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速、便捷、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交通体系正在重塑我国的交通出行方式和城镇空间网络,小城镇如何积极参与其中,分享现代交通体系建设带来的红利?
按接入方式来划分,可以将小城镇区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直接接入的小城镇。考虑到产业拉动和投资成本等因素,这一轮高铁或城际铁路站点建设普遍远离中心城区,部分直接选址在小城镇。典型的如宜兴高铁站设在丁蜀镇,京张高铁设有东花园站等。高速公路在小城镇周边设有出入口则更为普遍,我国各大城市高速公路建设普遍采用“环城+放射”的路网组织模式,很多城郊小城镇均可便捷地进入高速公路体系。第二种情况是间接接入,即小城镇与现代交通网络存在一定的距离,需要通过其他交通方式接驳。因高铁、高速建设以服务大中城市为主,在远离大中城市的偏远地区,基本上只有县城能够获得接入现代交通网络的机会。小城镇必须通过位于县城周边的交通枢纽周转,才能进入高速交通网络。
归纳起来,第一种情况(直接接入)主要存在于大中城市周边的小城镇,而第二种情况(间接接入)则普遍存在于远离大中城市的小城镇。交通条件的差异,人为地改变了小城镇发展的外部环境。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在水路交通向陆路交通转变的过程中,一大批位于水路交通沿线的小城镇走向衰落。同样可以预料,在低速交通方式向高速交通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如不及时调整,又一批小城镇将丧失原有发展优势。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个小城镇都需要认真思考自身发展与现代交通网络建设的关系,重新优化发展定位。
高速交通网络是把双刃剑,接入高速交通网络在带来外部人流、物流汇聚的同时,也将加快本地人流、物流向外流动的速度。比照城市体系的演变,在高速交通网络作用下,各类要素更快速地向高等级城市流动,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趋于拉大而不是缩小。同样,小城镇也将同时面临高速交通网络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对于能够直接接入的小城镇,一定要结合区域和城市发展环境做好“快的文章”,抢抓城市新型产业发展和功能结构调整的契机,积极融入新的经济和产业体系,实现小城镇跨越式发展。对于只能间接接入的小城镇,要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做好“慢的文章”,走好“美丽村镇”的差异化发展路径。优美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特色化田园乡村将是这类小城镇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
我们希望研究人员能够围绕这一话题,深入开展理论和实证研究,为我国小城镇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本刊执行主编:王明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