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陆家嘴传媒
专注新金融、新价值、新思维的金融人知识分享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金融早实习  ·  2025央国企春招群 ·  19 小时前  
金融早实习  ·  ‌易方达基金‌2025校园招聘 ·  昨天  
国际金融报  ·  中概股,逆市大涨! ·  3 天前  
湖北邮政  ·  第2136期 新年第一课,紧抓风控合规保健康 ·  3 天前  
湖北邮政  ·  第2136期 新年第一课,紧抓风控合规保健康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陆家嘴传媒

创新+资本: 迈向新发展格局的经济成长密码

陆家嘴传媒  · 公众号  · 金融  · 2021-01-26 16:45

正文



导读

近期,在2020陆家嘴投资家年会上,上海国盛资本总经理周道洪先生发表了“创新+资本:迈向新发展格局的经济成长密码”的主题演讲。上海国盛资本作为上海市政府批准的上海国企改革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构,以服务国资国企改革、民营经济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融合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四大品牌战略等国家和上海重大战略为己任。会议结束后,周道洪先生又对演讲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全文8500字。全文分为六大板块:


  • 大变局:堪比大航海时代的未来已来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以数字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踏浪而来,这将是一次超越大航海时代的战略机遇。

  • 经济成长的密码:“创新+资本”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我国要大力做好“创新+资本”的文章,深入推进创新资本形成和积累,构建健康的长期资本、创新资本形成机制,开启中国新一轮繁荣。


  • 总量概念认准中国经济基本盘

    我国改革、开放、创新究竟应该在哪些领域落子,聚焦发力,才能较快见效。这里关键是找到与经济总量规模量级相当的领域,也就是挑出手上的好牌,然后一张张打出去


  • 明天的太阳从中国升起

    我们预判,未来世界级经济圈、世界级大市场、世界级大产业、世界级大企业、世界级大资本都将在中国诞生。

  • 创新资本形成的源头活水:挖掘二座金矿

    我国迫切需要构建高质量发展的长期资本和创新资本形成机制。其中的关键是挖掘这两座“金矿”,发力资本市场,加快储蓄向权益投资转化,攻坚国资国企改革,创造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资本红利。

  • 活跃创新资本形成的生态环境

    有限合伙、基金化运作是充实经济权益资本和创新资本形成的重要制度安排。多层次资本市场是繁荣创新资本形成的决定性力量。创新型大企业、上市公司催化创新资本形成。创新资本形成需要繁荣的产业生态。


周道洪先生,现任上海国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历任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上实投资(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海外公司总裁、上海并购基金董事、上海浦东科技投资公司董事等。自98年起从事投资及管理、资本运作、战略策划、基金管理、国际并购、企业管理与宏观经济研究等工作,在香港工作7年,拥有20余年境内外资本运作实战经验。


大变局:堪比大航海时代的未来已来


回首2020年太沉重!魔幻、梦魇的2020年,是人类社会的至暗时刻。我们每天都在见证历史,刷新认知。明天和意外,我们不知道哪一个先来。

即使是2020年这样的年景,也没有熄灭满天星光。当全球深陷疫情,实体经济渡劫,全球资本市场却一骑绝尘;就是水深火热的实体经济,线上与线下、创新与传统、新旧模式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这些年我们熟悉的正是这样的景象:冰火二重天,一半风雨一半晴。我们称之为不确定性。在这样的环境中,挑战和困难有多么严峻,机遇和希望就有多么磅礴。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些年我国滋生了许多成长的烦恼,经受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最严峻的经济大考,叠加疫情影响,大考难度系数明显加大。就国际环境而言,一夜之间仿佛换了一副面孔看中国。毕竟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过10多亿人口大国的崛起。世界还没适应与这个发展中的东方大国融洽相处。

在目前的时点上审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该是非常贴切的研判。 世界危机四伏,风高浪急,从不确定走向更加不确定。世界已经变了,再也回不从前。什么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国际格局的大转折,历史的大转弯。

