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企业何时扩张?来自职位发布的大规模证据
研究总结: 适时扩张对初创企业来说是一个关键挑战。本研究将“扩张”概念化为创业过程中获取和投入资源以实施核心业务理念并扩大客户基础的过程,探讨了过早扩张如何在降低模仿风险的同时增加承诺风险。由于初创企业通常在扩张时雇佣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我们提出可以通过初创企业首次发布这些职位的时间来实证衡量扩张的时机。利用一组职位发布数据,我们发现,早期扩张的企业更有可能失败,并且在成功退出方面没有明显的相反好处。进一步分析表明,早期扩张的承诺风险超过了减少模仿风险的收益。
管理总结: 近年来,一些通过早期扩张(通常被称为“闪电扩张”)取得成功的高增长初创企业(如Facebook和Uber)引起了学术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本研究基于大样本证据表明,早期扩张与更高的企业失败率正相关,尤其是对于平台公司。这些发现表明,尽管早期扩张有阻止竞争对手模仿的潜在好处,但它可能通过过早限制实验和过快承诺一个缺乏产品-市场契合的业务理念,抑制初创企业的表现。总之,我们的研究提醒初创企业,在找到产品-市场契合之前,不应优先考虑早期扩张,而应强调在扩张前花费足够时间进行实验的重要性。4o
Lee, S. (R.), & Kim, J. D. (2024). When do startups scale? Large-scale evidence from job posting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45(9), 1633–1669. https://doi.org/10.1002/smj.3596
站在科学的肩膀上
研究总结:
当今的创新依赖于过去的科学发现,但只有一部分企业研发直接建立在科学成果之上。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专利,探讨企业如何通过基于更接近科学的已有技术生成价值。
研究表明,专利价值与“距离科学”的远近成反比。
总体上,企业内部存在“科学溢价”,范围在5.0%到18.3%之间。
如果允许企业根据其相对优势选择不同的研发模式(即不控制企业固定效应时),我们发现“科学溢价”甚至更大:
直接基于科学文献的专利比相同技术领域内未直接基于科学的专利价值高出4.0%到42.3%。
管理总结:
基于科学研究可以让企业从其发明中获得更多价值。
通过分析美国专利及其与科学出版物的关联,本文描述了发明与科学文献“接近度”和上市公司估值(通过异常股市回报率衡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科学的专利比未直接基于科学的专利价值高出5.0%到18.3%。
如果考虑企业间研发策略的差异,这一溢价范围甚至扩大到4.0%到42.3%。
此外,研究还表明,对于拥有更多科学研发经验的企业,将科学见解融入研发的价值提升效益更大。
总体而言,结果强调了以科学为基础进行企业创新的竞争优势。
4o
Krieger, J. L., Schnitzer, M., & Watzinger, M. (2024).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scienc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45(9), 1670–1695. https://doi.org/10.1002/smj.3598
话语间的斗争:管理传统战略与开放战略话语的共存
研究总结:
“开放战略”是一种新的战略宏观话语,与传统战略话语有根本性区别。
本文通过一项国际金融公司的纵向深入案例研究,探讨了战略参与者如何处理这两种话语并存所带来的冲突。
研究发现,战略参与者通过实施“元话语实践”来调节两种战略话语的运用。
这些实践的执行受到权力的推动,并且权力也是其必要资源。
我们的研究对开放战略和组织与战略话语的文献作出了贡献。
管理总结:
近年来,战略过程逐渐向高层管理者以外的参与者开放,被称为“开放战略”。
这种新方法与传统战略制定方法有根本的不同:
传统战略强调排他性和保密性,而开放战略则强调包容性和透明性。
本研究考察了管理者如何应对这两种方法并存时产生的张力。
研究表明,管理者通过调节两种方法的应用场合和时机来解决这些张力。
此外,我们发现,切换不同的调节方式取决于参与者的权力和利益。
Langenmayr, T., Seidl, D., & Splitter, V. (2024). Interdiscursive struggles: Managing the co-existence of the conventional and open strategy discours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45(9), 1696–1730. https://doi.org/10.1002/smj.3599
数字平台上的注意力竞争:新闻媒体的案例
研究总结:
平台通常被认为能够帮助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通过扩大消费者基础和增加可见性来获益。
然而,这一逻辑依赖于平台匹配消费者偏好与产品特性的能力。
除了匹配机制外,我们提出平台还会引导消费者的注意力,这使得平台上的产品相互竞争。
我们认为,当产品特性在消费前无法被观察时,这种“注意力机制”尤为重要,并推测具有更大规模和更广泛范围的产品更能吸引注意力。
我们在新闻聚合平台的背景下验证了这一理论,突出了产品吸引注意力能力对评估平台参与收益的重要性。
管理总结:
通常认为小型企业通过加入平台扩展市场覆盖面和提升可见性可以获得最大收益。
然而,这只有在平台主要功能是匹配消费者偏好与产品特性时才成立。
我们提出,平台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注意力,使某些产品受益而其他产品受损。
尤其当产品特性在消费前无法被观察时,这种“注意力机制”至关重要。
在新闻聚合平台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规模较大、范围更广的报纸从平台中获益最多,而规模较小、内容集中的报纸在不被新闻聚合平台展示时表现更好。
