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职场平头哥
没有阴谋,阳谋很多。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但是干要讲技巧和方法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职场平头哥

如何从一枚小饼干毕业 | 170

职场平头哥  · 公众号  ·  · 2020-11-03 09:5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毕业前三年,学会干活】
  • 毕业第一年,进入职场。
    新鲜感压倒一切,多的是没见过没试过的,吸收各种信息都怕来不及,每一天都是新的。

  • 第二年以后,新鲜感就大幅下降了。
    好在前两年确实还在新手红利期,不管看什么做什么,只要自己愿意投入和总结,都还能学到东西,感受到进步。

  • 第三年开始,靠新鲜感来作为职场动力就有点勉强了。
    逐渐熟悉了手上工作、职场环境、人际关系,甚至对所在行业以及专业领域也都有了初步的认识。虽然作为专家可能还说不上,但是确实也可以告别外行或者新人身份了。


前三年的核心目标就是学会干活:不只是专业上完成工作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完成 自我职业化 的过程。
众所周知我国的职业教育非常不足,在学校的时候没人认认真真教你 上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导致毕业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摆脱言行上的“学生气”。
具体包括:
  • 事务性统筹和执行的能力 (时间管理、优先级意识)

  • 沟通与协作的能力 (各种场景如何说清楚和听明白,通过沟通达到自己要的结果,如何跟不同立场不同性格的人一起工作)

  • 如何在专业上进步 (认清不同工作的价值,一边学会摸鱼续命一边学会投入进步)

  • ……

学会这些,才算是完成了职业化的第一步,会干活了,也相对舒服稳定找到了职场中自己的位置。

【但你不可能永远做小饼干】
管理学的领域有一条彼得原理:
人总会被提拔到ta不胜任的职位上。
乍听起来很扯淡,仿佛这个组织里面的人宛如弱智,但实际上来看这几乎是必然的。
当你能够很好完成眼前的工作,你肯定希望自己的待遇有所提升,拿更多的钱;但对于管理者来说,每年按比例加薪并不是一个划算的事情,除非你展现出更强的能力,能够承担更多更大更难的工作,由此势必会让管理者对你抱有更大的期待。
这里有一条需要明确的职场认知:
加薪不是对已经完成工作的回报,而是对你未来完成工作的期待
是为了期待你完成:
  • 更多的工作 :与现在基本同类的工作,关键的增长点在于【提高效率】;

  • 更大的工作 :比现在工作战略价值上更重要,从局部到整体;

  • 更难的工作 :超越现在工作的边界,更创新或不同类型的工作。



【优秀的小饼干容易遇到成长陷阱】
当你不再是一枚小饼干,别人也不这么看你,在“干活”之外,对你的期望变成了“扛事”。
这是一个很微妙的变化,甚至很多管理者明明自己都经历过这一步,却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经过了这一个转变过程,所以当他们理所当然要求自己手下的小饼干要成长起来的时候,他们也很难给出明确的反馈和切实可行的指导。
外界没有明确指导和推动,自己又很容易路径依赖于过往干活的熟练
于是很多在小饼干时期优秀的人,反而迟迟难以进入职场第二阶段。其中有一些通过跳槽甚至转行来解决问题,但往往面对的还是同样的问题。
既然没有人能在小饼干位置待一辈子,就应该早点意识到并且做好准备。

【如何识别自己该从小饼干毕业】
排除掉真的对你不满,以及职场恶性PUA的前提下,如果出现这两个信号,就可以认为,应该考虑突破小饼干位置了:
  • 同样的工作,明明你完成得没有疏漏,甚至还默默承担了一些额外的部分,但 不再像小饼干时期那样获得赞许

  • 似乎领导开始对你有了意见,总是在 挑一些你觉得并不该由你负责的事情 来说


【从小饼干毕业的关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