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马红漫
著名财经主持人、独立财经观察员马红漫博士的自媒体平台,每天十分钟解读财经热点,让你看透财经本质,助你实现财务自由。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马红漫

从大哥大到智能机,还记得你的第一部手机吗?

财经马红漫  · 公众号  ·  · 2018-12-12 09:20

正文

来源:本文转载自凤凰网财经(I D:finance_ifeng)

来源:北京日 报,记者:张力,综合猫儿胡同(作者:张硕),部分图片来自北京日报资料库、北晚新视觉网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正在国家博物馆举行,就像乘上了一台时光穿梭机,40年来的沧海桑田,尽收眼底。在主题为“历史巨变”的展区,一组独特的陈列吸引了许多参观者驻足感慨。 只见展柜里,砖头一样的“大哥大”、身材娇小的“小灵通”、诺基亚按键手机、摩托罗拉触屏手机依次排开,就像一幅全景图,将4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浓缩其间。




01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会儿,别说手机了,普通人家里连电话都没有!”一位特地来观展的李阿姨告诉记者,“ 想打电话得找公用电话,想打长途就得去邮电局,不仅得排老长的队,还可能说着说着就掉线了,那又得重新等线路接通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私人电话还不普及,为了和远方的朋友、亲人联系,大家只得去电话局打长途电话,这是工作人员正在为准备打电话的人服务。

张风/北晚新视觉供图


当时,正在《北京日报》担任美术编辑的著名漫画家李滨声,还绘制了一幅名为《愚公新课》的讽刺漫画,反映的就是北京46局电话打不通的现实。


李滨声创作的漫画《愚公新课》/北京晚报图


为了解决通讯难题,比手机更早流行起来的是公用电话亭和BP机。

1986年, 北京开通了第一家寻呼台126台 。BP机一响,人们就迫不及待地直奔公用电话亭。不少人至今还记得北京寻呼台当年那个名句:声声百斯特,遥遥两心知。


BP机

排队打公共电话



02



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电话还远未普及的年代,未来被称为“手机”的移动电话已经开始筹备了。


北京市无线通信局从1984年便已经开始筹划建立移动电话网络,其间经历过大约两次试运行,安装、调试设备、演示效果都不错。


直到1988年3月10日,北京公众移动电话网才开始试运行并受理业务。北京共开设五个基站,其中四个位于郊区,市内一处位于东单电话局楼上。


1988年的东单电话局/北京日报资料图

1988年3月10日北京晚报的一条消息,《公众电话网今起试运行》, 标志着北京开始迈入手机时代。



开通之初,工程师在东单楼顶基站天线旁测试效果。


不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市内唯一的这处基站总共只有45条信道,也就是说,最能多有45个大哥大用户同时打电话,再多的话就会因网络繁忙无法接通。


移动电话网出现后,手机的鼻祖“大哥大”也随之出现了。1987年,摩托罗拉公司推出了一款像砖头一样大小的手机,学名叫800兆移动电话,民间称其为“大哥大”。这东西个头不小,十分有分量。


它的出现,让随时随地接打电话成为了现实。当时还有句广告词叫做:“手持大哥大,走遍天下都不怕。


1992年《北京日报》上的大哥大广告


“大哥大可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一台售价高达数万,普通工薪阶层不吃不喝三五年才买得起。”伟大的变革展上,一位参观者林先生回忆。

林先生说,自己曾花了3万元购得过一部“大哥大”,还专门在机身上增加了电池,好让“大哥大”显得更加威武。手持“大哥大”,腰别BP机,在熙攘的人群中长长地喊一声“喂——”,霎时引来一片艳羡的目光…… 他感慨道:“别提多气派!”

