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铅笔道
铅笔道是不说谎的创投媒体,专注于原创真实报道,不卖广告、不卖软文、不卖培训、不做FA,报道对象主要为B轮融资前的早期创业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铅笔道

获Pre-A轮融资 他挑100险种为百万用户定制组合 一季度保费1千万

铅笔道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5-23 09:0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大象保险创始人杨喆,平时滴酒不沾;至于酒量嘛, 我可是个山东人


| 铅笔道 记者 石晗旭


导语


去年年初到国庆,杨喆正经历一场漫长的阵痛。


2015 12 月,杨喆上线大象保险 App 及公众号,向用户推荐、销售团队 精选 的保险。 然而团队想当然挑选的产品并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用户不买账,保费规模不可观,资本也就不会进入。


阿里出身的杨喆便从大数据技术本身寻找更适合的方向,避免人工主观判断对用户选择和决策的干预。 去年 9 月,为用户画像、并做出相应组合保险方案推荐的尝试后,团队的阵痛渐得缓解。


截至目前,大象保险共拥有 100 多万用户 (包括 App 、微信公众号等) ,平台已完成系统对接的保险公司共30 余家, 去年全年发生保费 1000 万元,今年一季度销量已与这个数字持平。


未来,杨喆计划将大数据技术与保险结合得更紧密。 至于如何杀出互联网保险的竞争重围,他坦言需要时间锐化自己的核心能力。



: 杨喆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圈外人”入局互联网保险


杨喆曾在阿里巴巴做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各个垂直领域行业的客户。 早期接触到的阿里小贷等客户,无意间为杨喆开启了互联网金融的大门。


渐感互联网金融应用场景多、发展机会大, 2011 年,杨喆走进北航就读 MBA 彼时,他的导师是保险方向的专家。杨喆跟着他做的课题都是互联网金融及保险的研究和案例。


回忆小时候,母亲在中国人寿工作的种种景象,杨喆看到了利用互联网改善保险行业的机会。 在他看来,国内百姓对于保险的偏见完全是因为传统的销售和服务模式,保险的本质并没有问题。


保险在西方国家是金融版块的三大支柱之一,约占资产总额 40% ;我国政府近年来对商业保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都说明保险本身是一个很好的金融产品。 杨喆认为,保险中销售与服务各环节的不成熟,正好给了互联网渗透其中的可乘之机。


杨喆与保险圈的人探讨互联网保险创新的方向时, 大家都觉得还挺好 他心中就此播下了创业的种子。


时间流逝,激起了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朵朵浪花。 眼看着身边的人将数以万计的钱投入余额宝, 都敢买年化百分之二十几的理财产品 ,杨喆认为老百姓在线享受虚拟类金融商品的意识已经增强。


此外,一个人从出门乘车到用餐、购物等各式交互体验,都已经可以通过一部手机完成。 生活场景向移动端的转移让杨喆感到了移动技术的成熟,包括第三方支付技术等。


百姓意识增强、技术能力提升,杨喆心中的种子也随之发芽。 但真正开花的一刹那,源于保险公司IT 化程度的提升。


几年前,慧择、中民在做保险电商的时候,好多保险公司根本不支持线上出单,它们的核心系统也不支持我们做弹性的产品创新。 但现在,大部分保险公司,尤其是创新型的保险公司,可以支持快速迭代、敏捷开发式的互联网创新模式。


虽已有先驱陆续 触网 ,但杨喆认为保险人做互联网融合有太多不足;而 圈外人 鲜少涉足。 2015 8 月,杨喆停止观望,筹备起大象保险。

无视保费规模


创业之初,杨喆的导师为他引荐了一些保险人。 传统领域总想找点所谓的互联网专家,分享技术什么的。


一来二去,杨喆接触到了世纪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的人。 对方早在 2013 年做过产品互联网化的尝试,结果网站亏得血本无归。


