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周知道
尽一切可能去发现我们的用户想知道的信息,让知道成为一种享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日豆瓣  ·  噗噗困难户进!!终于实现拉屎自由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周知道

为什么我们拍不好行业精英剧?

南周知道  · 公众号  · 生活  · 2017-05-02 09:56

正文


同样是医疗行业剧,日本有《白色巨塔》,美国有《豪斯医生》《实习医生格蕾》《急诊室的故事》,香港有TVB的《妙手仁心》等等。那么,《外科风云》与这些经典剧集的差距究竟在哪?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我们为什么拍不好行业精英剧?


《外科风云》电视剧照。


最近靳东、白百何主演的《外科风云》正在热播。遗憾的是,纵然是正午阳光出品,实力派老干部靳东主演,该剧在收视和口碑方面都不尽如人意。网友诟病的并不是白百何人品怎么样——该剧开播之时刚好遇上了白百何的“丑闻”,而是该剧打着行业剧的旗号,但剧中却出现了层出不穷、令人尴尬的医疗错误。

比如,作为“美国加州大学心胸外科主任医师”“美国华裔年轻医生的翘楚”的传奇人物庄恕(靳东饰)在做手术时,他“啪”的一声抖开手术衣,穿上之后直接用没有戴手套的双手拽了一下衣袖。丁香园在其官方微博发起了“作为医生,你看到哪些槽点?”的讨论,底下有2万条评论,指出了该剧十数个医疗错误,真是实力尴尬。为何我们拍不好行业精英剧呢?


专业性不足



《外科风云》打着医疗行业剧的旗号,说该剧的编剧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曾创作过医疗剧的剧本云云,吊足观众胃口。但看了《外科风云》,不得不令人怀疑,我们的编剧和制作人,真的懂得什么叫行业剧吗?

百度百科上并没有关于行业剧的介绍。但依照比较流行且专业的说法,行业剧指的是以某个职业作为全剧核心内容而撰写并且深入该行业摄制的电视剧类型,如果把核心人物、核心事件、主要矛盾冲突从中剥离出来,全剧就无法成立。简言之,行业剧,就是行业+剧,行业应该是剧集的核心。

行业剧是近年来才在中国大陆影视圈流行起来。但在美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行业剧一直是很成熟的剧种。比如同样是医疗行业剧,日本有《白色巨塔》,美国有《豪斯医生》《实习医生格蕾》《急诊室的故事》,香港有TVB的《妙手仁心》等等。那么,《外科风云》与这些经典剧集的差距究竟在哪?

首先,行业剧就得体现出行业特色,要深刻反映该职业的特征。《白色巨塔》在日本甚至整个亚洲都被称为神作,因为剧集有着对医学界的深刻理解:“医生不是神,医生是人。”《妙手仁心》里面频繁出现的急诊室手术台,虽然并不全然是实景拍摄,其中不乏一些在摄影棚中搭建的场景,但专业的道具仪器和逼真的工作环境简直可以以假乱真。《实习医生格蕾》中的医生在抢救病人时嘴里蹦出一连串关于病情症状、治疗方式、医疗器械等专业词汇;《急诊室的故事》和《豪斯医生》两部剧中很多手术场景如心脏手术、肾脏移植等镜头拍摄手法犹如纪录片,剧中所讲述的急救常识甚至让看过的观众成功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足见其专业程度。

反观《外科医生》,既脱离了真实的医疗行业,专业方面又犯了种种低级错误,不免让观众产生怀疑,我们看到的是一部假的医疗剧。


《实习医生格蕾》电视剧照。


“行业”只是个幌子



行业剧,既有行业,也有剧,虽然行业不是全部,但剧也不能脱离行业。像美剧中的医疗剧可以说是透视美国社会的一个窗口,移民问题、青少年问题、家庭危机无所不包,但核心仍旧是医疗。香港TVB的一系列行业剧,在行业和剧之间的平衡也做得很好。一位网友这样评价TVB行业剧:“这些剧集包裹在爱恨情仇、勾心斗角甚至出糗搞笑娱乐外衣下的,是实实在在地对法律、医疗、民航、消防等行业风貌的立体勾勒,和对行业常识、职业伦理的春风化雨般的渗透式教化。”的确如此,从《鉴证实录》、《妙手仁心》系列到《冲上云霄2》、《OnCall36小时2》,都是实实在在地对法律、医疗、民航、消防等行业风貌的立体勾勒。也就是说,一部行业剧能够吸引观众,不是因为从事该行业的人长得有多帅多美,恋爱谈的有多么惊心动魄,而是他们从事的行业、他们的职业精神所焕发出来的那种自信、自立甚至骄傲的魅力。

