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黄浦江在徐汇滨江段身姿摇曳,拐出了一个“W”形,2019年这里将建成西岸美术馆,馆内将呈现最重要的展览陈列项目——
法国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与上海西岸开发集团共同合作推出的“临时蓬皮杜”展览项目,跨度长达五年。
▲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改革开放后,曾多次来华举办展览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无疑是全球现当代艺术的“风向标”之一。此次中法机构间敲定的“临时蓬
皮杜”展览陈列项目跨度之大、周期最长令业内惊讶。
根据协议及相关规划,中法双方自2019年起将在两地分别举办相关展览,其中,中方展览空间位于2018年底建成的西岸美术馆内。
这座美术馆座落于上海黄浦江西侧的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与已经建成启用的多座当代美术馆
“串珠成线”,沿江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壮观场景。已进入施工期的这座展馆,建筑面积近
2.5
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呈现清水混凝土与白色玉石玻璃共同构成的公共艺术空间。
▲
西岸美术馆效果图
根据协议,中法合作双方将以位于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的西岸美术馆,以及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为载体,
在两地共同策划举办逾20次不同主题和形式的现当代艺术展览及活动,多角度呈现20世纪至21世纪的世界现当代文化艺术发展进程。
同时,双方还将共同开展,包括学术研讨、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场馆管理人才培养等多维度、持续性的文化交流;蓬皮杜中心也将以本次合作为窗口,开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及作品收藏计划。
西岸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合作有望搭建起两国艺术家及文化机构之间的桥梁,将促进中法之间现当代艺术的相互理解、融合发展。
在该项目合作期间,西岸集团也将作为蓬皮杜中心在中国范围内开展高级别长期合作的唯一合作伙伴,以及长三角地区所有文化项目合作的唯一合作伙伴。
了解该项目进展的在沪法国友人对蓬皮杜迈出的新一步大加赞赏。
“蓬皮杜把更多当代艺术精品带到上海,以及中国当代艺术品也会‘走向’法国,一定会带来‘1+1’大于2的效应。”文艺爱好者弗莱什对记者说。
▲
西岸美术馆效果图
法方为何选择与上海徐汇滨江的开发建设者达成长期合作?所有谜底都蕴含在黄浦江这片被称为
“西岸”的土地上。
根据上海市黄浦江两岸
“十三五”规划的相关要求,到
2020
年,黄浦江两岸将实现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两侧约
45
公里岸线的滨江公共空间全面贯通。随着黄浦江两岸贯通工程的全面展开,徐汇滨江段的环境、景观、产业正日新月异。
▲
西岸美术馆施工图
在
“贯通工程”启动之初,徐汇滨江通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了知名的“上海西岸”文化品牌。
2014
年起,随着龙美术馆(西岸馆)、余德耀美术馆、西岸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先后落成启用,一批国际标准的高品质文化艺术活动在这片水岸集中举办,
初现雏形的“美术馆大道”仅2016年就举办了113场展览、艺术活动,吸引中外参观者107万人次。
▲
2016
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
半年多前,来自巴黎、伦敦、纽约、波士顿等地全球著名水岸的规划专家相聚徐汇滨江,共同探讨打造
“全球城市”卓越水岸的话题。专家们通过跨文化的“头脑风暴”对徐汇滨江的发展提出更符合中国特色、本土特点的建议。
随着
“梦中心”、西岸传媒港等项目加紧建设,自
2016
年起,上海徐汇区委、区政府进一步提出“西岸计划”。据徐汇区区长方世忠介绍,该计划以“美术馆大道”、“西岸传媒港”和“西岸自由港”等文化艺术设施及文化产业项目为平台,
引进、学习、运用全球先进的文化发展理念及项目运作方式,挖掘、提升、传播中国文化、海派文化的当代价值,推动上海西岸迈向“全球城市”的卓越水岸。
▲
西岸全景
7月盛夏,昔日的北票码头煤漏斗、龙华机场飞机库及上海水泥厂等工业遗存,被阳光镀上了一层梦幻的金边。经过升级改造,这里已“蝶变”为徐汇滨江的西岸文化走廊,绿草如茵,疏林如画,沿江亲水平台上,一年四季都是影视拍摄胜地,保存完好的工业遗存,正在化身美术馆、剧院、音乐厅,更增添了几分迷人的历史和文化厚重感。
▲
龙美术馆(西岸馆)
▲
余德耀美术馆
▲
油罐艺术公园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