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焦DeepFocus
一份以巴黎为据点的迷影手册,提供欧洲院线与艺术电影的最新资讯和批评。同时,我们也是欧洲电影节和电影工业的深度观察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豆瓣电影  ·  0台词,但能让人记一辈子 ·  4 天前  
张小北  ·  2024 ... ·  6 天前  
电影工厂  ·  孤立陈好,打压宋茜,她被骂一点也不冤!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焦DeepFocus

其实《神奇女侠》没你们说得那么好看

深焦DeepFocus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6-09 06:27

正文


写在前面:


DC在经历了《BVS》的低迷之后,总算在神奇女侠的身上押对了宝。作为DC极为重要的英雄角色,神奇女侠自首创之日起已有75年的历史。而本片也一改以往鲜明的DC暗黑风格,选择了一条较为保守的方式去塑造这一结合柔情与铁骨并存的女性英雄形象。


影片一经上映,便取得了瞩目的口碑,目前在烂番茄上还保持着93%的新鲜度,法国本周开画,媒体评分3.1中规中矩,但观众评分也达到了4.1。更别提盖尔·加朵来华圈粉无数,目前影片的豆瓣评分虽然有所回落,但还是维持在7.3分的满意水平。本周深焦也推送了一篇影评,分析《神奇女侠》的成功之处:为爱而生的神奇女侠,一刀一个黑暗势力


不过,这部大片果真全方位令人满意么?不同的声音总是有的,今天我们选择刊登以下这篇“挑刺儿”文,来和大家讨论讨论,为什么《神奇女侠》没有说得那么好看。





文 | Holiday(武汉)

编 | 百不满(成都)


《超人:钢铁之躯》《蝙蝠侠大战超人》和《自杀小队》三部电影的接连败北,或许是DCEU系列电影转型的催化剂。尽管扎克·施耐德的《守望者》和诺兰的“黑暗骑士三部曲”不在DCEU的范畴之内,但是其深刻的内核无疑成为DC迷们的精神支柱,也促使着DC走向现实主义暗黑英雄的道路。《神奇女侠》调亮了DC的亮度,却没有深化DC的深度。这部影片在上述两种状况的挟持下左右摇摆,不停观望,最终还是选择了牺牲后者。


文本:文不成武不就,神奇女侠动机成谜


首先,这部电影在剧情上存在很多不符合逻辑的地方。


电影的剧情很简单,分为三幕:第一幕天堂岛女神初入人世,第二幕神奇女侠体会民间疾苦,第三幕以爱之名拯救世界。第一幕中,神奇女侠母亲人设的转变过于生硬,前脚反对戴安娜习武,后脚又满怀希望地让她拯救苍生,这样的设定只会徒增人物的功能性,让观众觉得导演是在赶第一幕的进度。


第二幕尾声,戴安娜穿越无人区,横扫小镇,可以说杀人无数。但是,神奇女侠的最终目的是杀了阿瑞斯,阻止战争,拯救人类于水火之中,这样一位追求真善美,追求爱与和平的超级英雄理应尽量避免夺人性命才对。当然了,不杀人就没有了打斗戏,那盖尔加朵完美的身材无法完全展露,类型化也不能做足,所以这应该也是将超级英雄电影设置在现实,尤其是战争背景下的困境,这点我们从《美国队长1》就可见一斑。



第三幕的问题就更加严重了。神奇女侠将弑神之剑插在背后,与狼共舞,鲁登道夫在搂着美人腰时竟也察觉不出,舞会上更无一人注意到,更别提她似乎无论何种装束,总能随时抽出盾牌和宝剑了。终极反派阿瑞斯出场的时候是一个可以移形换影的存在,真相之索,弑神之剑,亚马逊盾牌通通不管用,结果最终神奇女侠化悲愤为力量,不用肉搏,不需打斗,用光波射穿了阿瑞斯,为何阿瑞斯这时不用上移形换影之术呢?


其次,在人设方面,出现了许多不能一以贯之的人物,所有支线最终没有汇合在一处。拯救世界小分队的几位队友,本应成为完善神奇女侠人物弧光的重要一环,电影尾声消失不见。如果说演员的作用是在小镇吐露了一句“白人掠夺了我的家园”,从《猜火车》里拉来的那位狙击手饮酒自醉有可能是战后创伤后遗症的表现,那印第安土著起了什么作用呢?


在第二幕的过程中,他们和神奇女侠的互动也少之又少,没有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最终,他们所有人的戏份也在合影之后戛然而止了。导演的用意可能是让他们也成为感化戴安娜的一份子,可是行至最后决斗的时候,神奇女侠觉醒之时,他们早已不见了踪影。此外,终极反派在第二幕中未能被给予足够重视,化身的公爵也是几笔带过,连暗示也算不上,最后一幕草草出现呈现出一种断裂之感,非常生硬,而为人称道的《蝙蝠侠》系列中的“小丑”形象无疑是“反派”中的典范。



最后,这部电影作为一部超级英雄电影,类型化做得非常不到位,节奏拖沓,弱化了同等地位的反派。节奏的拖沓主要来自于第二幕中的搞笑桥段。第二段作为神奇女侠成长中最重要的部分,展现得颇有些“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味道,导演利用戴安娜不谙世事的特点,编造出许多关于男女性别方面的段子,这些桥段其实有很多大可以省略,点到即止。导演此举让文戏与武戏间隔时间太长,影响了电影的类型化。