这些年我们遭遇了全球化逆流和回头浪,经历了日趋紧张的中美关系,中美似乎正在滑向修昔底德陷阱。但真正严峻的问题可能还不是这些,而是欧美国家内部累积的社会问题及其深刻变化。美国大选乱象,我们看热闹不嫌事大,但对特朗普败选背后那7400多万张支持票不能视而不见,轻轻带过。事实上,2011年占领华尔街运动从美国迅速蔓延至82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揭开了欧美国家内部尖锐社会问题的盖子,那就是日益加剧的贫富分化。近年来国际右翼政治势力就是在这一背景下集中崛起的。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之前,社会分化还是二八现象,之后则是一九现象,2000年之后已经是1:99现象了,也就是说社会财富分布从原来20%的人掌握80%的财富,演化为10%的人掌握90%的财富,如今已是1%的人掌握99%的财富。而且这次疫情严重冲击实体经济,而资本市场频创新高,或将进一步加剧欧美国家贫富差距。对于两极分化这个社会病,欧美显然没有解药。这才是国际社会需要警惕的头号问题,直接影响未来国际发展环境。这是一个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大变局。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以数字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踏浪而来,这将是一次超越大航海时代的战略机遇。 大航海时代给人类带来现代商业文明,包括有限公司、股份公司、有限合伙、资本市场都是这一时期的璀璨成果,彻底颠覆了以农耕和手工作坊为主的经济组织方式,让财富创造显著提速。过去500年创造的财富超过了此前人类有记载以来几千年的财富总和。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货币,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在一天天地改变。 数字化时代显然正在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组织模式,财富创造面临新的提速。 区块链的广泛运用和去中心化,类似公司制消亡的话题已在讨论之列。比特币在非公司制下蓬勃发展,如果它是一个公司,那么市值已经超过8000亿美元,只是它并不是公司。

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新征程。大家都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我们已无暇顾及过去,我们要拥抱变化,向着未来世界拼命奔跑。



经济成长的密码:“创新+资本”


从世界范围内看,世界经济地理中存在两大“魔咒”:一是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往往陷入“贫穷陷阱”;二是有些国家和地区经过一段时期快速发展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开始长时期停滞不前甚至衰退,出现“中等收入陷阱”。 这当中还有“铁锈地带”问题,从发达国家到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都经历过切肤之痛。我们经常提醒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抢项目时要高度警惕“铁锈地带”情况,短期行为很容易在经济的周期更替中吞下积重难返的衰退苦果。 其实还有第三个“魔咒”,就是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天花板”现象,也就是现在看到的发达经济体普遍经济低速增长。

我国一些地区也出现过上述经济增长陷阱。深入探究这些经济现象,其实都可以从资本形成中找到原因。 在经济金融化的今天,所有的经济现象本质上都是金融现象、资本现象,都可以从金融上得到解释,找到原因。根源正在于增长的路径依赖,经济低水平均衡,技术与创新不足,资本形成不足,特别是缺乏长期资本和创新资本形成机制。1953年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格纳·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探讨了贫困的根源,得出了“贫困恶性循环”的著名结论:“一国穷是因为它穷”。

可以说,“创新+资本”才是经济成长的密码 近年来,我国经济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难的经济大考,其中有一些地方(城市)逆势飞扬实现了超越, 象重庆、深圳、杭州、苏州、合肥等都在创新经济的发展方面取得骄人业绩:2020年苏州工业产值超过上海;合肥这样一个既不沿海又不怎么临江(长江)的铁路盲肠城市,经过20年的发展,一跃成为国际家电之都、IC之都、创新之都,正是念好了“创新+资本”的真经,通过国企资本化改革和国资基金化运作,从消耗型财政投入向循环型财政投入转型,围绕创新产业全产业链进行资本招商,被网友们称为“伪装成政府的投资银行”。 这些城市无疑值得点赞、打CALL,他们的成功正是因为解开了经济成长的密码,通过创新资本形成推动了创新产业发展。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大家可以发现新发展阶段其实从2008年就开始了。 高质量发展,非常好听的名词,但身陷其中,其实是痛苦涅槃的过程,幸福指数和体感已经大不一样。2008年至今,我国经济告别双位数增长,开始了保9、保8、保7、保6的历程。 如果从资本形成的角度看,改革开放前10多年主要是工业化阶段,那时没有资本市场,资本形成主要是工业资本,靠企业利润补充资本进行扩大再生产,这是内涵式发展的资本积累。90年代中后期至今,是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资本形成最显著的特征是资源(土地)资本化,从居民房地产配置到政府土地财政,土地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居功至伟。进入数字化时代,这是一个创新大放异彩、魅力四射的时代,资本形成开始聚焦金融资本和创新资本的集成。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我国要大力做好“创新+资本”的文章,深入推进创新资本形成和积累,构建健康的长期资本、创新资本形成机制,开启中国新一轮繁荣。