但我们的的行业剧的一贯问题是,打着行业剧的旗号,内里是千篇一律的都市言情偶像剧,行业只是一个包装而已。网友的调侃一语中的:“美剧的刑侦剧就是讲破案,警察们如何敬业,犯人如何凶残,破案过程如何曲折;律政剧就是讲法律,律师如何敬业,如何给委托人争取利益;医疗剧就是讲医疗,医生们如何工作,如何尽力治病救人。日韩的刑侦剧借用案子去表现社会的阴暗,人性的丑恶;律政剧借用案子去表现社会的阴暗,人性的丑恶;医疗剧借用医患纠纷、医院内部矛盾去表现社会的阴暗,人性的丑恶。而国产的刑侦剧是警察们的爱情故事;律政剧是律师们的爱情故事;医疗剧是医生们的爱情故事……”

不信你看,《外科风云》虽说是医疗剧,但重点是靳东和白百何的恋情;《亲爱的翻译官》说是直面翻译官生存状态,但重点是杨幂和黄轩的恋情;《离婚律师》说是律政剧,重点是吴秀波和姚晨的恋情……行业剧是脱离了行业即不成立,但我们的行业剧脱离了行业仍旧可以运转得很好,因为其内里就是都市爱情剧啊,剧情都是为了女主和男主暧昧、交往、分手、复合、结婚、生子服务的,她是医生、律师、警察还是记者,并不是那么重要。


《妙手仁心》电视剧照。


编剧水准差,地位也低



行业剧写得漏洞百出,其第一责任是编剧。行业剧对编剧的要求非常高,编剧必须对这个行业有非常熟稔、专业的认知,即便有夸张的艺术加工,仍要立足于真实情况和现实模型,容不得对行业的一知半解以及胡编乱造。美国和中国香港的行业编剧常常本人就曾在该行业摸爬滚打多年,有的剧组还雇请专门顾问为拍摄提供建议,为专业性保驾护航。


比如《纸牌屋》涉及敏感的政治斗争行业人群,HBO专门请来了曾为希拉里·克林顿等政客担任助理的鲍尔威利蒙来担任主编剧。比如TVB也有专门的团队与相关行业合作,在前期准备剧本和拍摄过程中都能和剧中所涉及的职业有丰富的交流,保证故事的真实。“我们拍《妙手仁心2》,TVB就跟很多医院有着很好的合作关系,医生会跟你交流经验,包括服装、道具、拍摄场地以及一些关系的协调,TVB都有专门的团队在处理。”

大陆行业剧的编剧可能从来就没上过班,对一个行业是完全陌生的,他们要书写这个行业,要么是靠闭门造车和“想象力”,要么是找一些二手资料,好一点会下点功夫采访几个行业中人。但这些也只能了解到一个行业的皮毛。因为真正浸淫在某个行业中的人,他们受行业的影响很深,言谈方式、作息规律、精神面貌、爱情观等都会受影响,如果没有该行业体验的人是很难准确把握住这一些的。

国内编剧一方面水准差,一方面地位也低。在日韩、欧美,编剧的地位是很高的,他们在整个影视生产链条上是处于关键地位,与导演、制作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编剧有话语权,他们有资金、时间和精力慢慢了解某个行业,打磨剧本。但国内的编剧,除了极个别的一线编剧,几乎都是毫无地位和话语权的码字民工。一部剧集,也许制作人就给你三个月的时间写,因为主演的档期很紧啊,要赶紧开拍啊,编剧根本没有时间去充分了解一个行业;何况,编剧能够拿到的片酬很低,编剧也缺乏足够的动力进行自我提升。

整个影视圈都陷入了一种功利浮躁的状态,编剧很难独善其身,行业剧也很难独善其身。


《白色巨塔》电视剧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