈兀领兵十余万,

向叙利亚推进。

蒙古军队势如破竹,

把阿勒颇古堡围了个水泄不通。

 

当时阿勒颇城内有十万叙利亚士兵,

虽然人不少,

但多是志愿兵,

战斗力却不强。

见蒙古铁蹄来势凶猛,

阿勒颇守将下令禁止出战。

旭烈兀派人劝降遭拒,

为了攻克固若金汤的阿勒颇,

蒙古士兵挥起锹铲,

一夜之间挖出一条绕城的壕沟,

困住城中兵马。

 

1260年1月24日,

蒙古军队开始攻城,

战斗持续了七天,

阿勒颇终于被攻下,

十万多叙利亚士兵成了俘虏。



正是此次西征,

打通了中西的丝绸之路,

使得中国的四大发明西传,

阿拉伯的数字、历法、行省制度也传入中国,影响深远。

 

阿勒颇古城堡是一组椭画型的建筑,

四周围有高达12~13米的城墙,

外围是一条宽30米, 深22米的护城河,

从河底到城堡高坡的斜面坡度为48 度。



古堡的入口处和哨楼之间有大吊桥相连,

收起吊桥,卫城便固若金汤。

从城堡入口处要经过望塔楼,

才能达到城墙的正门。

城墙的入口处有三道大铁门:

 

第一道门上雕有两条互相盘旋的巨蛇被称为“蛇门”。

第二道门上雕有一对狮子,盘坐守卫大门。

第三道门也雕有一对狮子,一只是笑狮,一只是哭狮,神态逼真,栩栩如生,因此被称为哭狮门和笑狮门。




从第一道门至第三道门,

之间的通道大约长20 米,

通道的顶端布满堞眼和监视孔。

把大门关闭,

通道也就成了陷阱。

守门的士兵可以从这些孔洞,

向外射箭、投石或进行火攻。



城堡的防御布局严密巧妙,

简直就是迷宫,

不夸张地说,

这地方可供国内任意一家幼儿园,

所有的小孩一起玩捉迷藏,

玩三天三夜都不过瘾。

布局的匠心,

令人惊叹不已。




 

除了阿勒颇古堡之外,

这里还有一个影响阿拉伯世界的建筑,

倭马亚大清真寺



阿拉伯穆斯林自迈出阿拉伯半岛之后,

在接触城市文明的过程中,

对发展建筑业尤为重视,

特别是在倭马亚王朝(从661年至750年时期),

为适应宗教、政治、军事的需要,

宗教建筑一一清真寺,

宫廷建筑——王宫、官邸、行宫,

军事建筑——城堡,

民用建筑等,

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以致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史上,

第一个建筑流派——倭马亚建筑流派



倭马亚大清真寺,

就是这个建筑流派的代表性建筑。

倭马亚王朝建都大马士革后,

使阿拉伯穆斯林第一次亲眼目睹了,

希腊、罗马人在这块土地上留下的建筑风采。



倭马亚王朝统治者在位时,

攀比心理可谓到达顶峰,

他们非要建造比希腊、罗马人,

还要豪华的建筑。

所以当时所营造的清真寺之豪华,

反映了上升时期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君王,

欲称雄世界的骄横气势。

 

倭马亚大清真寺始建于8世纪,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

被毁前的建筑则兴建于11至14世纪之间,

被修成清真寺尖塔,

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辉煌创造。



倭马亚大清真寺的地砖,

是由马赛克铺成。

外墙面铺有大理石,

再上, 则饰以五彩或金黄色马赛克。

大殿正门上端墙体,

以表现参天大树、潺潺流水及宫殿屋宇图案为主的马赛克画,

堪称倭马亚朝建筑装潢艺术之精品,

直至被毁前其色彩仍未完全褪尽。



倭马亚清真寺震惊世界之处,

是在四隅建造了宣礼塔,

这是倭马亚时期宗教建筑领域的一大创举,

它为清真寺建筑布局及内部构成确立了方圆。

在该清真寺的影响下,

后来在伊斯兰帝国境内许多清真寺,

风格或多或少均与它相仿。

 

 

以上所说的,

都是被毁前的景象,

如今的阿勒颇古城用一个词形容:

废墟。



阿勒颇古城经过4年的战争后,

原先的辉煌场景已经不在。

如今的阿勒颇古城,

只存在于照片当中。

 

据联合国2014 年年底出台的报告显示,叙利亚至少290 处文物古迹在过去3 年多的战火中受损。联合国训练研究所搜集并分析了叙利亚18 个地区的卫星照片,最终认定24 处文物古迹完全损毁、104 处严重受损、85 处中等程度受损、77 处可能受损。




一个用匠人精神来做旅行的公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



好 文 推 荐


毛泽东一家首次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

1946年2月11日出版的《时代》,“外国新闻”栏目中的“中国”报道,有一则简短通讯——《毛的一家》。该通讯依次报道了中共领袖毛泽东之子毛岸英从莫斯科飞抵延安的消息及毛泽东的婚姻情况等,并配发了毛泽东与江青在延安的一张合影照片。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朴槿惠被停止执行职务,为什么韩国总统的下场都很惨?

父亲被暗杀,女儿辞职,这是朴氏父女的宿命吗?不是,这是韩国总统的宿命……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他是一名拒绝带武器的军人,没有任何杀敌记录,却获得二战最高荣誉

美国大片《血战钢锯岭》正在国内公映,它改编自美军军医戴斯蒙德·道斯(Desmond Doss)的真实经历。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获得本期杂志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

点击图片进入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