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复盘,关于我过去两年折腾过的人生,给同样不安分想跳出安逸的生活做一番事业的同学们一些借鉴。
我身份证上的生日是1989年8月14日,所以我在2019年8月15日从一家有点安稳的新媒体公司离职,开始了下海折腾的创业人生。
三十岁嘛,应该还有机会做点事。
几个有些思考的问题:
1.如何看待「钱」?
2.为什么搞事?
3.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
先 谈 钱
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是否对自己的价值有清晰的认知?
总会有一些人一直坚持“做改变世界事情”的纯真,但大部分人会慢慢被抹去棱角,只考虑一个问题:钱。
钱是最基本的公允价值,是证明你自己、你的团队、你和你团队在做的事情的最可靠的衡量标准。这里的价值衡量,不只是简单“定价1元还是100元”的问题,而是你是否产出了可以用钱来衡量的价值。也就是说,有没有人愿意用钱来和你合作。
这是我在过去两年面临的最大挑战:能不能张开嘴与合伙人或者客户谈钱,敢不敢报出一个“价格”。
我完全不记得我第一份工作跟面试官谈薪资的过程,我甚至猜测我都没谈薪资就入职了。后来有一天我发现“211硕士毕业生一个月只有4500元收入”是件很傻13的事情,我直接就离职了。
然后我去了一家一个月给我7000块钱的公司,这家公司很好,没多久薪资就给我翻了接近三倍,让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后来我发现在我一个月只有4500收入的时候一起玩的朋友都过上了更“
富足
”的生活,我就又萌生了搞点其他事情的想法。
再后来我做了一段时间没有薪资的联合创始人,随便谈了一下收入的联合创始人和只有基本生活费的联合创始人。
确实做了一些事情、长了不少见识、交了很多有钱人朋友,但是自己的口袋越来越瘪。
我因此得出的复盘是:没有把“
钱
”当回事。
几个表现:
1.不知道自己用钱来衡量的价值是多少(比如个人薪资或其他回报)
2.没有在关键环节“光明磊落”的给出关于自己的报价(谈薪资、谈分成)
3.没有阶段性的回收与自己付出等价的回报(活干的漂亮但是没赚到钱)
4.给一些没法定价的东西过高的价值评定(比如人脉关系、掌握的资讯信息)
如果你也有相似的经历或者做事方式,劝你好好打工,尤其是自己作为非项目发起人或者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参与创业项目时。
再 说 事
然后问清自己一个问题:跳出“打工人”身份去做一番自己的事,目的是什么?
下海创业一般有两个导火索:“
上班耽误赚钱
”和“不喜欢上班”。因为前者而下海的大部分都做出了不错的业绩,大部分失败者都是后者。
“不喜欢上班”有很多原因,而选择了创业的同学大都因为“公司决策太慢”、“老板落后于行业了战略方向不对”、“个人价值在公司得不到认可”。过来人告诉你,因为这些原因离职创业的人,大部分都会在自己的公司遇到一样的问题,只是这些问题上升了一个维度。
除了导火索,下海可能还存在以下几种刺激情况:
1.被某个激情满满朋友的话术和富有自信的憧憬打动;
2.迸发了一个“这事这么牛逼竟然没人干”的想法;
3.看到别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日进斗金的分享;
4.结识了一个富有资源的朋友觉得可以依靠对方赚到大钱;
5.通过公司资源接到了几次可以赚钱的私单。
如果你命中了以上任意一点,我要郑重的劝你三思,不要动辄All in、梭哈。
假设你绕过以上的坑,那么我建议你把以下几个问题想清楚后再动手:
1.与商业模式相关的每个环节,你是否都有100%参与执行的经历或者可以找到一个确信能hold住他们的合伙人?举个简单例子,假设你规划了一套通过私域变现的商业模式,确定你自己通过社群的运营赚到过哪怕100块钱(注意,一定是要通过“运营”赚到钱,而不是简单在群里收了个款)。
2.有没有最少1个愿意为你假定成立的商业模式投资大于50万的人?或者你是否了解出资人愿意出钱的根本动机?假设你要做的是一个需要旷日持久战的“长期主义”创业项目,你至少要能列出10个你能直接联系到的VC、FA或者正在创业的朋友名单,如果这件事对你来说很费劲……
3.你是否有管理大于5个人团队的经验,或者你是否能够合理的评估他人价值并管理他们为你产出价值?更简单的说,当你想招一个人的时候,能否列出他每天的日常工作、阶段性产出?创业不是一个人的孤单,你有没有能力让它变成一群人的狂欢?
4.至少分别列出5个你商业模式的上下游团队/公司,至少列出3个你的竞争对手。如果不能的话,反思一下自己是天选之人,想到了一个绝无仅有的创业点子么?
5.一句话说清楚你要做的业务,你的朋友都能听懂那种。
如果以上5点,有任何一点给你带来了积极性方面的打击,你又需要冷静一下了。
看 自 己
那么,最后观察一下自己:是否适合做一个创业者?
你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念么,也就是“死磕精神”?不要高估自己,回忆一下自己走过的人生,有没有为了达成某件事死皮赖脸过?有没有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让自己成为自己讨厌的人?有没有身处绝境但依然咬紧牙关就算输了也要坚持到最后的经历?
-
如果你是个擅长与自己和解的人,那创业八成与你无关;
-
如果你很少在意自己的利益,经常“孔融让梨”,那创业八成与你无关;
-
如果你不善谈判,不能巧妙的左右他人的思想,那创业八成也与你无关;
-
如果你思虑繁多,浑身是包袱,不爱担责不敢拍板,那创业九成与你无关。
除了性格方面,创业更是一个拼体能的行当。我所认识的创业者们,各个都精神满满。
所以到这里我才开始切题:人过三十,消停一点。
三十岁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坎,一方面大部分人到这个年纪都建立了家庭,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胆量冲出去闯;另一方面,日渐衰落的身体状态可能并不支持你的疯狂。
我来列举几个来自身体状态方面的表现,自查一下:
-
不管熬夜到几点,也并不能一觉睡到中午了,而是6点半会自然醒;
-
做方案的时候困得要死,但是躺到床上还能刷2小时手机;
-
没来由的牙龈上火,没来由的就又好了;
-
不管抽不抽烟,嗓子里总是有一些小痰,吐不出来那种;
-
吃啥玩儿都得配点凉爽刺激的饮料,纯苏打水都行;
-
肚子吸不进去了;
-
少有“一泻千里”的畅快了;
-
一觉醒来,脸上的油跟十年前网吧通宵一宿以后的感觉一样;
-
反应迟钝,high不起来了,咋都行。
我过去半年一直在围绕「健康」做一些事情,这是几乎在所有职场人中都有表现的常态,我们认为这种状态是可以通过“健康干预”做调节的。
我并不是告诉你健康行业是个很好的创业机会,因为健康干预这件事需要非常细节落地的私域运营方案。
我是想借此机会帮朋友做个广告!!
在我过去两年创业历程中,和这个朋友共事的那一段是最满意的,也是我比较羡慕的创业状态:一个大厂出来的创业者,两条腿跑了半个中国去找产品原产地;一个刚起步的小团队,被某千万公众号大号同行恶意投诉选择硬钢而不是认怂;一个夫妻创业的小店,创投圈都有大佬愿意一直陪跑塞钱。
他们最近出了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