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会形成硫酸盐颗粒,直径约为0.1微米,大得足以阻止入射的阳光,但又小得足以让红外线波长,即来自地球的热辐射重新散逸到太空中去。
这项计划引发了很多争议,但该计划的支持者说,这项计划能够快速、低成本地缓解危险的全球变暖效应,再者,全球变暖效应已经在制造着很多灾难了。
同前工业时期相比,目前地球的平均温度仅只升高了1摄氏度,就已经导致人类世界的致命性热浪、干旱、风暴、海平面升高等现象大量出现。
2015年12月12日,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2016年4月22日,《巴黎协定》在纽约进行了签署,该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目前已经有197个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该协定要求各国共同努力,确保全球变暖不要超过2摄氏度,如有可能,最好不要超过1.5摄氏度。
世界各国试图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实现《巴黎协定》规定的目标,但是,目前这些努力遭受了挫折,这一现状导致顶尖科学家及政策制定者开始严肃考虑地球工程学解决方案,这一方案在十多年前尚被认为不切实际。
马里兰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特里索斯领导一个科学家小组,通过计算机模型方式对太阳-地球工程学解决方案进行了测试研究。
研究小组假定,从2020年至2070年的50年时间内,人类使用飞机按照每年500万吨的数量,将二氧化硫颗粒喷入赤道上空的平流层内。
“停药反应”
同时,人类也继续减少碳污染物排放数量,但是,碳排放的减少速度并不足以单独缓解全球变暖恶化。
计算机模型研究显示,对大气层进行颗粒注入的太阳-地球工程学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地球表面平均温度降低大约1摄氏度,这一降低幅度能够有效抵消十九世纪中期以来的升温效果。
但科学家警告指出,如果太阳-地球工程学解决方案突然停止实施,如果太阳光遮挡工程突然终止,地球温度将会以太阳-地球工程学解决方案未实施之前10倍的速度进行升高。这种灾难性情况会对野生动植物造成何种影响?
野生动植物需要以何种速度进行移动,才能够继续生活于宜居气候中?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计算。
他们发现,很多生物将无法以足够安全的速度进行迁徙,特别是两栖类及陆地哺乳类动物将难逃灭亡命运。植物的迁徙能力就更差了。
事态将变得更加糟糕:在很多情况下,野生动植物将不得不朝一个方向迁徙,以便发现适于生存的温度条件,但想要找到足够数量的降水,却得往相反的方向走。陷入绝境的生物将进退两难。
曾经出版过《气候工程学案例》的哈佛大学教授戴维·基斯认为,太阳辐射管理方案对生物多样性存在着潜在的威胁,他对法新社说,如果世界各国在实施太阳辐射管理方案之后又突然终止该工程,将会对野生动植物造成灾难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对地球来说就好比是“停药反应”。
他对法新社说:“突然终止地球工程学方案的决定必须得到世界各国几乎一致的同意。任何决定这样做的国家都将违背其自身利益,有的国家可能会单方面继续进行地球工程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