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天同诉讼圈
商事诉讼的圈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天同诉讼圈

怀念蒋律师二三事 | 下午茶

天同诉讼圈  · 公众号  · 法律  · 2025-04-04 08: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文 / 王晓雨,天同律师事务所重庆办公室

引言:今天是清明,每当这时都会想起一位故人,想起以前和他一起共事的一些趣事。有的人说,对一个人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未完的事情继续做下去。是的,这并不容易,所以我们常常怀念,用这种方式,给自己打气。


关键词:勇敢、鼓励、关怀、蒋律师

“司机师傅,我们得找个地方掉头,我们要杀回去”

那是2018年,发生在贵州高速上的一幕。那也是我刚被派到西南的第一年,没有客户,没有案件。

有一天突然接到蒋律师电话,说正巧出差会路过贵阳,有半天时间,蒋律师问我有没有空也过去贵阳,他带我一起去拜访一位当地大企业的法总。于是我们就在贵阳碰面,接上蒋律师,开去蒋律师说的那家大企业。车上我看蒋律师一直在拿手机查那位法总的资料,我就随口问了一句,“蒋律,您约的几点?”蒋律翻看着手机,头也没抬,说了句“我没有约,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这话一出我已经喝到嘴里的水差点喷出来,“啊,您不认识,也没有预约,那我们过去找谁?”“我不是让你带了天同的介绍资料了吗,我们过去就找法务部,见不到法总,法务部的人总是能见到的,咱们给他们介绍一下天同,咱们这么优秀的律师团队,得推广出去”,这时,我头脑里浮现了两个字“陌拜”,以前以为只有“小律师”为了生存,不得已才会用这种“原始”的拓客方法,没想到大名鼎鼎的蒋律师正在带着我行驶在陌拜的路上。

“实在对不起,法务部都开会去了,市里的会,具体在哪我们也不清楚”……得,我们遇到了最坏的结果,整个法务部都不在公司,而且“去向不明”。高速上,车子飞奔,我有点沮丧,觉得这次从重庆跑到贵阳算是白来了。边沮丧边听蒋律师不停打电话,大意是询问市里最近有啥和法律相关的大型会议。最开始我并没明白蒋律师想干啥,直到他突然一声:“找到了,找到了!”“司机师傅,我们得找个地方掉头,我们要杀回去”,司机很是疑惑,咱们快到高铁站了,而且现在是在高速上,确定要调头?蒋律很坚定,“确定,确定,我给你个新地址,咱们去这”。原来,蒋律一路上都没闲着,刚在各种打听市里与法务相关的会议情况,终于问到了会议地点。

可是,当我们赶到会场,却又扑了个空,临近中午,人家散会了……蒋律不甘心,又抓着人家服务员问,中午领导们在哪里就餐。就这样,我跟着蒋律一路找到了餐厅,找到了那位法总在的包间。万幸,当时的一位律协会长也在餐桌上,她与蒋律师是旧相识,很热情地给在场的各位介绍了我们两位“不速之客”,并给我们添了两副碗筷。就这样我跟着蒋律师蹭到了一顿免费的午餐,结识了法总,还小酌了几杯。

吃完饭,我再次送蒋律去车站,他乐呵呵的。我终于憋不住,问蒋律,要是桌上没你的熟人怎么办,那得多尴尬。蒋律师笑着说,“就我这白头发,识别度还挺高的,哈哈,就算真的没有熟人,我们介绍一下自己,慕名从外地赶来拜访,人家不会拒之门外的,留下一份资料总是会的。”

在那一刻,我真正地体会到为什么有人称他“蒋勇敢”。

蒋律师的这份勇敢也彻底感染了我,在之后的几年里,我陌拜了近百家客户、渠道,也因为陌拜,拿到了第一批案源,在市场上活了下来。

2019年,我在重庆也算站稳了脚跟,于是那年我筹划了很多场活动,希望借活动把天同优秀的专业能力打出去。其中一场活动是关于“再审”的。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我在设计海报时胆子大了一些,用到了一些数据和略显敏感的词汇。结果海报发出去当晚,就接到了总部的电话,大意是海报有些欠妥,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建议我把海报删除。说实话,当时我非常自责,觉得是自己考虑不周全,以后还是要小心为上,如果有些活动会让大家误解,还不如不要举办。也是因为第一次碰到这样的事情,所以当晚一整晚都没有睡好,生怕已经发布的那几个小时给事务所造成麻烦。

第二天6点多就看到手机上蒋律师打来的电话,当时真的紧张死了,觉得这事儿都闹到蒋律师那里去了,蒋律师骂人会是什么样?

