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 2018年至2023年,在中国接受过至少一种蒽环类或紫杉类药物化疗方案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发病率从71.4千例增至85.0千例,复合年增长率为2.8%。预计2027年将达到93.3千例,2030年将达到99.3千例。
尽管紫杉类等抗肿瘤药物的应用使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患者仍存在复发或转移的风险,临床数据显示,晚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28%。并且紫杉类药物在抗耐药性和安全性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这为抗肿瘤领域的新药研发和推广提供了市场机遇。
11月14日,医药产业化平台百洋医药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北京百洋智合医学成果转化服务有限公司(简称“百洋智合”)与北京华昊中天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昊中天”)签订市场推广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百洋医药将获得华昊中天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优替德隆注射液(简称“优替德隆”)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市场推广权益。公告显示,该合作长期稳定,协议期限10年。
据了解,优替德隆作为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1类新药,是中国原研,全球首创的新一代埃坡霉素类药物,也是近十几年来全球获批的唯一新分子微管抑制剂, 填补了中国无原创微管抑制剂抗癌药的空白。与紫杉类药物相比,优替德隆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优化了药物分子结构,使其具备抗癌谱广、耐药性低、疗效稳定的特点,特别适合晚期乳腺癌患者长期使用。
临床研究也证实优替德隆使晚期乳腺癌患者实现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双获益,且安全性更具优势。因此,优替德隆的推出为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该药物于2021年3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并于2023年3月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填补了医保目录内无国产创新微管抑制剂化疗药的空白。
近年来,随着中国癌症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肿瘤治疗药物需求旺盛。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抗肿瘤药(化药+生物药)销售额均达千亿规模,2023年超过1400亿元,同比增长约5%。在当前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癌症患者群体不断扩大的背景下,随着医保覆盖范围的持续扩大,优替德隆作为对比紫杉类药物具有显著优势的创新药物,其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百洋医药与华昊中天的联手正是看准了优替德隆显著的临床效益,以及其背后广阔的肿瘤创新药市场。华昊中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技术驱动的生物医药公司,近期于港交所上市,被誉为“合成生物学医药第一股”。得益于优替德隆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华昊中天还将持续推进优替德隆扩展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及后续上市申请,将适应症扩展至非小细胞肺癌、早期乳腺癌、胃癌或食管癌等癌种。
值得一提的是,百洋医药不仅是优替德隆的商业化承接方,亦是华昊中天IPO发行的基石投资者。双方将全方位携手,在肿瘤治疗领域推动创新产品惠及更多患者。
记者注意到,以商业化能力起家的百洋医药,除了成功打造了进口钙品牌迪巧、消化不良品牌泌特、严肃营养品品牌纽特舒玛等多个十亿级、亿级品牌外,近年来还将可复制的、成熟的商业化运营经验向创新药械产品延伸。
公开资料显示,百洋医药已承接了同心医疗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迈迪斯医疗的超声用电磁定位穿刺引导设备、五维康的家用心电仪,以及拟承接头颈部放疗系统ZAP- X火星舟放射外科手术机器人等一系列国内外创新产品。此外,百洋医药还提前锁定了瑞迪奥的核医学肿瘤显像诊断1类创新药99mTc-3PRGD2及SPECT影像设备产品和莱博瑞辰的首款多肽偶联药物PDC产品的商业化权益。
百洋医药之所以在短期内收获了如此多的创新药械产品的商业化运营权,离不开其与大股东百洋医药集团在医学创新领域形成的生态协同。
百洋医药集团基于对临床医疗场景的深刻洞察, 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携手科研院校挖掘能优化医疗场景的源头创新,发力具有First-in-Class潜力和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创新成果投资孵化。作为产业投资人,百洋以产业基金为抓手,聚焦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基础研究平台三大价值赛道,通过为创新项目提供资金、转化支持、营销推广等资源要素配置,培育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中国原创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健康产品。
作为百洋生态体系内支持源头创新的医药产业化平台,百洋医药自然而然地具有承接集团创新孵化产品的生产制造及商业化推广的先天优势。再加上百洋医药的商业化能力已向行业上游开放多年,通过不断引入新的合作伙伴,推动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医药产品进入临床应用场景,为中国及全球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在外部合作和内部孵化的双重驱动下,百洋医药将不断提升其产业化竞争力,并为行业激发强劲增长势能。