不乏有人说这些桥段是女权主义的渗透,我认为不尽然。女权主义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觉醒与解放,而并非单纯的性别差异。这一切都导致神奇女侠的人物弧光不够饱满,直接引起了第三幕的崩塌。所以,导演大可以增加戴安娜与小分队成员的互动,增加第三幕的戏份,使神奇女侠精神成长的过程更加厚实,最近一部讲述成长的电影《生吃》在这方面就做得出色多了。还有一点,在药丸博士研制出毒气之后,鲁登道夫在已经看到它可以穿透面具之后,依然设置了杀死军官的戏码,就显得很多余了,也拖慢了影片的进度。



另外,在对于超级英雄电影十分重要的打斗戏上,这部电影也做得乏善可陈。一味地使用扎克·施耐德式的慢镜头似乎有大秀盖尔加朵曼妙身材之意,但是重复的慢镜头、重复的BGM、加上重复的动作,使得动作戏整体呈现出极不流畅的感觉,缺乏真实感,也十分枯燥。最后终极之战又变成了特效的堆砌,而特效却做得如同游戏特效一般,观感很差。相比之下,漫威宇宙的电影在这一点上做得出色许多。


主题:假爱之名,哲学思辨最终坍塌


影片所呈现的最后二神厮杀颇有些特德·姜小说《领悟》的味道,属于凌驾于人类之上的两种世界观的冲突。一方认为人性本善,战争之神不该挑起战争,神则应当保护人类,缔造爱与和平;另一方认为人性本恶,人自身对于利益的贪婪引发了灭族之战,居高临下的神应该灭绝这种低等物种。这并非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甚至可以说没有对错之分,而是基于人的本性的两种完全平行的世界观,关乎的是个人的选择。


但是导演所做的,无疑是引导观众将其二元化。神奇女侠在假反派死后也有过动摇,但是为了引出在前文颇少露面的真反派,只是草草地将其掠过,最后仅仅用男主角的牺牲就简单的唤醒了神奇女侠心中的真善美。



第三幕里多次出现类似于“To be human is to love”这样的台词,“爱”的字眼完全不足以囊括戴安娜的成长。诚然,“爱”可以分为小爱和大爱,正如佛教中的小乘和大乘,但是影片妄图用小爱取代大爱,仅仅用戴安娜心爱之人的牺牲,假借爱的外壳,以口号式的台词来化悲愤为力量。戴安娜一路走来所见到的战争与杀戮,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勾心斗角,茫茫苍生的流离失所......这些都是更加深沉而复杂,关乎人性的命题,绝非一个简单的“爱”,被导演狭隘定义了的“爱”字可以概括的。


正如我在前文所说,所有的人物,无论主次,最终都应该有一个交汇点,那么与终极反派的决斗就应当是这个时刻,战争之神提纲挈领的话语就是一个激发点,串起了神奇女侠成长的过程,小分队的每个成员,死去的假反派......这一切才是神奇女侠最终实现精神觉醒,塑造世界观的综合考量。


因此,影片的前两幕应该将这些人物紧紧和神奇女侠扣在一起,最后的高潮才有说服力,有深度,而不是像最终呈现出来这样,只能用一句无力的口号来糊弄观众,在意识到电影已经拖得太长的情况下草草收尾。



女权:女性觉醒不是成为战斗机器


不可否认《神奇女侠》出现在女权运动时期的用意,但是女性超级英雄电影绝不应该是对男性超级英雄的机械复制。对于男性性别和男女关系的插科打诨,对于女性地位过家家式地抱怨,绝没有深得女权运动的要义。


回顾整部影片,无论是穿越无人区,还是杀入敌营,史蒂夫这个角色充当起戴安娜的精神领袖,而戴安娜充当他的战斗机器。在战斗的过程中,戴安娜没有追溯任任何一件事的缘由,单纯听命于史蒂夫的的指挥,偶尔的叛逆只不过是小女生般的撒娇。



女权最重要的即为女性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更何况神奇女侠这样一位居于神坛的女性,而这部电影里不见任何端倪,神奇女侠完全沦为男性的附属品。


在派蒂·杰金斯的上一部作品《女魔头》中,导演深入浅出地谈久了边缘女性的心理困境与感情需求,功力与世界观可见一斑,但在此片中,神奇女侠最终还是臣服在男性的膝下,沦为了为男性战斗的机器。早已成为政治口号的女权,在这部电影里还是沦为了男权思想下妄图博取同情心的祭品。


-FIN-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伊斯梅尔的幽魂你从未在此凭空而来

无爱可诉木星之月寂静中的惊奇最长一枪

玉子每分钟120击快乐结局敬畏

迈耶罗维茨的故事之后圣鹿之死

派对把妹秘诀年轻女人罗丹

写作工坊牡丹花下童女贞德骑士

好时光温柔女子无无坞双面情人

真事改编肉与沙 | 石井裕也

赛吉·洛赛克·提尔杜可风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阿彼察邦弗朗索瓦·欧容

戛纳导演双周主席阿莫多瓦坂本龙一

约翰·卡梅隆·米切尔松本俊夫阿诺·德斯普利钦

菲利普·加瑞尔沃纳·赫尔佐格克莱尔·德尼

妮可·基德曼伊莎贝尔·于佩尔李睿珺


欢迎为深焦口碑榜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