但没想到,电话那头儿蒋律师笑嘻嘻地问,“怎么这么好的活动删了呀?我看到别人发我的被删除的海报截图了,我觉得没问题呀! 年轻人,要敢于创新,敢于试错,什么都不做是不会出错,但那不是我们想要的 。当然,我觉得合伙人谨慎一些也是有道理的,但这是流程问题,以后我们要完善流程,活动发起之前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电话这头,我一句话没说,只是嗯嗯嗯,眼里却有点模糊了。

还有一次,年会,蒋律师让我们合伙人想一想,自己有哪些做得好的方面,在合伙人会议结束后可以给大家分享分享。结果到了当天,我发现只有我“傻呵呵、正儿八经”地做了分享PPT。很难想象,当时我有多尴尬。就这样,当着诸多大咖的面,我讲起了我在西南拓展渠道的经历、做法。本来想着10多分钟赶紧讲完,赶紧下台。结果却被蒋律师不停地打断。“这个做法好呀,你展开讲讲!”“这里我也是这么做的,效果很好,大家要学习!”“这个细节我早就观察到了,晓雨每次去客户那里,都会为客户量身定做一套服务方案,哪怕是陌生客户,这个习惯非常好!”结果,就在蒋律师不停打断,不断“加戏”的氛围中,我足足分享了一个多小时。分享过程中,我也慢慢感受到,我讲的东西大家是觉得有用的,大家是认可的。在蒋律师的带领下,大家一次次地给我鼓掌鼓励。

过往的这些场景,我深刻记得,只是那时候,单纯浅显地认为自己做得对,感谢蒋律师对自己的肯定。而经历这些年的沉淀与积累,再细细回想,慢慢发现自己当时有很多的不足,是蒋律师对年轻人的包容、容错,是蒋律师的不断支持与鼓励,让一个年轻的律师敢于跨出第一步,去进行一次次尝试,慢慢成长为一名区域负责人。

最后再提一件震撼我的“小事”。

记得还在本部的时候,因为天同和无讼共用一个食堂,随着组织队伍的壮大,食堂有些“超载”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分时段就餐的方式。

一次上午加班后,去食堂的时间比我正常的时段晚了一些,赶了上错峰吃饭的第二个小高峰。当我埋头吃饭的时候,突然听到蒋律师的呵斥,“让小伙伴站着吃饭,那怎么行?!”站在他对面的食堂工作人员有些委屈,“蒋律师,位置是够的,但是他们懒得坐进去”。此时,正有几位程序员在站着用餐,而确实有不少座位是空着的。

在这里需要解释下食堂的构造,前面有一块屏幕,可以放电影,算是一室两用,所以桌子和座位就类似会议桌,是一排排的,如果有人坐在了比较靠外侧的座位,再有人想进去,就需要外侧的人起来,互相侧身才能进去,也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大大咧咧的男同事觉得麻烦,就站着吃饭、边吃边聊。

在我看来,大家都是同事彼此熟悉,想进去说一声让一下很简单,不想坐进去乐呵呵站着吃问题也不大,并不会觉得站着吃就受委屈或者怎么样,因此,当听到蒋律师的呵斥时,也觉得有点小题大做。

蒋律师顿了顿,“我们的桌椅都是活动的,可以挪的,我们看看调整一下,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如果地方够宽裕,大家就可以坐下来了。不能反过来,不能因为小伙伴接受了,我们就觉得没问题”,他说着,就开始比画着尝试调整位置的方案。

不能反过来,不能因为小伙伴接受了,我们就觉得没问题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被震了一下。一方面,作为事务所的主任,还在为这些细微的小事劳心,这种对员工的关怀,令我钦佩。另一方面,不能因为别人接受,就觉得合理、没有问题,这也给了我巨大的启发,可接受不代表是没有问题的、不需要优化的,作为领导者,对客户就是要追求给其创造超出期待的价值,而在对待员工时,蒋律师有着同样的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因为员工没有异议,就认为没有问题。

这就是我记忆中的蒋律师。

有时,他是无所畏惧的蒋勇敢,带领我们横冲直撞、去闯去拼。

有时,他是温和宽容的领导者,给予我们足够的包容与鼓励。

有时,他又是严厉的管理者,正是他的严厉让组织有温情、有温度。

曾经蒋律师是我们坚实的后盾,蒋律师走后,可以依靠的臂弯不再,我也逐渐体会到了一个创业者、领导者的不易。但,每当遇到困难,我便想一想这些鼓舞人心的往事,想起蒋律师坚定、和蔼的眼神。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像蒋律师一样做事就好。
“下午茶”栏目由王晓雨律师主要执笔和主持,好似下午老友相聚,一盏茶、一席话,分享行业创新思考、交流团队管理经验、闲谈执业工作感悟……也欢迎您的留言、投稿。


查看近期文章,请点击以下链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