不过,“大哥大”也有不少缺点。“除了打电话干不了别的,而且续航能力很弱,那么一大块电池,只能通话半小时,打久了还会发热。”林先生说。

用大哥大打电话/北晚新视觉供图


买大哥大、申请入移动网在当时风靡成什么样?直到今天,现任北京移动采购部资深经理的张明禄还记得当时的场景。


1988年,位于闹市口西侧路北、现长话大楼东南角的北京移动复兴门营业厅对外营业,独家经营大哥大,一年以后,北京市民就开始在营业厅排队买大哥大,最长的要排上半年。


“当年的一部大哥大可贵啊,3万元一台,每月还有通讯费和频率使用费。可即便这么贵,拿着钱还买不着。”张明禄记得,“木板房改造的营业厅里,大家拎着大包小包的现金过来交钱,交完钱填一张申请单,‘跑单子’的工作人员再拿着申请单送去通讯机房,过两天才能开通。”


“我们当年的工资水平,哪里买得起大哥大。”张明禄笑着说,每次因工作需要拿着大哥大去坐公共汽车,他都很紧张,既怕把大哥大弄丢了,又怕铃声突然响起惹得一车人侧目,“用得起大哥大的人,谁还坐公共汽车呢?”



03



1995年, 第二代移动电话网络也投入了运营,即gsm网络,“大哥大”一词也从逐渐变为模拟移动电话的代称,同时“手机”一词兴起。这一年,北京增加了8万移动用户。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体格笨重、价格昂贵的“大哥大”,开始被更加便携、低廉的手机取代。



2005年5月17日,营业员在展示一款实现机卡分离的小灵通手机和一张小灵通SIM卡。


手机技术也日新月异,从按键手机到触屏手机,从黑白屏到彩色屏,通讯业的发展像被按下了快进键。


截至2018年10月末,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15.5亿户,手机网民达7.8亿,位居全球第一。

如今,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40年光阴荏苒,


从电话、BP机、大哥大再到手机,


通讯工具的进步,


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


也见证了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还记得您用过的第一个手机吗?


这里带您回忆一下



模拟时代



摩托罗拉产品几乎一统天下,此外还有爱立信、oki等品牌,只有少数人拥有手机。

摩托罗拉8500


最经典的“大哥大”,就是后来电视剧中常见的,某经理大款走进饭馆,往桌子上气派地一戳,然后才放下手包开始点菜的那个机型。



摩托罗拉9900


小巧型“大哥大”,有效地减少了机身体积,已经颇具“手机”的雏形。




数字时代



1995年,第二代移动互联网(GSM)投入使用,进入“2G时代”,“手机”一词开始取代“大哥大”。诺基亚、摩托罗拉成为市场的主流品牌。后期,小灵通也短暂流行过,但普及度不及手机。

诺基亚5110


国内数字手机普及早期,保有量较大的产品之一。



诺基亚3310


诺基亚3310于2000年上市,在2005年停产,据统计,全球共卖出1.26亿台,当时被称为全世界最畅销的机器。因百摔不烂的质量闻名。



摩托罗拉StarTAC 328c


著名的“掌中宝”,世界上第一部翻盖手机,与当时的直板功能机相比,更加便携,这一发明使折叠式手机风行一时。



摩托罗拉d160


摩托罗拉的低端产品线,1998年售价998元。国内市场上第一款低于千元的手机。



阿尔卡特ot715


阿尔卡特也是最早进入国内的品牌之一,但普及度不如摩托罗拉、诺基亚。这款机型配了一个外置键盘,专门用于发短信,此时正值国内短信大流行时期。


索爱t102

索尼与爱立信合作品牌,外型清新、价格较低,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随着数字手机的发展,彩屏机逐渐取代黑白屏成为主流,彩信、彩铃等业务也蓬勃发展起来。


三星t108

经典彩屏手机,有摄像头,翻盖外还有小屏幕,可以方便查看时间,来电显示,是一款经典产品。



诺基亚7600

由于彩屏能提供更多的显示功能,诺基亚推出了方便用户进行娱乐、游戏的手机,比如这款造型奇特的7600,屏幕更大,便于双手操作。



摩托罗拉v70

步入千禧年,手机的设计也从过去傻大粗的砖头变得越来越精致,这款2002年推出的V70,拥有侧旋、彩屏等功能,拥有一台是时髦的象征。



摩托罗拉v3

2004年推出,凭借着“刀锋”般超薄的机身设计,一举成为当时翻盖手机的标杆级作品,地位一点也不亚于现在的iPhone。



夏普9020c

旋转翻盖屏的设计,独树一帜。



索爱t68

索爱量产的第一款彩屏机,可外接一个摄像头。



前智能时代



塞班、黑莓、windows-mobile系统并行,手机初显智能机特点,可以浏览一些网站、收发邮件。


诺基亚765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