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吴晓波频道
“吴晓波频道”是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内容发布的自媒体,涵盖视频、专栏和测试。视频部分与爱奇艺合作,每周四推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凤凰网财经  ·  李彦宏回应DeepSeek大火:创新无法被计划 ·  10 小时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华为回归之路:跨越“三重门” 手机国内登顶 ·  16 小时前  
经济参考报  ·  “银发专列”来了!我国将增开老年人旅游列车 ·  18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吴晓波频道

女神请我一起看画展,我要怎么样才能谈笑风生 | M周刊

吴晓波频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16-10-17 07:11

正文


点击上图,成为会员
每天半元钱,听吴晓波说世界万千



文/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英国人曾提出过这样一个指数——“梵高指数”。


在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都出现过这个有趣的现象, 即当某国市场上梵高突然成为一个火爆IP时,通常就是这个国家中产阶级大规模崛起之时。


而在过去两年里,北上深已经出现各种各样形态的梵高展览,上半年北京甚至有三个大型的梵高展览同时进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艺术的魅力与价值。

小巴为了接受艺术熏陶, 也去逛过 一次美术馆 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西方经典艺术, 小巴心里想的是: “哇,这幅画好棒但我说不出来哪里棒!” “这是啥,我也能画。” “这几根线条居然价值连城!”






学会欣赏名画是一种重要的艺术修养 小到与朋友结伴观赏,大到与合作伙伴约见洽谈,对于名画有一定的见地和理解能力,一定会为你的形象大大加分。再也不怕和女神一起看画展时,看不懂名画的尴尬了。那么,没有美术基础和艺术鉴赏经验的我们如何欣赏名画呢?

本期M周刊,小巴教你 如何用正确姿势欣赏欧洲名画。


No.1
欧洲画美术史简要



对于一幅画来说,能欣赏出画作本身用到的技法是一个重点,但更重要的是弄懂画背后的故事,所以在这里先简单地捋一下 欧洲画的美术史 ,请叫我红领巾·雷锋·巴。


宗教



欧洲美术史要从中世纪开始说起,长达1000多年,是基督教统治的年代, 当时的艺术是为了传教而存在的宗教画, 讲的都是耶稣和他的小伙伴们不得不说的故事。想看懂这些画,不妨先去读一读圣经。


人性



14世纪-16世纪,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中产阶级开始有钱去摆脱基督教的绝对控制了, 贵族、宗教和皇室并行。当时的画以 宗教画、资本家们的肖像画、神话故事画 为主。

神话故事画讲的就是以“ play boy 宙斯为首的那些神、神N代之间的各种奇葩故事。所以要欣赏这类画,先要对神话故事有了解。


这个时期大师巨匠辈出,出现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提香等画家,以及《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传世名作。在一般大众心目中,文艺复兴艺术一度成为西方艺术的代名词。


享乐



到了18世纪,日渐发达并腐败的法兰西,由于骄奢的宫廷生活令 强调快乐色欲、甜美细腻、富有肉感 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在上流社会兴起。


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和杜芭莉夫人主持的美艳艺术沙龙一度左右了整个宫廷的趣味, 美化妇女成为压倒一切的艺术风尚。 这个时期的画作要是实在读不懂,就往情色上靠也是没错的。


浪漫



以达芬奇为首的科学家兼职艺术家推崇比例协调的、科学而真实的画面。但有些艺术家却觉得, 艺术应当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情感。 19世纪初, 席里柯根据当时震惊法国的一个新闻事件画下了海上绝望数天后看到救生船的落难者们,浪漫主义开始流行开来。


印象



全世界都在工业革命,摄影术都发明了,绘画呢?一波被官方否定的艺术家们,觉得那些精心经营的画室作品过时了。我们生活的周围,风景、光影明明就很有感觉,于是, 解构光的印象派诞生了。


以梵高为代表的后印象派开始用浓烈而鲜明的色彩来表达感情,至此, 西方绘画艺术有了抽象+色彩表达情绪。 有趣的是,在印象派之前,人们认为“画得像的”叫好,印象派之后,人们认为“画得不像的”才叫好。


抽象



到二十世纪,大神辈出、妖魔横行的抽象派出现,画家们开始 脱离模仿自然的绘画风格,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 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是抽象派主要代表人物。

No.2
流派区分


有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欣赏名画就如同欣赏一个美丽的姑娘。

你从街上走过,看见一个姑娘,觉得挺好看,就多看了几眼:

姑娘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端庄、俏皮、优雅、魅惑……(流派)


姑娘哪里长得特别好看?

