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宝宝的家庭,这样灾难性的场景肯定遇到过。
细心的宝妈应该能发现,现在
市面上几乎所有的碗都是敞口的或者直壁的。
还不太掌握使用勺子技巧的宝宝,盛着饭从下往上,到碗口的时候勺子里面的
食物就会从碗边掉下来
。以至于酿成以上的灾难现场。
我现在墙裂推荐的这款辅食碗就能很完美避免这些坑!
额,你可能要说,没有见过这么直接推荐产品的。
没办法,就这么的傲娇!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看图你就明白了。
图释:右图儿童碗的胆壁内凹,这样饭不会掉到碗外面。
有没有很戳心了!
这就是这款辅食碗的
创新点之一
,他的创始人把
这种结构定义为窑箪内胆形态
结构,俗称为“
口小肚子大
”。
这里面可是有大学问的。
“肚子”大,内胆和水接触的面积会大,这样就更容易热也更容易冷,孩子在用勺子勺饭的时候因为“口小”,胆的内壁是向里的,这样饭就更容易跑到勺子里面。
作为一枚宝妈,我一直以为只有女性才能关注到这么细节的东西,让我大跌眼镜的是,这款产品的设计者竟然是一个纯爷们儿。
这就是这款辅食碗的设计者,他叫
颉荣
,曾经就职于苏泊尔,任小家电产品的研发项目经理,在电压力锅和饭煲行业深耕多年,后来离职自己做工厂,主要为苏泊尔、飞利浦、韩国福库(CUCKOO)等知名家电品牌商提供核心的专利零部件产品。
他也是一个2岁宝宝的爸爸,
这款辅食碗的灵感正是来自于他的宝宝
。
“孩子吃饭难这个问题我也遇上了。我家孩子吃饭很慢,一顿饭要吃很久。冬天气温低,饭菜一凉,孩子吃了可能会拉肚子,还容易伤到脾胃。而夏天辅食刚做出来又很烫,宝宝不能马上吃,大人用嘴吹着吃,甚至有时候唾沫都吹进了孩子的食物里。后来孩子的妈妈买了一款目前电商平台销售最好的儿童保温碗,其使用非常不便、也无法彻底清洁、且长时间使用发霉发臭。
我当时就把这个碗给摔坏了。
”
基于多年的产品研发经验,他从研发家电产品跨界到母婴产品,决定要解决上述问题,为自己的孩子和中国下一代的宝宝做一款不仅可以保温和降温,而且方便使用和清洗的产品。
创新容易,要把创新点落地就没那么容易了,其中一个就是
窑箪内胆的工艺问题
。这个产品的重点是窑箪内胆采用了钛材料和胀形工艺。大家都知道钛材料强度很高,具有抑菌的效果,与人体的亲和力也是金属中唯一最好的,常见的就是飞机和骨折后采用的金属材料。这是他们对比几种中材料之后的选择,是
首家采用钛材料作为婴儿餐具的厂商。
但是,
钛太贵
了
,单这个内胆成本就要30元。再加上钛的强度高,产品采用胀形工艺,
加工的难度更是难上加难
,产品的加工工序从之前的5道工序变到最后的10道工序,中途涉及到了3套模具的报废,首样交付从45天拖到了120天才完成。
另外,吉柏尼纯钛窑箪儿童保温碗还
首次采用可分离式内胆
,冬天加热水保温,夏天加冰保冷,餐后拆卸内胆清洗,再也不用担心餐碗注水口的大小是否合适,
碗底滋生细菌的问题了。
给下面两张图,自行体会下。
此外,这个保温碗可立上盖设计能
有效减少细菌传递
,外层全硅胶包裹,
防烫又舒适
,宝宝使用妈妈放心!
过程虽然不易,但是他们都做到了。
接着看视频,了解这个产品主要有哪些特点让我们心动了。
点击观看视频
颉荣对这款产品很有信心,在他看来虽然
目前有五项专利的保护
,但最担心的还是一些厂家的抄袭。不止于此,后续的创新肯定要把碗进行到底,并且会多元化拓展到电动和加热类的喂养器具,真正解决目前用户的使用痛点,从实用性、安全性,人机工程等各方面实现跨界性突破。
提到国内外竞品,颉荣认为国外的一些大品牌和国内一些做的早的品牌的确会给他们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但也有对策:如国外一些品牌我们就做细分的产品,不做大众化的产品来避开,等有机会再出竞品。国内现有品牌我们就要靠创新的产品厮杀;另外还有国内的一些品牌很多是OEM(代工)生产。
他们自有工厂生产,性价比也会是他们的杀手锏。
这样设计和质量都过硬,价格也不高的新国货儿童碗,
点击
阅读原文
,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