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果pro只要1499~2299元,介于坚果和M1之间,从配置上看,坚果pro与与M系列相当,从价格上看,坚果Pro 介于M系列和坚果之间,从设计上看坚果Pro对标T系列可以说是将锤子手机的设计之魂重新找了回来,那为什么是坚果Pro的全新系列而不是旗舰T系列或M 系列?
从长谈披露的数据来看,坚果是目前锤子科技销量最好的手机,整体销量超过100万台,效率并不高,在进入后半场的手机市场已经很难有特别强的话语权,在两年前销量过千万才能算占得一席之地,在2017年的现在门槛进一步提高,而锤子科技销量破千万还有一定的路要走。
所以,在《长谈》中罗永浩也深刻的认识到:“我们在手机上是没有机会做成平台型公司的,但是我要在这个领域里赚到足够多的钱,有足够多的人才储备、技术储备、专利储备等等之后,才有可能在下一次平台革命的时候有机会,这也是我一直死守着手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一句话总结就是说,不下牌桌上才会有未来的机会。而想要不下牌桌,一方面不仅要不断地摸牌出牌,另一方面也需要持续的资金供给,要达成这两个方面的需求对锤子科技来说需要有持续增长的出货量及可预见的未来,以更可控品控的坚果Pro系列无疑是最佳选择。
相较于T1上市供应链困局带来的长达半年之久的产能问题,中端手机产品在研发、生产、供应链上都具有更快的优势,坚果pro的产品定位无疑让坚果更容易被主流市场和更多人群接受,同时在生产上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生产效率减少产能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良品率,最大化的利用新品上市的3个月的黄金销售期。
毕竟,坚果pro是最有可能带来销量和利润的产品,同时在供应链面前销量才是王道,销量过千万规模才能获得供应链的正视,进而才能获得更多的价格政策倾斜和产能倾斜,保证更高的利润和更稳定的产能,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同时坚果pro卖的越多,才越有可能吸引更多用户尝试Smartisan操作系统,进而未来尝试T系列产品。
锤子手机核心设计理念才是
锤
子科技赖以生存的基础。
锤子手机与其他手机最大差别就是工业设计,正式设计让锤子手机从千篇一律的类iPhone设计中脱颖而出,成为锤子式的特色,而在锤子之前的4款产品中,T系列无疑是走设计风格 ,坚果系则进行小范围的设计改动,M系则以满配置的硬件参数主打硬件服务广大普通用户。
而正如罗永浩所说,锤子科技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舍弃了设计进行了商业化的苟合,所以在发布会上他才将M1视为耻辱,坚果手机则被视为贴牌手机的代表。作为小众的手机厂商,差异性才是锤子手机发展的核心,所以在坚果pro上我们能看到锤子设计理念的回归,我们能看到T系列的影子,也能看到iPhone4进行了深挖和发散的设计思路,未来真正具有高溢价可能性的还是T系列,可以说坚果pro进行锤子设计的延展无疑是为旗舰T系列做伏笔。
锤子科技在2016年内部最大的变化是人的变化,2016年下半年钱晨博士离职而负责华为第一代手机研发骨干、华为荣耀产品副总裁吴德周加盟,带来的巨大的人事震荡,在发布会罗永浩表示高管换血超过50%,长谈中也表示裁员200余人,而彼时整个锤子科技约500余人。可以说是大换血。
同时,吴德周是带团队进入锤子科技的,华为荣耀副总裁、汪峰耳机CEO彭锦洲也已是在此之后加盟锤子负责运营,新旧团队必然会需要整合,更何况是以产品为导向的手机行业。
荣耀在华为的价值不容小觑,是在互联网手机风口下应对小米竞争的子品牌,2014年成立一年后销量即突破2000万台,2016年荣耀手机出货量更是超过了华为手机品牌(华为手机的销售量0.657亿台,荣耀手机的销量0.722亿台)。
荣耀系高管吴德周、彭锦洲的介入势必带来锤子科技产品汲取荣耀供应链和运营优势,同时也会带有荣耀的烙印。而作为吴德周加盟锤子科技所带来的第一份产品,自然是将自己13年的手机研发经验带入到锤子手机,将荣耀的产品经验融入其中,配合锤子手机一贯的外观特色和软件优势来打造更具流行度和更易被用户接受的坚果pro,这是吴德周的“投名状”,不容有失,只有坚果pro获得主流市场的更多认可,吴德周对产品的话语权,对团队的整合才能更彻底。
迈过五年之离的锤子科技
还能迈过
“
七年之痒”
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