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游独立评论
每周1到2篇独立评论,解构历史与政治,做深度阅读者的好朋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哔哩哔哩  ·  纪录片首曝,《哪吒2》的幕后秘密 ·  17 小时前  
哔哩哔哩  ·  如何应对“致命”流感? ·  17 小时前  
哔哩哔哩  ·  全网1亿粉丝的毒舌大神,来B站了! ·  17 小时前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  ·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企业巡展——【2 ... ·  昨天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  ·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企业巡展——【2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北游独立评论

“傻逼共振论”非常有道理!但对你来说不够

北游独立评论  · 公众号  ·  · 2024-06-01 22:04

正文

北游独立评论 思辨 洞见

请把我【设为星标】  第一时间收到推送


你还需要追问两件事



这两天,某高中老师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原本是谈现在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曾想,其中的一段“傻逼共振论”火了。
这位高中老师是这么说的:
“现在网络主要问题,就是信息茧房太严重了,我一直有一个观点,信息茧房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容易引起傻逼共振,以前可能方圆十公里就一个傻逼,但是现在北京的傻逼,上海的傻逼,广州的傻逼,就可以在一起高山流水遇知音,共振出信息茧房,然后创造出更大的傻逼。”
你看,说得多好,有没有道理?太有道理了。
老读者都知道,我经常讽刺傻逼,也有过一些被人反复念叨的段子。
比如我常常纠正大家一个错觉,就是认为现在傻逼越来越多了,正常人却越来越少。
其实不对,真实情况 不是傻逼越来越多,而是傻逼学会了上网。
以前没有网络,远方的傻逼没有可能被你发现,而你身边的傻逼又没有机会暴露。你当然不会感觉到,傻逼原来这么多。
现在不同了,互联网和手机把世界拉平了,你不但可以天天在网上、手机上见识全世界最顶级的富豪的生活,你也可以瞬间发现一堆一堆的傻逼如潮水般涌来,让你目不暇接。
我们必须明白,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傻逼都占据人口多数,符合二八定律,傻逼并没有增加,只是以前傻逼没有被你看见而已。
和互联网时代不同,前互联网时代,大家的交流和沟通基本是面对面,人对人,效率没有现在这么高,也没有现在这么肆无忌惮,总要遵守点社交礼仪,给对方一点面子。
现在大家都隔着一个电子屏幕,完全无需节制,可以随性发挥,说得越有力,听者越过瘾,越是无脑煽情,越能一呼百应。
这可不就“傻逼共振”了吗?
这种现象带来的结果,就是傻逼部落化,傻逼在他们的平行宇宙里,不断的剔除异见者,不断的提纯,形成不容质疑的单一观念,傻逼部落的“真理”于是诞生。
这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在这些流程后,一个个新时代的“真理教”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对于“女拳教”来说,男人就是万恶之源,为欺压女人而生。
对于“爱国教”来说,洋人就是邪恶头子,就想把华人踩在脚下。
总之, 越偏激的言论,他们越上头,越偏执的行为,他们越兴奋 。他们是真的以为世界就是他们脑中的模样,他人的任何一点质疑都会被他们屏蔽,甚至围攻消灭。
他们听不进一点不同意见,对于显而易见的事实,那些跟他们“教义”相悖的事实,他们一律采取无视的态度,装作看不见,乃至形成生理性的排斥。
如这位高中老师所说,信息茧房被傻逼们共振出来,他们呆在信息茧房里高山流水遇知音,并依靠他们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在网上创造出比以前强上万倍的传播能力,不断吸引思维简单、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加入共振。
在“流量为王”的当下,这种力量几乎裹挟了一切,而我们眼睁睁的看着这些怪象,又能怎么办呢?
很简单,记住三条。
第一,不要想着改变他们,不要试图改变任何人的认知。
关于这一点,老朋友都知道,我不断在文章里告诉大家,面对傻逼,不要去说服,不要去辩论,只需要迅速远离,免受其害。

原因即不赘述了,不明白的,去看我之前的文章《 愚蠢是一种道德缺陷,是对正常智力的主动放弃 》,这篇文章在当时很火,估计不少人都看过,也顺带给新关注的朋友们推荐一下。
第二,要避免自己被流量裹挟,而是要学会与流量共舞。
什么意思呢? 如我前几天表达困惑的文章,不少朋友可能没看懂 ,我困惑的不是对流量的看法,如果我不在乎流量,我处理不好应然和实然的关系,我根本就不会搞自媒体。
自媒体的从业人员第一个要做的心理建设,就是要学会与流量共舞,既不排斥,也不被裹挟,而是借力发力,把流量当梯子,当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传递好的价值。
既要务实,不要天真,去盲目排斥有效的手段;也要超越,不要庸俗,忘记你真正的目的。
这个心理建设和对流量的认知,我早就想的明明白白,可以说比大多数同行都想的明白,非常自洽。
我的困惑不在于认知和心态,而在于策略的失效,也就是我在前两年行之有效的平衡策略,在今年突然不管用了,而且目前也没找到新的方法来完美解决。
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与今天的问题无关,按下不表。
总之,我们不要害怕傻逼造成的巨大流量,我们要想办法与流量共舞,利用流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如安·兰德所说,不要把世界让给你所鄙视的人。
第三,要对不同的意见保持开放的心态。
各位读者跟我不同,你们不是自媒体,没有媒体的kpi需求,所以你们不要跟我学,适合我的策略跟适合你们的策略完全不同。你们可以轻松很多,不需要妥协的部分也多得多,不要委屈自己,可以用非常调侃的心态来应对傻逼和流量,不像我,有工作上的顾虑和考量。
当然, 前段时间我也聊过,虽然我们具体策略可能不同,但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策略的核心本质都是相同的。
前几天看到天涯论坛关闭了,突然有些感慨,想起十几年前在各大论坛上,无数认知初开的中国人在激情讨论各种话题,那个畅快,我想论坛老人都感同身受,虽然大家也跟今天一样,抱怨有些话题不能碰、不能谈,但相对于今天的网络氛围,是完全不同的。
那是个认真讨论、认真辩论的年代,是个没有段子和烂梗的年代,是一个问题有深度,有广度,逻辑能够派的上用场的年代,那是个辩论能够带来愉悦感的年代,然而,那个年代早已远去。
留给我们的,是充满各种雷区和各种“正确语录”的斗兽场,大家不再关注话题本身,只关注身份、性别和肤色,网上见面的第一件事,是先把对方的标签贴上,然后用放大镜查找对方“三观不正确”的地方进行人身攻击,然后各种烂梗轮番造势,最终目的不是把话题聊透,辩论个输赢,而是一上来就想把天聊死,让对方从他眼前消失为目的,所以举报拉黑那是家常便饭,让话题终结那是常规操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