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不仅在文字中,也在图像里。
自从1980年拥有自己的第一架照相机,到今天我拍了近40万张照片。这三十多年,我见过许多作家、艺术家。当时并未意识到记录的重要,也没想过这可能是一生仅有的机会。例如去拜见巴金先生我没带相机。老人家朝你笑笑,你用个镜头指着他,不礼貌。因身体原因,有几次很重要的文学聚会没带相机以减轻负重。肖全做《我们这一代》来拍我时,我也拍了他。他是艺术,我是到此一游。
自从买了数码相机,我勤快多了,现在出门都由相机伴随。相机最精彩的功能首先是记录,构图和影调是其次的要求。今天,我的格言是“拍下就是胜利”。当年将鲁迅和萧红、萧军拍下,将胡适跟周作人拍下,就是珍贵史料。现在我老了,可以任性,就见人拍人。
逝去者曾经存在,老人曾经年轻,婴儿已经长大,照片收储了时间,将你的本来还给你。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拍下朋友们和陌生人,这些照片最重要的元素是没去改变拍摄者的形状,素面是这个时代最珍贵最体面的容颜。
我保存的并非我拍摄的全部照片。早期的一些照片被我连同底片一起送给了朋友,因我相信这照片对他比对我更重要。希望它们还在人间。
最为有趣的是新认识的朋友,说起哪个场合他也在。我就翻找那天的存档,找出他来送他。我的移动硬盘中有许多不知姓名的朋友,也许你和你的家人就在那里,等待你的目光。
这些天的夜晚,我独自翻找照片,重回旧日时光。我甚至注意到了拍照时忽略的细节。暗影中有一只毛色莫辨的猫在看我。鼠标一点,许多场景许多人奔涌而现,令人手足无措。他们就在跟前,你能看见,但是无法触摸,无法重返。天渐渐亮了,照片上的人顽强地站在那里,像是要我搭救,或是引诱我进入。也许不该拍那么多,我现在能做的只是挑出几张,让它重回人间。要是有下次,我就换上一批。希望将他们一一解放。
昨夜找出一批书,将跟照片摆放一起,书和写书的人在这个展览重逢。我发现自己居然还存着286电脑的说明书、上海热线最早的用户手册,以及现在孩子听不懂的“方正汉卡”。这些实物放在网络文学那里,饮水思源。展览将持续展出三个月。如果哪天路过,请进来看一眼我的朋友,他也许还是你的朋友。
存着图像多好,我们是有历史的人了。快餐盒无法证明自己,史书也不能。图像是生命的存折,其中刻有凝固的时间,封存着今生今世。
深深感谢陈村摄影展的策展人曾琼和李琳,感谢尔冬强的艺术中心和汉源汇。没有他们的策划和全程操办,这个展览是不可能的。感谢宽厚地允许我拍摄和展出的朋友们,在这里重温跟你们在一起的时光。这么说,是不是好看也不重要了,存在比好看更要紧。
文学的表情:陈村视觉文献展
再正面来看这些顶呱呱的素颜,青涩的时光:
从上至下依次为:
马原,王朔,王安忆,林白与翟永明,
陈丹青,阿城,吴亮,
周嘉宁和张悦然
赵薇(左二)和她的同学们
陈村说他拍的照片有40多万张,
会挑多少来“重回人间”呢?
展出要到明年2月,大家找自己欢喜的时间去看吧!
开幕式时间: 2016年11月27日(周日) 晚 7:30
展期:2016年11月27日至2017年2月27日上午10:00
地点:上海徐汇区陕西南路374号,汉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