总量概念认准中国经济基本盘


探讨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关键要认准基本盘,确立总量概念,这样才能找到着力点和发力点,把好方向盘,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能事倍功半,难以见到效果。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先看经济总量,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0年GDP总量突破百万亿元,达101.60万亿元,合15.68万亿美元,达到美国GDP总量20.81万亿美元(预计)的75%,预计高于欧盟27国(未计英国,低于15万亿美元)。 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创新究竟应该在哪些领域落子,聚焦发力,才能较快见效。这里关键是找到与经济总量规模量级相当的领域,也就是挑出手上的好牌,然后一张张打出去。

  • 首先是激活市场红利和创新(工程师)红利。 我国人口红利衰减后,开始向市场红利、创新(工程师)红利转变。我国拥有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4亿中等收入群体,占全球富裕阶层人口25%。2020年消费市场规模预计达45万亿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消费品零售市场。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76.2%。



创新红利也在逐步释放。 我国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我国科技人力资源超过8000万人,工程师数量占全球1/4。2020年数字经济规模35.8万亿元,占GDP总量36.2%。2015-2019年,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0.4%,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15.1%,比其他行业增长快得多。过去这些年,美国在科技领域卡脖子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尖端领域确实度日如年,但也出现了不少积极的变化:如果说以前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卡脖子、国产替代、硬核科技、自主创新等主要停留在口头表达,如今已经转化为我们投资企业实实在在的商业模式、营业收入、利润,已经反映在企业财务报表上了。资本市场也快速响应,创新科技因此成为投资热点和主题,波澜壮阔,高潮迭起,蔚为大观。总书记讲,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战略机遇,我国要切实推进制度创新,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倡导科技创新。

  • 二是释放改革红利与资本红利。 我国拥有巨量国资和居民储蓄二座金矿:2019年全国国资总额564万亿元,权益112万亿元;居民储蓄约82万亿元,国民储蓄率45.84%。我国将国资国企改革放在中心地位,并以管资本为主全力推进,同时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就是要下一盘决胜未来的战略活棋,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和资本红利。



  • 三是聚焦市场主体。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行业集中度提高和规模经济效应凸显。先看企业集团,2019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79.10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79.8%;2020年世界500强,我国124家公司(含香港) 上榜,首次超过美国(121家),这些企业销售收入占全国GDP比重57.8%。再看上市公司,目前总数超过4100家,虽然只占全国企业总数万分之一,但利润总额相当于规上企业约五成。当前总市值达85万亿元,比较接近GDP总量。扩大到新三板挂牌企业,目前总数约8187家。从市场主体角度看,这些企业集团,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其实就是我国经济的主导力量,政策作用的方向应该努力释放这些市场主体的活力。



  • 四是激活区域经济。 从我国经济区域空间布局看,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上代表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堪称重要的经济增长极。2019年三大区域GDP总量52.54万亿元,占全国53%。可见,搞活了三大区域经济,就稳住了我国经济半壁江山。至于各大区域经济自身发展,同样要找准发力点。以长三角一体化为例,长三角区域(江浙皖沪)2019年GDP总量23.71万亿元,占全国23.9%。进一步看,长三角拥有上市公司数量1463家,占全国总数35%以上;长三角GDP总量中约有40-50%由园区经济创造。如此看来,上市公司和园区经济其实就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抓手。



总之,虽然当今世界拥有最多的变量,但我国则拥有最大的不变量,拥有最大的、持续向好的自变量。我国拿了一手好牌,把好牌打好,必将顺利闯关当前的经济大考,迎来新一轮繁荣。


明天的太阳从中国升起


密涅瓦的猫头鹰,只在黄昏时刻才会起飞。2020年疫情全球蔓延让我们穿越迷雾看清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原来世界如此不堪。当全球深陷疫情无法自拔,贫富分化日益加剧,2020年也让世界对中国从此刮目相看:我国打赢抗击新冠疫情、全面脱贫二大“攻坚战”,全年经济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如今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托马斯·弗里德曼将疫情作为人类社会新的历史分界线。帕拉格·康纳惊呼,21世纪的世界正在被亚洲化。不管大家是否相信,反正我是倾向于相信的。

