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老北京城
ID:beijing-cheng
中国有句老话叫“春雨贵如油”,一句话把春雨和油的重要性都给说出来了。但对于北京人来说,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油贵如春雨”!
北京人爱吃油,甭管是香油、花生油...就连酱油,都是北京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调味品。可以说,北京人从早餐到晚餐都少不了这碗油。
北京人孩子打小可以不爱学习爱捣蛋,但唯独不能不会打酱油。家家户户的孩子稍微大一点儿了,家里就得让他承担打酱油这门重任。
等孩子去的次数多了,拿油票买油的重任也交给孩子了。过去家里油票是有限制的,所以一个月下来总有几天感觉肚子里没有油水。
北京人还讲究吃油。曾经副食店里出现过那种不要油票的菜籽油买,可还是没什么人买。因为菜籽油炒出来的菜没有油的香气!
北京人就算吃肉都得讲究个“宁吃肥中瘦,不吃瘦中肥”。因为肥中带瘦的肉里面油多,吃着的时候满嘴都是油,特别香!
逢年过节每人发的半斤香油就更难得了,那得早早地骑车出门,绕着附近的几家副食店好一通绕,那才能吃上这口诱人的香油!
那时北京人就开始爱惜油了,胡同里每家都准备着一个小碗,把那些剩下的油和油渣都给放到碗里留着再用,现在不少人家还是预备着这么一个碗。
实在不成咱还有猪油吃呢。虽说现在都不吃猪油了,说猪油对心脑血管不好。但那时候哪有人讲究什么猪油不健康,有的吃就不赖了。
而那些板油、肥肉炼油的下脚料也不会扔了,自家吃个油渣儿烙饼或是拿来包饺子吃着可香了。后来还有摊贩卖那种“炖油渣儿”。
电视剧《芝麻胡同》中有那么一幕不知道您记不记得,吃完饭不擦嘴,为的是借着这油下午都有精神头儿,别人看见了也知道他肚子里有油水。
您看看,北京人会吃油爱吃油,更讲究油爱惜油。生活过得好不好也得看看肚子里有没有油水。不过好像,北京人有个外号里面也有“油”。
北京人“油”吗?咱先看看什么叫“油”:为人处世很圆滑精明,办事绝不吃亏。您也不想想,当年活在天子脚下的北京人,怎么可能“油”呢?
就像吃肉讲究“肥中瘦”一样,北京人深知“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的道理。踏踏实实办事才是硬道理,溜须拍马那种事咱干不来!
别人口中的“油”,在我看来是讲咱北京人有眼力见儿。察言观色,还能投其所好那叫本事,跟阿谀奉承完全是两码事儿。这叫“油”吗?
北京人打小就讲究礼数,待人接物的时候甭管是谁都不会怠慢。出门在外更不会得罪人到处撒野散德行。这是从小培养的家教,这叫“油”吗?
北京人向来就不喜欢勾心斗角地去争名逐利。反倒是认准了粗茶淡饭,能吃得饱就行了。讲究“萝卜白菜保平安”的北京人,这叫“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