Meyer, T., Kerkhof, A., Cennamo, C., & Kretschmer, T. (2024). Competing for attention on digital platforms: The case of news outlet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45(9), 1731–1790. https://doi.org/10.1002/smj.3600
从依赖关系中汲取学习并带回主平台:平台生态系统中互补者多归属的绩效影响
研究总结:
随着平台生态系统中互补者在创造价值方面的作用得到认可,战略研究开始探讨互补者之间的绩效差异。
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个生态系统内动态变化对绩效的影响。
本文进一步探索了跨越焦点生态系统之外的影响,特别是“多归属”现象。
我们认为,多归属至另一平台可以带来学习效益,尤其是在处理高度依赖性和与其他互补者相似性较高的情况下,从而提高互补者在主平台上的绩效。
通过分析2012年至2018年间开源软件平台的数据,我们找到了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并讨论了这一发现对平台生态系统、多归属和开源软件研究的启示。
管理总结:
先前的研究将多归属视为平台生态系统中互补者的重要战略。
然而,对于这种扩展对互补者在其主平台上表现的影响了解甚少。
本研究利用GitHub(全球最大的开源软件库)中的多个平台数据,探讨了这一问题。
研究发现,进行多归属的互补者在主平台上的表现有所改善,即使与在相同期间内属性相似但仍保持单归属的互补者相比,前者的表现也更为优异。
此研究结果强调了多归属作为平台生态系统中互补者绩效差异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的战略意义。
Polidoro, F. Jr., & Yang, W. (2024). Porting learning from interdependencies back home: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 multihoming for complementors in platform ecosystem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45(9), 1791–1821. https://doi.org/10.1002/smj.3601
管道式招聘对新员工人力资本与绩效的影响
研究总结:
重复从同一外部来源组织招聘员工的“管道式招聘”是一种常见的招聘策略。
然而,管道式招聘是否能提升新进人力资本质量或绩效的实证证据有限。
我们认为,在合作性较强的来源组织和招聘组织之间,管道招聘能减少劳动力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吸引具备更高入职前人力资本的个体,并且这些人的入职后表现往往超出预期。
我们以竞争激烈的美国大学橄榄球招聘为背景,测试并支持了这些假设。
同时,我们探讨了关键的边界条件,如不连续性、地理邻近性和要素市场竞争,揭示了信息优势在不同条件下的显著性差异。
管理总结:
企业经常通过“管道式招聘”从同一来源(如大学或供应合作伙伴)反复招聘新员工。
尽管这种做法很普遍,但我们对其是否能帮助招聘到更有能力的员工的证据并不充分。
通过分析美国大学橄榄球的丰富数据,我们发现,通过管道成功招聘的球员在加入球队前被评为更有潜力,并且在其大学生涯中的表现优于从单一来源加入的球员,即使其潜力相同。
我们认为,这种优势来源于招聘组织、校友和潜在员工之间的信息流。
当这些信息流变得不那么独占、更加中断或冗余时,我们发现管道式招聘的典型优势有所减弱。
Brymer, R., Paraskevas, J.-P., Josefy, M., & Ellram, L. (2024). Pipeline hiring's effects on the human capital and performance of new recruit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45(9), 1822–1850. https://doi.org/10.1002/smj.3605
强调积极?面对高期望风险的战略性负面表述
研究总结:
以往的组织印象管理(OIM)研究主要关注如何以积极的方式突出企业形象,而我们则探讨了CEO如何通过“战略性负面表述”来管理外界预期。
基于OIM的心理学根源,我们预测尽管CEO面临“保持积极”的压力,但当他们感知到利益相关者有动机提升期望并具备这样做的机会时,CEO会战略性地使用负面表述来抵消预期的上升。
我们对370家上市公司(2008-2019年)进行的7330次季度收益电话会议的分析表明,当出现积极的重大收益意外(动机)和新的财政年度(机会)时,CEO在准备的讲话中表现出更多的负面情绪。
我们阐述了战略性负面表述的广泛适用性,这揭示了OIM现象的“另一面”。
管理总结:
与普遍认为CEO通常通过“积极美化”公司状况来影响利益相关者的观点相反,我们研究了CEO如何战略性地利用负面表述来应对利益相关者的乐观情绪。
当CEO感知到预期有可能迅速上升时,他们会采取这种策略。
我们认为,正面的消息构成了“动机”,而反思的机会提供了“契机”,这两者共同可能导致预期的提升。
在对370家公司的7330次季度收益电话会议的分析中,我们发现(1)正面的收益意外和(2)新的财政年度,促使CEO摆脱其通常的积极言辞,转而在收益电话会议中采用战略性的负面表述,以降低利益相关者的预期。
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这一观点,并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Parker, O. N., Short, C. E., Titus, V. K., Gong, K., & Nahm, P. I. (2024). Accentuate the positive? Strategic negativity amid the hazard of high expectation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45(9), 1851–1874. https://doi.org/10.1002/smj.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