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晚,第65届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在英国巴斯圆满落幕!
中国队6位选手共获得5枚金牌,1枚银牌,团体总分190分,而美国队也是5枚金牌1枚银牌,但意外的是
中国队以2分之差,憾失团体第一,卫冕失败,“五连冠”被美国队终结。
虽然没能拿第一很遗憾,但我们依然很为中国队选手骄傲!
此次中国队队员的
王淳稷和史皓嘉也是去年中国队的两位42分满分队员,
今年又再次入选国家队!并且
值得一提的是,史皓嘉
去年和今年连续两次获得42分满分
。
*六位选手分别为:史皓嘉(来自诸暨海亮高级中学)、徐祺铭(来自武汉经开外国语高级中学)、王淳稷(来自上海中学)、王衔邦(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邓哲文(来自武昌实验中学)、叶语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每年,我们都能看到不少这样从竞赛中获奖的牛娃,许多家长都羡慕不已,也总是在社群/后台/直播间,无数次问我们:
竞赛对升学真的有帮助吗?什么样的竞赛才有含金量?孩子要不要打竞赛?
除了公布这个最新的国际竞赛消息外,今天,我们更多想和大家聊一聊
参加竞赛除了奖项之外,其实对孩子来说还有更多更重要的意义!
就在今年牛津放榜之际,我们采访了
一位
“非典型理工男”
,
今年
刚
翠录牛津录取难度最高难度之一的计算机数学专业的深国交Tony同学,
AMC拿到全球卓越奖,USACO信奥打到白金。
△根据牛津大学官网报告,计算机数学热门程度和难度都很高
但比起竞赛拿奖,他更喜欢通过阅读来拓展自己的“上线”——
打竞赛的
时候看了45本竞赛书,紧接着又开始读大一才学的线性代数和数学分析,他说,这是他准备面试的秘诀。
而更让我惊叹的,则是他对于专业选择和长线规划清醒的认知。为什么会选择数学计算机专业?如何做好A Level四年的长线规划?如何卷成绩?如何卷竞赛?听听Tony同学怎么说。
*为方便叙述,以下为Tony同学第一人称。
🎉本周精彩直播系列,赶快点击预约👇🏻
今日文章福利:
🌈【牛剑学子资料包】
牛剑学术活动表、
牛剑录取者案例故事、
牛剑中国学生递交成绩&申请数据库
、牛剑官方出品招生报告、
牛剑超30G笔面试真题+指导视频
🌈【赛事资料包】
下半年赛事时间表 、
9-12年级数理化生等科目竞赛安排表、
AMC/UKMT/UKChO/BPhO/马歇尔/NEC等
数理化生、经济商科赛事真题&解析
👇🏻欢迎添加小助手领取👇
拿下牛津第一步:
清楚自身强项和专业方向
之所以申请数学计算机方向。首先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数学,我对数学感兴趣的部分不是偏理论那方面,我比较喜欢应用数学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有了计算机这个工具,就可以去解决更困难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
数学和计算机结合起来是更好的。
至于为什么在牛津和剑桥之间选择了牛津,是因为剑桥只有计算机系,牛津有数学和计算机的一些组合。
而且我听学长说,
牛津计算机课是不用写代码的,我也不喜欢写代码。
就更觉得牛津会好一点。
总结下来,我觉得:
接下来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规划路径。
高中四年时间里,我学了两年A Level,第一年实考了数学A,剩下的四门都是只考了预估,都是A*,
本来还想选化学。但最后选了英文文学,选化学感觉太重复了
,反正选哪几门都可以,我还不如选英文文学。
进深国交之前我就打USACO,当时是打到了金级别,我就想花一年时间打到白金。我学东西学的比别人快。
打USACO白金组不是看时间长短,真的是分人,有人打一辈子都打不到白金组,但是有的人可能打一年甚至打一个月都行。我属于中等偏上,运气也还行。
我觉得做题很好玩,比赛也很好玩,我想既然我挺擅长,就干吧,做到底。
在
规划这件事上,我都是以年为单位去考虑的
,花了一年时间达到白金后,我就开始考虑申什么专业,也是在犹豫申计算机还是计算机数学,对比了很久,说实话感觉差不多,但还是计算机数学好一点,所以决定申请计算机数学。
那数学竞赛也要参加一些,就参加了AMC,十年级把AMC的考试考完了,到十一年级的话,主要还是为面试和笔试做准备。
拿下USACO
白金组满分
他却说“竞赛奖项并不是最重要”
在我看来,即使是申请理工科专业,光是打竞赛本身可能也不太够,还是
需要去做一些大量的阅读。
背景提升是去丰富你的经历,让你在文书里会更好写。
但如果是为了丰富经历的话,再做一些额外的阅读,也会提升你的经历,对竞赛本身也很重要。因为这个过程让你会对学科感产生更多的兴趣,也会让你在写文书的时候有更多的想法。这就是我大概的规划思路。
在文书里,只写自己参加了什么竞赛没什么用,我个人感觉有点太炫耀,你可以说参加
竞赛的时候有什么东西让你感到非常有兴趣,你做了什么样的学习,这就非常有意义。
我其实没有写我竞赛拿了什么奖,不要只注重结果,更多的是在过程中培养兴趣。
但我仍然觉得,搞竞赛让我感到拓宽了眼界,我能了解到比较前沿的一些知识,让我对一些计算机方面的新的领域产生兴趣。
这样一来,就会产生一个链式反应,在打竞赛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去读一些更加深入的论文和书籍,在你的文书里写出更有价值的东西。
在这期间,我主要是先看竞赛书,看了45本,但竞赛有一个难度上线。计算机这个领域是比难度上线高很多的。看完竞赛书之后,就可以看难度上线之外的一些书籍。