首先看世界经济,非常明显的三大趋势就是经济的服务化、金融化、数字化。 经济服务化,不仅意味着制造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即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如今也意味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界限趋于模糊;经济金融化是经济金融深化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最直观的解读就是利润的源泉已经从产品市场转向资本市场,从产品价值转向企业价值。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在资本的推动下,一些创新企业持续多年亏损,公司估值却节节攀升;一些企业1块钱成本生产的产品却愿意5毛钱就卖出去,而且多年持之以恒,直到进入“无敌是多么寂寞”的境界。在座许多风险投资家,就是没少下注亏损企业的狩猎人。如果没有资本市场,没有经济金融化,这一切将很难发生。至于经济数字化,正在引领全新的大时代,已经不用赘述了。

再看我国经济。从前面的阐述可以看出,新的四大红利已经开始发力,市场红利、制度红利、资本红利、创新红利将是我国决胜未来的重要法宝。 14亿人口的大国经济有相当大的战略调整空间。我国发展过程中很多短板、问题,往往也是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机会、机遇,如内外经济结构失衡也带来结构优化和畅通双循环的空间,区域经济势能差正是产业梯度转移的路径和后发优势的发力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显然催生了乡村振兴、文旅产业、下沉市场等题材。

近来我国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倒逼高难度改革攻坚,向世界宣示我国改革开放的决心 ,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我们的门户、窗口既然已经打开,就不会关上,而且会开得更大。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持续扩容,已增加至21个,并建设海南全岛自贸区,可以看出我国开放进程持续提速,力度明显加大。2020年11月,我国达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12月达成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并明确表态希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这些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国企改革都会形成强力推动。开放环境有利于面向国际前沿,在参与全球竞争过程中加快创新资本形成。

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绝不是要关起门来自力更生搞发展,恰恰是要打通内循环中的痛点、难点、堵点,要以更加畅通的内循环来促进外循环。

明天的太阳已经从中国升起。我们预判,未来世界级经济圈、世界级大市场、世界级大产业、世界级大企业、世界级大资本都将在中国诞生。



创新资本形成的源头活水:挖掘二座金矿


前面谈到,资本红利方面,我国坐拥国资国企、居民储蓄两大金矿。应当看到,我国资本端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突出:资金相对充裕,但长期资本、权益资本、创新资本稀缺;国企资本金充足,但固化、老化、僵化、硬化,而民营企业资本金普遍脆弱。这正是改革的重点。 对比美国和日韩等亚洲国家,我国迫切需要构建高质量发展的长期资本和创新资本形成机制。其中的关键是挖掘这两座“金矿”,发力资本市场,加快储蓄向权益投资转化,攻坚国资国企改革,创造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资本红利。这是后疫情时期引领经济突围、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活棋。

我国应当推动资本端史诗级的供给侧结构性大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制度供给和安排,以管资本为主、以混合所有制为突破口改革国企,实现从管人、管事、管资产、管企业到管资本的根本转变,加快国企资本化进程,让它成为长期资本和创新资本的源头活水。 这样不仅国资国企改革的效率提升会显著带动GDP增长,而且远超国资权益总量的庞大金融资源、信贷资源也将得到释放,可以投放到其他经济成分中去。榜样就在我们身边,社保基金和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的成功运作给我们的启示非常深刻。全国国资资产收益率差不多在2-3%左右,但社保基金借助母基金和管资本的运作模式收益率显著提高,过去18年年化回报率平均达8.4%。社保基金运作了相当一部分国有股权,仅央企划转过来的国有股权累计就达1.1万亿元。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管理的大多是国有资本,运作也非常好,而且成为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守护神”。国企改革关键要思想破冰、理念创新。社保多年的运作经验表明,国有资本最适合做母基金、做LP,充其量做一些母基金的GP,并不适合做直接投资基金的GP。高科技、创新投资方面,国有企业靠颜值吃饭安安静静“坐收渔利”就可以了,完全不必直接冲进风险市场拼才华。今天在座这么多投资人,都是能征善战的千里马,国有资本应该做伯乐,让这些骏马风餐露宿、风雨兼程、南征北战。

就居民储蓄而言,以前转化为投资主要依赖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债性方式进行,是债性资本。改革的方向是转向金融机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并重,推动储蓄向权益投资转化,加快权益资本、长期资本、创新资本的形成和积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金融早实习  ·  2025央国企春招群
19 小时前
金融早实习  ·  ‌易方达基金‌2025校园招聘
昨天
国际金融报  ·  中概股,逆市大涨!
3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