头发、眼睛、长腿、胸部……(画面主体)


身材如何?

匀称、丰满、骨感、高挑……(比例和构图)


她是什么样的表情?

脸带微笑、面无表情、眉头紧锁……(画面气氛)


化了什么样的妆?

淡雅、清新、颓废……(视觉冲击力)


以上几个欣赏美女……哦不……欣赏名画的步骤,多基于个人审美和趣味,高矮胖瘦各有评判标准,但是流派可以被标准化。

对于没有美学基础的普通人来说,要学会欣赏名画, 可以先从画风以及画家的生卒年月简单判断出所属流派和社会大背景,再来体会画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


真实、透视


画面真实,光影和透视运用巧妙,人物比例协调、科学的画作 基本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了。


以科学家出生的达芬奇为代表的艺术家,追寻黄金比例,认为“艺术要像镜子一样描绘客观事物。”所以这个时期的画作基本上都以写实为主,画面越真实,越受到推崇。

2


粗放、草率


当你看到一幅画作 笔法粗放草率,缺乏修饰,光线和色彩却很丰富 ,十之八九就是印象派作品了。 印象派画家多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与色的变化, 他们只考虑画的总体效果而不顾及细枝部节。




除此之外,还有野兽派 颜色更鲜明粗犷,随性涂抹 ,它的目的不仅是带来强烈视觉冲击,更是要树立截然不同的绘画标准,以达到类似塞尚的不断追求的效果。


观赏这类画作,感受就好, 通过光影和色彩感受画家丰富的个人情感。 莫奈、梵高、德加等都是印象派代表人物。

3


形状、颜色


没有自然世界的具象物体, 只通过粗暴干脆的线条、几何图形来布局整个画面 的画作基本上可以归为抽象派。有时候出现像七巧板似的整齐有节奏感的几何图案,有时又像各种碎片瞎拼而成的随机造型。


No.3
正确的观画姿势


1

遵守观展礼仪


欣赏画作是一场与画家灵魂的对话,因此我们在观展时要注意营造静谧的环境,让自己沉入画家的精神空间里。由己及人,观展还要遵守礼仪,即不吃东西,不大声喧哗,手机静音,不随意触摸画作,不开闪光灯拍照(不开闪光灯当然不是怕闪瞎古人,而是因为很多画作上的颜料在强光照射下容易褪色甚至剥落)。

2

“一手臂”距离


通常来说,欣赏画作的最佳距离是 “一手臂”的距离 (当然是普通人的一手臂,不是姚明或哈比人的一手臂),因为这个距离差不多就是画家作画时的距离。

然而这种理论却不适用于印象派作品包括很多风景画,站在“一手臂”的距离时,你会发现整幅画都有种朦朦胧胧的感觉 给人的感觉就是“脱掉了近视眼镜”。

欣赏印象派作品时需要 往后退几步,眯起眼睛来看 才能看出许多细节……




很多展览或者美术馆会在一幅画作周围留下很多空间甚至单独放置在一个展厅,就是为了让观赏者能够多角度、多距离、多方位地欣赏一件艺术品。

3

注意细节


和作诗一样,画家也喜欢在画作中暗藏各种隐喻的细节。 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人物的神态和动作,一些不起眼的装饰物等都包含深意。



在达芬奇的著作《最后的晚餐》中, 耶稣端坐在长方形餐桌的正中央,左右分别围绕着六个门徒神态各异,他们各自有不同的表情、手势,并流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惊慌、质疑和愤怒等情绪。坐在耶稣右侧(即画面正左边第四位)的叛徒犹大身体后倾,一手抓住桌上的钱袋(装有出卖耶稣的三十块银币酬劳的钱袋),脸部显得极其阴暗。这种骚动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波浪,越靠近耶稣的门徒,其神态动作起伏 越大。

窗外的蓝天,代表圣洁明亮,衬托耶稣的光明磊落;桌上的鱼则是基督教的象征……

除此之外,画家还喜欢用其他物品来暗示,比如狗表示对爱情的忠诚;熄灭的蜡烛表示衰落、万物凋零和死亡;鲜花和窗户表示生命和希望;河流和云彩表示自由和平静……

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