其实这种难度上线之外的拓展书籍,一本就够了,就一本都有点吃不透,看半本都可以,甚至看一两章就行。但是
大一的基础课我建议一定要认真看,要知道大一学什么。
对于数学计算机,在我看来,大一基本上有两门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和线性代数。
你就认真的把这两门课看一遍,因为面试理论上会面大一的知识点内容,把这些认真准备一下,那你的面试就真的就很稳。
语言学习我就当做是纯粹的应试考试了,我语言也没考多好。但理论上来说,最合适的语言学习方式,我认为就是刷题。
因为通过刷题可以很轻松的把阅读和听力刷到满分。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牛津和剑桥看小分。
△牛津官网对语言的要求
那就不可避免的需要提高口语和写作,这两个方面其实我目前没有太多的经验了,我觉得可以多写,多练,有些教程可以跟着看一下。
A Level考试的话,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去做几套真题,至少对于计算机学科来看这个方法很有用
。
梦校牛津
高中详细规划时间线
整体来看,高中三到四年怎么规划,我认为是做好倒推。
首先,最后一两年是一定要留出来的。
因为最后一个半年一定是啥事都做不了的,
倒数第二个半年是笔试和面试,这个时候你只能去准备笔试和面试;
倒着去推,倒数第三个半年和倒数第四个半年的时候,文书就应该有足够的素材了。
一般来说,国内的A Level分为四个阶段,G1、G2,AS,A2,我们可以倒过来思考这个问题。
AS到A2的关键两年
,我觉得一定要足够实际和有目标性。对于牛剑来说,成绩是基础,笔试面试非常关键。
那么首先,如果是只考虑申请英国,在AS阶段,其实做的事情就很明确,就是需要把A Level的卷面考好。
尽量考到全A*,这样才有更好的竞争力,就已经决定了你能去什么大学了。
面试也是如此。
应该针对性做好所申请学科的面试准备,比模拟面试,更重要的是去做一些阅读,我在倒数第三个半年和倒数第四个半年读了大量的书籍,AS
年级我读了很多的数学和计算机相关的书和一些论文,也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
G1和G2,或者是三年制的高中的前两年,我认为你可以做任何你感兴趣的事情
,也是为你的文书去做一些铺垫。
如果你对你的专业有一定犹豫的话,可以去多尝试一些比赛和活动。我因为方向定得早,高中四年的前两年就决定要参加一些针对性的比赛,学习一些计算机数学相关的知识点,本质上就是去丰富你的经历。
辅助努力之后,具体得了什么奖项不用太在意,实际上会在你写文书的时候有更好的一个表达。同样的东西,不同的水平人写出来措辞是完全不一样的。
尤其是计算机这个专业,有些时候你的用词需要很精准,你必须对这个领域有足够的积累和阅读,不能很泛泛而谈,要用非常具体的词,才可以打动招生官。
我觉得我的文书就写的很好,就是看起来写的很普通的一件事,但是招生官能知道你是真的有料的。其实他就算他在文书上看不出来,面试的时候也会问你。
牛津面试没那么难
别怕犯错,要跟面试老师多交流
牛津的面试一般是半个小时,形式是教授决定。
教授以他最舒服的形式去去面试你。
半个小时就是纯粹的做题,如果你受到了一些困难,教授会在其中给你一些提示。我遇到的
面试题目难度并不高,反应快就行。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
自信
,你需要表达出你对于这个学科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有很多的表达方式的,我认为一个表达方式就是你很健谈,你对一个问题有很多种不同的看法。
我经常给去做模拟面试的同学提的一个建议,就是你在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不要直接开始算,先给教授提几个选择,说我看到这个题,想到了这么多种想法,你觉得哪个想法比较好,我们进行一些探讨,到底要走哪条路。
面试时,题目做错了也无所谓,我也做错了好多,面试官都有答案,算错了他会告诉你的。
这种探讨能让你们有更多交流的空间,只要你能和他沟通得的比较好,基本上就能表现得比较自信。
英美申请大不同:博雅VS深钻
申请英国要尽早确定专业方向
听完同学的分享,我有一个好奇:到底牛剑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其实,Tony同学能够如此顺利拿到全国仅个位数的牛津数学与计算机专业录取,背后是唯寻过去一届又一届千位牛剑学生经验的积累。在
唯寻牛剑竞赛产品负责人,同样也是
毕业于牛津的徐依心老师
看来,
如果要说透牛剑挑选人才的标准,还是要从英美大学的区别讲起。
英国和美国申请最大的区别就是--
美国申请
是博雅教育,不少精英大学是可以不确定专业申请的。
它们希望在大一的时候,你可以去选很多科目,然后再去探索你自己未来的方向是什么。
但是因为
英国大学都是一些研究型的大学
,所以他希望你在进入大学的时候都已经准备好了你这个专业足够的知识储备,对于这个专业的了解要足够深,确定这个专业是适合你的,未来你想要在我们大学里面好好深入研究本专业。
学校会非常着重考察学生这一点。
因此,我们肯定不能等到11年级的时候,突然冒出来要转专业。原来可能全部都是人文社科的东西,但是突然11年级说我要去申牛津数学了!(天才型除外)。
因此英系学生9年级开始规划的第一步,就是探索自己的喜欢的专业是什么,然后我们再慢慢看,要去补充什么样子的背提,补充什么的竞赛,能够增加我们的竞争力。
此外,牛剑面试的形式是跟美国是非常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