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片挖掘的瓮安磷矿床
4月10日,科技日报刊发题为《贵州瓮安:一座矿山挖掉地球6亿年历史》的文章,对瓮安县磷矿挖掘危及化石保护和科学研究的现象进行报道↓↓引发舆论关注。
“去年11月我们发现问题已经很严峻,就找了三个还有研究价值的点,准备作为保留点,但是4月1日到现场一看,其中一个点已经没有了,彻底被挖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研究员痛心地说道。
……
“这是目前研究地球生命演化早期历史的唯一窗口,全世界就这一个,挖了,就没有了。”
朱茂炎所说的唯一窗口,其实就是我们研究人类始祖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的科学证据。
人们把最早出现动物化石的地层所代表的时代命名为寒武纪(4.85—5.41亿年前)。然而,1998年瓮安县磷矿采区的埃迪卡拉纪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动物化石,打破了科学界的共识。这里保存了迄今全球最古老的动物化石(大约距今6.1亿年前),为研究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过程,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实证记录。
瓮安生物群作为全球最古老的动物化石记录,无论是其埋藏能力、化石多样性、科学价值和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在寒武纪之前的特异埋藏动物群中均属首屈一指。自1998年以来,瓮安生物群的相关成果大量发表在包括英国《自然》、美国《科学》《美国科学院院刊》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
……
“现在核心的问题就是政府、百姓都没有认识到这地方是唯一的,别的地方没有,一直到上周开会他们才明白这个概念。”朱茂炎认为。
保护瓮安生物群并不需要付出太多代价,科学家只想在大片的山体中保留一个核心区。但是,瓮安磷矿存在多家公司,矿权交叉,实施保护要涉及几个相关企业和若干层级的政府部门。
瓮安回应:全面叫停相关采矿
贵州省瓮安县采取措施积极推进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
贵州省地矿局专家于4月11日抵达贵州瓮安县,即将实地勘测瓮安古生物群化石核心产地和经典地质剖面区,指导制定保护工作方案。
瓮安县已全面叫停当地古生物群化石核心产地和经典地质剖面的一切采矿行为。
记者11日从瓮安县委宣传部获悉,4月1日至3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主办,瓮安县人民政府、贵州大学、现代地层学和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协办的“瓮安生物群化石保护与科学研究国际研讨会”在瓮安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古生物学领域权威专家汇聚瓮安,对瓮安古生物化石群的保护与开发进行专题研讨。
会议当时达成三点共识:
一是瓮安北斗山磷矿是一个世界级的珍贵化石产地,瓮安生物群化石核心产地和经典地质剖面必须作为自然遗产得到永久性保护。
二是鉴于目前磷矿开采和伴生的地质灾害,瓮安生物群化石产地和地质剖面受到全面性破坏或覆盖,亟须抢救性保护。
三是瓮安生物群化石保护和开发,需要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贵州省旅游大战略相结合,需要与瓮安县“五位一体”发展相结合,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加快筹建瓮安生物群博物馆,尽快落实瓮安生物群国家级古生物化石产地和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统筹北斗山磷矿区的保护和合理开发。
根据研讨会达成的共识,瓮安县委、县政府4月10日两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作了安排部署:立即停止瓮安古生物群化石核心产地和经典地质剖面的一切采矿行为,并作为永久性保护;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瓮安磷矿矿山公园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制定《瓮安县古生物群化石保护宣传方案》,加大古生物群化石科普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升公众对古生物群化石的保护意识。
衡水中学进驻浙江遭口诛笔伐,冤不冤?
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房价超6千,什么原因导致房价上涨?
一读就错的68个姓氏,第一个就读错了...
来源:综合科技日报、中国新闻网
编辑:谷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