听到杨喆的创业设想后,对方看中他的互联网基因,决定投资。 10 月,大象保险完成 2000 万元天使轮融资。


当月,杨喆正式注册公司,组建团队。 团队成员完全来自互联网行业,这在他看来是优势, 我们要发挥之前的经验,包括底层数据的搭建、运营等


然而当时,杨喆只知道一件事:数据很重要。 至于具体的产品方向,他并没有清晰的规划。 我认为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在发展过程中随着深入了解业务逐步锐化出来的。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需要时间,杨喆决定从营销层面切入,做内容为导向的产品营销。 他计划以有趣甚至绘制卡通形象的方式描绘保险内容,重点推荐精品保险,使之更贴近用户, 而非给他好多保险让他自己盲目选择


为此,杨喆着手跟保险公司 死磕 除了杨喆导师及世纪保险经纪公司介绍的资源外,团队广撒网,在网上搜保险公司的电话,一遍一遍拨号、游说。


杨喆则奔波于金融街, 北京的保险公司相对多,一个金融街就能跑好多家 。初期,团队只能从中小型保险公司开始 攻坚


前后跑了 30 多家保险公司,不乏要求杨喆承诺保费规模者,也有人要求其排队, 这个我们也可以理解,因为保险公司的 IT 系统对接资源很紧张


幸运的是,大象保险最终争取到了其中的 60% 我们共同做好长时间艰苦奋斗的准备 。合作者中包括陕西平安分公司。


合作对象敲定后,团队内部讨论,并向专家咨询上线的险种。 专家建议互联网保险应是碎片化的、场景化的模式。杨喆便基于此选择保险内容,集中于意外险、短期健康险。


同时,开发工作也接近尾声。 2015 12 月,大象保险正式上线,包括 App 、微信公众号。 首批销售险种 10 余个。


大象保险 App 界面


上线后,团队通过与互联网垂直领域伙伴内容互补推广。 他缺提供保险的能力,我们则需要增强我们的曝光和影响力。 去年春节前的一次免费体验保险活动也为平台带来了几万用户。


提及获客成本,杨喆十分自豪: 单个订单用户获客成本一直没有超过 150 元,每个月投放成本不会超过 30 万元。

运用大数据营销获Pre-A轮融资


然而,上线的喜悦很快被阵痛替代。 去年年初起,平台上保险内容创新相对停滞。互联网与保险融合并不顺利,这让杨喆终日面带愁容。


反思之下,杨喆认为自己始终与保险行业专家理念不同,选择产品也有差异。 专家只想要爆款,但攻下这些爆款往往需要团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真正攻下来,时间耽误了不说,用户却未必需要,因为 爆款是站在公司营销的角度定义的


平台险种既然是团队想当然的产品,用户需求不能被满足,保额自然不好看 ;保额难看,资本也不会进入。


杨喆只得忍着阵痛摸索方向。 他决定回归保险的本质,用技术手段更大程度替代主观的人工判断,避免对用户选择、决策的干预,以助其解决风险保障问题。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被团队提上议程。


去年 9 月,团队做出了首次尝试 —— 上线 “912 项目 团队依据数据为用户画像,按其基本属性、成长性、风险性等分为四类人群。针对四类人群,团队打包多家保险公司的优势产品给出组合方案。活动持续一周,平台上成交了十几单,平均客单价 2000 多元。


这个项目对杨喆的下一步动作给出了启示: 用户愿意接受在线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且此种方式可以较客观地覆盖他的风险保障问题。


此后,平台数据渐渐好转。 12 月,项目获得天津天士力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的 Pre-A 轮融资。


截至目前,大象保险共拥有 100 多万用户(包括 App 、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已完成系统对接的保险公司共 30 余家; 同时存在于平台的险种 100 多款,累计已更新 1000 款保险。去年全年,平台发生保费 1000 万元,今年一季度销量已接近这个水平。


接下来,杨喆计划在自动化核保外,完成在线理赔的功能, 这需要我们利用大数据在上千维度给用户贴标签,以完善风控


而流计算用户保险需求的动态变化,则是他的下一个目标; 这也是未来大象保险做到精准营销的基础。


编辑 付文学 校对

阅读完莫急走
我是本文作者石晗旭,立志做消费升级、内容电商界的王语嫣,相关行业创业者求报道,咱们微信聊聊:shx0427。(加好友请注明公司、职位、事由哦)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点击“ 阅读原文 ”,订阅节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