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大会(The 7th Chinese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Computer Vision PRCV 2024)将于2024年10月18日-20日在乌鲁木齐举办。PRCV2024由中国自动化学会(CAA)、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和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联合主办,新疆大学承办,是国内顶级的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领域学术盛会,CCF C类会议。
1.竞赛目的与意义
1)竞赛的意义
红外小目标检测发展迅猛,瓶颈凸显,亟需新的增长引擎。
红外弱小目标检测技术应用广泛,在海洋资源保护、精确制导、无人驾驶、自然资源勘探等军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红外弱小目标检测领域发展迅猛,各科研团体在空基、陆基、天基等公开数据集上不断突破,争相夺得领域新高度。随着红外检测的迅猛发展,其瓶颈也逐渐凸显。以学术论文为导向的发展方向越来越难以满足重大应用需求,模型设计日趋复杂、跨域泛化适应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制约领域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限制了工程应用价值,领域发展亟需新的增长引擎。
红外弱小目标检测AI“大模型”呼之欲出、顺势而为。
近年来,随着以生成式聊天大模型ChatGPT和视觉分割一切模型SAM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的爆火,具备解决空天地一体化的广域红外弱小目标检测领域大模型呼之欲出。领域普遍认为,未来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大模型具备以下能力:1.多种观测视角下的一体化检测能力(如陆基、空基、天基);2.多种目标类型下的一体化检测能力(如点目标、斑目标、扩展目标);3.多种红外波段的一体化检测能力(如近红外、短波红外、长波红外);4.多种图像分辨率的一体化检测能力(如512×512、10000×10000);5.多种数据分布的泛化适应能力。
因此,我们组织
广域红外小目标检测挑战赛
,希望与国内各优势单位形成合力,进一步提升现有算法的性能极限和泛化适应能力,为后续空天一体化地大模型孵化和领域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2)竞赛的目的
通过本次挑战赛促进科研技术的交流研讨和应用推广。
借助高水平会议的宣发优势,吸引更多参研单位积极加入,促进红外小目标检测领域的科研交流和进步,加速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
通过本次挑战赛为探索“大模型”道路摸边探底。
优胜单位的技术报告、技术文档可以作为工业和学术领域内研究人员的重要参考依据,成为大模型发展领域的“试金石”,特别是在红外弱小目标检测大模型领域相关研究尚属空白的现阶段,多团队共同研发成果互相碰撞,取得相关应用和设计经验,意义重大。
2.任务设置
本次竞赛主要任务是对红外小目标图像进行分割,参赛队伍根据红外小目标图像特点自行设计相关的算法,利用主办方所给的红外小目标图像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最终以交并比(Intersection Over Union, IoU)、检测概率(Probability of Detection, Pd)和虚警概率(False Alarm, Fa)作为评价指标衡量参赛队伍算法模型性能。
3.赛事基本信息
红外小目标探测在海洋资源利用、高精度导航、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红外小目标检测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大多数方法集中在固定的图像分辨率、单一波长、有限的成像系统上。如何在各种成像系统(如陆基、空基和天基成像系统)下,实现多图像分辨率(256、512、1024、3200等)、多波长(如短波、近红外和长波)的广域检测仍然是一个挑战。我们希望这一挑战赛能够激发领域探索广域红外小目标检测中的问题,并最终推动实际应用的技术进步。
4.官方资料
比赛官网:https://wideirstd.github.io/
比赛用官方工具包:https://github.com/XinyiYing/BasicIRSTD
5.时间安排
6.赛事要求
1) 本次挑战赛面向全社会开放,个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等人员均可报名参赛。每位参赛者只能加入1支队伍,每支队伍最多不超过5人,指导老师不超过2人,每支队伍只能提交一种算法进行最终排名。
2) 不允许使用外部数据进行训练或预训练,不允许使用预训练模型。
7.奖项
8.联系我们
联系人:李淼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18163693464,17873571605
比赛交流微信群:
9. 赛事组织方
1) 指导委员会
李淼(国防科技大学)
赵健(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光电与智能研究院)
金磊(北京邮电大学)
肖超(国防科技大学)
凌强(国防科技大学)
林再平(国防科技大学)
2) 组织委员会
应昕怡(国防科技大学)
李若敬(国防科技大学)
李博扬(国防科技大学)
张鑫(国防科技大学)
石杨思(国防科技大学)
刘永贤(国防科技大学)
胡铭原(国防科技大学)
吴晨阳(国防科技大学)
张宇凯(国防科技大学)
韦晖(国防科技大学)
李淼(国防科技大学)
汤冬骊(国防科技大学)
3) 赞助商
长沙景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公众号后台回复“
数据集
”获取100+深度学习各方向资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