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美元拐点和欧元复苏之年,近一个阶段,全球金融市场的变化也恰恰佐证了笔者的判断。具体来看,一些新的变化如下:
第一,市场高估了美国经济复苏和特朗普新政预期
从经济层面观察,虽然美国经济仍增长保持着较高水平,但已被充分预期,相反,欧洲与日本的经济活跃度明显上升,是大大超出市场预期的。IMF在4月19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上调了多数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速预测,对欧元区、日本、英国今年预期经济增速分别上调了0.1、0.4、0.5个百分点,但唯独对美国预期维持2.3%不变,显示对美国经济前景并没有乐观情绪。
从政治情况来看,特朗普显然让美国政治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强。这不仅体现在其竞选宣言落空,信誓旦旦的政策目标屡屡碰壁,更体现在其政权的稳定性如今也遭到质疑。特朗普如今深陷政治丑闻,从“通俄门”到“窃听门”,从科米撤职事件到特朗普不得不面对妨碍司法的调查,特朗普上任短短4个月,便已经遭受到严重的执政危机,更多人甚至在考虑又一个“水门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如果特朗普完成四年任期都存在不确定性,那么早前对其新政抱有过高预期,特别是乐观的美元,显然会面临重创。
第二,欧洲经济与政治明显好于预期,利好欧元
正如笔者在文章《欧元复苏是否开始?》中提到的,作为占美元指数权重57.6%的欧元,近来已出现回升迹象。一方面,政治黑天鹅事件渐行渐远。马克龙战胜勒庞当选法国总统,默克尔担任主席的基民盟在德国北威州的地方议会选举中也击败在该州执政的社民党,为其在今年9月的大选增加胜算。法国、德国大选“黑天鹅”事件的可能性降低,有助于捍卫欧洲一体化成果。
另一方面,欧元区火车头德、法经济向好的态势更是显而易见。欧元区一季度季调后GDP季率终值为0.5%,GDP年率终值为1.7%,显示欧元区经济已经在复苏的轨道上。其中,德国的复苏更是非常强劲,德国政府上调2017年对德国经济增长预估从之前的1.4%上调至1.5%。而由于经济扩张超过劳动力增速,德国一季度职位空缺数创历史新高,突破100万个;德国2月工业生产较前月上升2.2%;ZEW经济景气指数和IFO经济景气指数的4月数据均接近2011年的历史最高值;制造业、出口均表现强劲等等。
此外,欧洲央行政策目标之一的通胀率也出现显著回升。4月欧元区CPI同比增长1.9%,核心CPI按年升1.2%,为近一年以来首次突破1%,创下46个月最高。与此同时,欧洲劳动力市场的各项指标也有所恢复,欧元区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失业率触及09年5月以来新低。在笔者看来,通胀与劳动力市场表现意味着欧央行退出QE的时间表有望提前。
第三,非美元货币的积极表现
除了欧元以外,日元在美元指数权重中位列第二位,占比为13.6%。当前,日本经济因强劲的出口和工业产出而明显反弹,日本第一季经济环比年率增幅2.2%为一年来最快增长,也是连续5个季度实现经济扩张,支持日元升值。IMF等国际机构与日本央行均上调了对日本经济前景的预判。有报道称,日本央行已在内部讨论,当非常规的货币刺激政策结束时可使用哪些工具及未来退出极宽松政策会有何种影响。
此外,新兴市场国家货币一改去年对美元走贬的态势,今年以来,墨西哥比索领涨9.7%,俄罗斯卢布升值7.2%。同时,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一季度升值1%,与中国经济企稳、货币政策收紧等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